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5

現代人的出現是中世紀沒落中的一個複雜過程的結果,一切「社會轉化過程和政治轉化過程都是在城市中發生的」:

在現代城市之中,各種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都是和工業(的興起)一起出現的。我們在這個地球上所具有的遼闊領域和這個現代世界所具有的巨大資源,提供了像洪流一樣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大軍。人們不再認為自然界是神聖的作品;人類的雙手已經為了把握存在於它那些形式背後的力量,而使它處於掌握之中。(23)

這是說,工業和現代勞動取代神靈現實地創造了新的世界。這一些重要表述,幾乎完全類同於馬克思恩格斯寫於1845年《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相關思想。哲學觀念的改變不完全是理性自身的事情,而主要是現實歷史改變的實踐結果。這是我指認狄爾泰歷史意識的根本。在這個意義上,狄爾泰的哲學本質上也是一種實踐哲學。(24) 也是在這個意義上,盧卡奇承認「狄爾泰有一個正確的感覺,即只有通過實踐的道路才能在認識論上解答人與客觀外界的關係」。(25) 後來,青年海德格爾巧妙地將這種現實的歷史變革思辨地轉換為形上的交道和關照(Sorgen)活動。青年海德格爾肯定沒有看到過《德意志意識形態》,所以他對現實歷史活動的思辨抽象有可能是從這里緣起的。狄爾泰明確指認,正是這種工業運動導致科學的出現,恰恰是由「社會、商業、醫學,以及工業的那些不斷前進的實踐意圖」,包括「工業資產階級的創造精神」,「為實驗性的定量科學提供了難以衡量其重要意義的資源」,(26) 生成了在實驗科學中那種尋求因果聯系的特定分析方法。狄爾泰明確指認:

剖析人類精神產品——欲想窺探心靈關聯的發生、形式和作用,必須把觀察和總結心靈關聯得以產生的各個歷史進程的工作與分析歷史的產物的工作結合起來,對人的心靈關聯的發生、形式和作用的研究正是建立在這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基礎之上。(27)

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性的觀念。當然,我也認為狄爾泰還有尚未說清楚的問題,因為這種歷史性的觀念的真正基礎恰恰是資產階級總體革命造就的歷史性的現實社會歷史進步。說開一點,這應該特指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政治大革命,(28) 並且真正為這種歷史進步科學思想提供重要支持的恰恰是古典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有趣的是,狄爾泰寫下上述這段話的時候(1883),馬克思剛剛去世。我們不能斷定狄爾泰是否閱讀過馬克思的相關論著,但狄爾泰的思想顯然與1845年馬克思的思想相接近。我注意到,里克曼也指認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與狄爾泰的方法是一致的」。(29)(2016-05-24 爱思想;关键词:狄尔泰、关联与境、历史哲学)

(23) 威廉•狄爾泰:《精神科學引論》第1卷,第229頁。

(24) 狄爾泰後來也直接指認過這點。他認為哲學的目的就是行動,「實踐哲學的任務就在於:確定生活中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東西,實踐哲學的主題是某些最高的原則——它們決定實踐活動的方向,並為之提出奮斗的目標」。轉引自H.P.里克曼:《狄爾泰》,第88頁。

(25) 盧卡奇:《理性的毀滅》,王玖興等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67頁。

(26) 威廉•狄爾泰:《精神科學引論》第1卷,第233頁。

(27) 狄爾泰:《描述和發現心理學的觀念》,轉引自謝地坤:《走向精神科學之路——狄爾泰哲學思想研究》,第42頁。

(28) 據張汝倫考證,狄爾泰後來在《精神的世界》一書中指認過這點,他明確闡明在法國革命、科學、工業和機器是現實社會生活的基礎。(參見張汝倫:《二十世紀德國哲學》,第6頁)

(29) H.P.里克曼:《狄爾泰》,第39頁。




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奇思妙想視界·狄爾泰《體驗與詩》體驗的個體性(內在性)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