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 斯蒂格勒對話艾利•杜靈:技術作為記憶 I 許煜 譯

    ▼ 艾利•杜靈:剛談完您跟技術的關係以及總的來說,哲學和技術之間的複雜的關連,或者現在我們該談談您的著作。讓我們以一個直接的問題來開始,即是痕跡、記入、物質化記憶。早在《美諾篇》,柏拉圖以蘇格拉底來示范如何通過簡單的對話(也即是證正)來讓美諾的奴隸重新發現或者「記得」真理。這個年輕的奴隸被邀根據在沙上面劃的圖案去找到一個幾何問題的解法,也即是通過記入中的痕跡找到他忘記了的真理。難道不是這段對話裡所包括的痕跡的問題驅使您發展出技術如記憶這個概念?▼ 斯蒂格勒:這是《美諾篇》裡第二個重要時刻,當蘇格拉底嘗試演示,每次當我知道某東西,事實上是我記得它,也即是說我在我自身上並由我自己找到它,(這仍然是…

    By 說好不准跳

    0
  • 說回来,還是綠皮火車親

    在成都的一個寧靜的咖啡館裡,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木質地板上,營造出一種溫馨而舒適的氛圍。趙明,一個對火車充滿熱情的銀行職員,正和朋友熱烈討論著最近的一個話題——綠皮火車的回歸。 「你知道嗎?最近很多地方都在討論綠皮火車的回歸。」趙明的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這個話題對他來說有著無盡的魅力。 …

    By 旅遊 庫

    0
  • 東晉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飲酒·結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之中,采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表現了作者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寫出了作者欣賞以及贊嘆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情感。作品原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詞句注釋…

    By 葉子正绿

    0
  • 濟慈 (John Keats) 詩選·憂郁頌

    1哦,不.不要去那忘川,也不要榨挤附子草深扎土中的根茎,那可是一杯毒酒,也不要让地狱女王红玉色的葡萄——龙葵的一吻印上你苍白的额头;不要用水松果壳串成你的念珠,也别让那甲虫,和垂死的飞蛾充作灵魂的化身,也别让阴险的夜枭相陪伴.待悲哀之隐秘透露;因为阴影叠加只会更加困厄,苦闷的灵魂永无清醒的一天。 2当忧郁的情绪骤然间降下,仿佛来自天空的悲泣的云团,滋润着垂头丧气的小花,四月的白雾笼罩着青山,将你的哀愁滋养于早晨的玫瑰,波光粼粼的海面虹霓.或者是花团锦簇的牡丹丛;或者,倘若你的恋人对你怨怼,切莫争辩,只须将她的柔手执起,深深地,深深地啜饮她美眸的清纯。 3她与美共居一处—美呀,有着必死的劫数,还…

    By Spílaio skiá

    0
  • 參與式藝術不是鄉建,也不是社區營造——陳曉陽專訪

    导读随着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资讯在国内的传播,社会参与式艺术这个较为陌生的概念渐渐为国内艺术界所熟知,相比传统精英化、白盒子空间式的当代艺术,社会参与式艺术具有鲜明的去中心化和社会参与感的特点,由此也引发了更多的讨论与争议。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陈晓阳不仅在去年主持过相关东南亚的参与式艺术展览,同时也策划发起过多个在地实践项目,在社会参与式艺术的跨领域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学术理论积淀。近日,艺术中国记者对陈晓阳进行了专访,陈晓阳解读分享了卡塞尔文献展和东南亚社会参与式艺术的部分作品,同时也对社会参与式艺术与乡建、社区营造等其他概念进行了理论辨析,并回应了在地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可能的…

    By Temer Loh

    0
  • 蕭馳《詩與它的山河》2

    導…

    By 創客有多熱

    0
  • 徐明瀚·斯蒂格勒:朝向感知学的共工与会通 上

    法国着名技术哲学家贝拿尔.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教授与他指导毕业的博士许煜,以「艺术,在21世纪能做什么?」为题,分别在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台北市立美术馆与国立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给了三场共六篇论文的联席讲座,论题全都环绕在人类世(Anthropocene)与负人类世(Neganthropocene)、技术与艺术,还有机器生态与人工智慧等问题,不同讲座皆设有来自不同背景的学者、艺术家作为回应人与他们对话。2019年11月1日至5日,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简称北艺大)博班实验室邀请了法国着名技术哲学家贝拿尔.斯蒂格勒(Bernard…

    By Passion for Form

    0
  • [美國]托·莫里森:剝奪的語言與語言的剝奪 4

    就當今這個各種各樣“話語”雜陳的世界而言,本質不過是通過文本而進行的權力敘事。“模棱兩可的官方語言”,“虛假的、沒有主心骨的媒體語言”,“盛氣淩人又僵化不堪的學界語言”,“被商品化了的科學語言”——這些被“剝奪”了的語言充斥了整個世界,不斷擠壓語言真實的生存空間;而有能力有願望讓語言保持在一種鮮活狀態的知識分子,卻一再被剝奪這種話語權。這對知識分子來說,不啻為殘酷宰殺。扼殺語言,從而掌控權力。面對如此局面,作者難掩焦慮。痛苦還在於知識分子的失落。我們不難理解擁有知識、充滿關懷並且自動保持與主流話語距離的知識分子本該擁有權力駕馭語言並且影響社會。可是在媒體操控語言的大眾時代,世界卻越來越走向其對…

    By Cheung Po Tsai Cave

    0
  • 齊林斯基·媒介的深層時間: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聽和看的考古學 中

    米開朗基羅在羅馬西斯廷教堂的創作…

    By 思潮 庫

    0
  • 蔡政洋:蜉蝣朝生而暮死:從《銀翼殺手》到《銀翼殺手2049》6

    有些黑色電影只有硬漢型的偵探和致命女郎,例如最早的黑色電影之一的1941年的《梟巢喋血記》(The Maltese Falcon),但有些黑色電影則著墨在一位來歷不明的人,或許為了逃避仇家、或許為了逃離傷心地,而隱身於都市叢林之中。這類角色對過去隻字不提,對未來毫無希望,只日復一日地苟活著,等待過去的陰影追襲來臨。這類電影最典型的例子包括1946年的《殺人者》(The Killers)和1947年的《漩渦之外》(Out of the Past)。這類型的黑色電影便是所謂「存在情境黑色電影」(existential…

    By Tata 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