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APP: 為擬像辯護

德勒茲反對那種認為存在一個現成的世界和它的潛在副本的想法;他為擬像辯護。任何事物之所是,即它變成他者的權力,它產生自身虛假的或偽裝的影像的權力,它不忠實於自身的權力。「複製」這個理念預設了某種原本,而西方思想一直被復制的形象所主宰:認為存在著某種可以被用來衡量和判斷主張者的起源(Deleuze 1994)。

當我們提問這是否是真正的「正義」、「民主」或「文學」的時候,我們在想像著作為副本的現象背後有一個純粹的、原初的本質可供比對與驗證。

然而,德勒茲強調,這種對原本的執迷正是抹煞生成與差異的暴力邏輯。他主張不應以某個既定的原型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而應承認擬像自身所具有的創造性與實在性。

擬像不再是對某物的次等模仿,而是能夠自身繁衍、變化,甚至逃逸於既有範疇的運動。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框架中,德勒茲與布希亞等人共同顛覆了西方哲學對「真實」與「再現」的傳統迷思,轉而擁抱一種流動、多重且無法歸約為單一本源的存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