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Michel Foucault)與布爾迪厄在處理「權力」、「知識」與「主體」的關係上有一些共鳴,但也存在重要差異與批評性張力。我們可從共鳴與分歧/批評兩個角度分析:一、共鳴:對「無意識的權力運作」的揭示…
寫作是一個體會與發現的過程。一個詞呼唤另一個詞;一個句子呼唤另一個句子;一個概念呼唤另一個概念。這過程,許多想法湧現,唯有少數透過濾網具現,再經過選擇而體現出来。體現,不只是把要說的酌量說了,還要能表達出它為何如是說。論語論詩有“興觀羣怨”的說法,我老覺得那“興觀”就是這樣的一種境遇。(5.5.2025)
「我是一位殺手,但我懂得詩。」在每個命案現場,他都會留下不同的兩行詩。到目前為止,發現到的有——想帶你去看沙漠,又想欣賞你唇邊的最後潤濕。想帶你去看海豚,又想聆聽潮聲的安息。想帶你去聽林樹狂嘯,又想細讀枝葉折斷的無奈。想成為你途中暫歇的雨,又想成為人們腸胃的顫抖。偵查這一系列命案的警員說:有這麼好的才華,為何還要殺人呢?站在身後的女助手說:現在有了AI,每位男女都是詩人啦。警員:那你還等什麼?趕快去調查最近誰用AI寫詩!女助手:網路上每一天都出現那麼多的AI詩人,怎麼查?警員:簡單,先從那些只有一個想法,然後機械式不斷自我複製的作品開始調查起。(…
2025年4月25日,百度在武漢舉行Create 2025百度AI開發者大會,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就「模型的世界,應用的天下」主題發表了近60分鐘的演講。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15日(周二),傍晚6時30分抵達馬來西亞,16日行程主要是和最高元首和首相會晤,17日早上離開大馬,完成3天國事訪問,然後啟程到下一站柬埔寨。 這是習先生第二度官訪馬來西亞。社媒上有篇廣泛…
第一章「策展主體性」主要是針對系譜考察當代策展的問題意識開展,從 curator發展與演變一直到從羅浮宮沙龍、美術館、獨立策展不同展演技術與藝術系統的改變,對應展覽歷史以及策展專業性的轉變,從其美學沿革反應具形式語言及空間運用思辨的「策展意識」;另一方面,在1960年代末獨立策展與觀念藝術的歷史平行性,並非是個時間偶然性,包含在「策展」與「藝術創作」協作,共同回應資本主義「管理社會」時代癥候,這牽涉獨立策展是藝術系統的應變實踐,也是一個主體性所進行的「反思」(self-reflexive)…
這本綜合性的著作首次將「喚起性自我民族志」(evocative autoethnography)引入人文科學領域,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和一種生活方式。世界知名學者、該方法的創始人阿瑟·博克納(Arthur Bochner)和卡羅琳·埃利斯(Carolyn Ellis)通過大量自身及他人研究的案例,強調如何在描繪生活經歷的挑戰性過程中,智性與情感並重地與讀者建立聯系。本書以行動型工作坊的故事形式撰寫,基於作者曾主持的多個類似研討會,融入了小組討論、常見問題和工作坊資料。本書內容- 介紹喚起性敘事(evocative storytelling)的歷史、發展與目的; -…
克瑙斯高談讀書生活,仍然想寫中國小說( 2017年08月23日 中華讀書報記者康慨 《 中華讀書報 》)盡管很多人相信,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成年後從未讀過任何一本書,但挪威當紅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Karl…
我們可以說,抽象表現主義是猶太資源對西方視覺中心主義的表象暴力的批判。利奧塔在後期以抽象表現主義的「表象不可表象」批判了技術-圖像時代的視覺暴力。對於紐曼的精神實質,利奧塔評價道:這是一種希伯來的受難的模式——在生存和沒有發生的意義之間妥協。它回應被遺棄的問題不是「知道為什麼」,而是「存在(be)」,是「它發生著嗎」。利奧塔對紐曼在羅斯科教堂水池中的雕塑的評論再次肯定了紐曼崇高的風格與希伯來的受難精神的聯系:「倒轉的紀念碑的頂尖觸到了金字塔的頂部,『就像』上帝的手指在西斯庭教堂的頂部觸及了亞當的手指。這個作品在瞬間升起,但瞬間的閃爍擊中了它,就像一個最小的命令:Be」。…
讓我們設想以下的情境。如果現在有兩個舞台,分別由在日本與韓國各自當紅的偶像藝人木村拓哉和Rain上陣,再讓他們同時同地在亞洲各國巡回登場,互別苗頭,你想是誰的舞台較有吸引力?對於這個假設,恐怕多數讀者都會同意,除了在日本,韓國藝人Rain的磁性會稍勝一籌。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的情境。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藝人經紀公司會如此直截了當地抬出兩名當紅藝人來做魅力競爭,畢竟代價過大,沒有多少人輸得起。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把較量的雙方換成兩個國家的政府,雙方要如何對陣。然而,虛構這樣的比較情境,仍有其意義,至少這提供了一個對比平台,讓我們去窺視一個具軟力量資源的國家,透過公共外交渠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