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1.6

陳明發的詩 2006《煤》

很久很久以前,我是一株大樹
只因為妳曾坐在軀幹上
迎着風飄長髮,即興唸幾節詩
我便愛上了妳

當我死去、倒下
我的枝幹和花果
世世代代隨地殼輪迴
一層層深卷岩土

高温巨壓無休止地日鍛夜烤
我喪失最後一絲空氣
一抹人世間的顏色
還一直掛着妳

依然發願腐殖成煤
有一天燃亮妳的燈
陪妳唸詩

(30.7.2006)

(Photo Appreciation: Julia Dream by Yaroslava Popova http://vk.com/id88407564)

Load Previous Comments
  • Margaret Hsing

    張子選的詩·偶爾

    一向是草木光陰

    偶爾會羊朝北去,而馬首向南

    就如雲在青天,水在湖面

    也是偶爾,我會驟然記起你來


    這世上,其實該來的人都來了就好

    你能來應該更好

    只是,大家都在佛也在

    而你沒來


    偶爾,我會坐在事情的側面

    看舊山坡上,滾下新的時間

    直到草們隨著季節倒伏,斜出正午

    我還是沒弄明白,似乎活著

    一直是件大事,如果仔細想想

    為何又沒那麼了不起

    有時候,事物會有一個

    可能不合我意的尺寸

    其實愛情和命運也是

    即便心裡的你,好過整個人類

    紙的背面,摸上去

    還像十一月的結尾


    偶爾,一場雨夾風帶雪地過去

    另一個我,無悲無喜地走來

    天空下完全像是沒計劃地游牧

    很原生態地走掉一個下午

    仿佛一雙牛角或者一陣馬嘶

    就能把日子扯得又老又長


    地球還是圓的,我對此

    感到比較滿意和放心

    有時,地平線上甚至會

    空餘下千人搬不動的一個靜

    倘若此際,你從輪回中回過頭來

    會看見,我在,其實我一直都在

    但你始終沒有回頭

  • Margaret Hsing

  • Margaret Hsing

    奥修占卜卡第五號:最終的偶發事件

    在你的追求當中要很虔誠,為它做盡每一件事,想要知道隱藏在表面的反映底下「那原始的」的渴望,使你有資格可以碰到「最終的偶發事件」。

    千惠野(Chiono)從一個尼姑庵要到另外一個尼姑庵去當尼姑,但是甚至連最偉大的師父都拒絕她,因為她長得大美了……看到她,和尚們一定會忘掉神,並且忘掉一切其他的事。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之餘,她居然用火燒她自己的臉,將她的整個臉都燒成疤痕,然後她去找一位師父,他甚至認不出她是女人或男人,然後那位師父就接受她來當尼姑。

    她完全準備好,那個找尋非常真實,她配得上那個事件的發生,那是她所掙得的。她持續學習和靜心三、四十年,然後突然有一天晚上……

    她挑著水桶,她注視著反映在水桶裡的月亮,甚至連那個反映都是很美的,因為它反映出絕對的美。一個真正的追求者能夠透過月亮的反映就知道很多,它是那麼地美,那麼地富於音樂,它令你升起一個想要去知道它的源頭的慾望。

    當她挑著水桶在走,她看著反映在水桶裡面的月亮。突然間,她挑水的扁擔斷掉了,水桶掉了下來,水濺開來,月亮的反映消失了,千惠野就在那個當下成道。

    她寫下了這首詩:


    這一端和那一端

    我試著要將水桶挑在一起

    希望那根竹子

    永遠不會斷

    突然開水桶底端破掉了

    水不見了

    水中的只亮也不見了

    在我的手中是空


    成道就好像是一個偶發事件,但是不要誤解我,我並不是在說不要去為它下功夫,如果你沒有下功夫,甚至連那個偶發事件也不會發生,它只發生在那些下過很多功夫的人身上,但它的發生從來不是因為他們的作為,然而如果你沒有下功夫,它也不會發生。所有的靜心都只是要創造出使那個事件發生的傾向,它是一個邀請,就這樣而已。

    要為那個偶發事件和那未知的準備好--準備好、等待、具有接受性。如果沒有邀請,客人永遠不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