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 Zola posted a blog post

葛躍·德勒茲的情動理論與生成文學 4

德勒茲視野中的人的形象,已經不以認知主體的核心形象出現,而是在社會運行中作為要素被裝配的對象。在這個意義上,人的社會性存在不是孤立的,是事件性和被動的,被各種法則定義和限制,雖然號稱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力,但作為社會人,「我們被給予一個自由選擇,附帶條件是你要做出正確的選擇」(齊澤克,《暴力》140)。情動視角的確立,使「我們能夠通過一種前個人知覺的形式來思考感受,[……]在我思考或進行概念化之前,存…See More
10 minutes ago
水牆 繪 posted a blog post
10 minutes ago
假如流水能回頭 posted a blog post

泰德·庫瑟的詩:挑選讀者

首先,我要她很漂亮,午後最孤獨的時刻裡,她小心翼翼地朝我的詩歌走去,頭髮仍然是濕的,貼在脖子上,剛剛洗過。她應該穿著一件雨衣,舊了,髒了,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買清潔劑。她將拿出眼鏡,在那裡,在書店裡,她翻閱我的詩,然後將它放回書架。她將對自己說,「用這些錢,我可以把雨衣弄乾淨。」於是她這麼做了。 (2007-06-09 01:24:08)(泰德·庫瑟/作,張文武/譯)See More
yesterday
OVEPI posted a blog post

Netflix:支持東南亞故事敘述人才

東南亞的電影產業蓬勃發展且前途無量,在過去的幾年裡,東南亞地區在敘事水平和產業規模方面都取得長足進展。人們對劇集制作的興趣加大,開始進行種種嘗試,這意味著行業機會將越來越多,現在正是時候為這個多元化地區的本地編劇人才創建更多學習和分享的論壇。 因此,Netflix 在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 (IMDA) 的支持下,為來自新加坡、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 23…See More
yesterday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駱頴佳: 問馬克思,情感為何物 對於左翼宗師馬克思而言,情感又是甚麼呢?駱頴佳說,研究這個問題會發現學術界有不同觀點,對情感在馬克思的理論位置存有分歧。美國社會學家Stjepan Meštrović在其著作《後情感社會》(Postemotional…"
yesterday
說好不准跳 commented on 說好不准跳's photo
Thumbnail

義大利都靈:尼采1889年發瘋的CARLO ALBERTO廣場

"駱頴佳: 問馬克思,情感為何物 對於左翼宗師馬克思而言,情感又是甚麼呢?駱頴佳說,研究這個問題會發現學術界有不同觀點,對情感在馬克思的理論位置存有分歧。美國社會學家Stjepan Meštrović在其著作《後情感社會》(Postemotional…"
yesterda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commented on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s photo
Thumbnail

北婆羅洲: 讓歷史說話 0.2

"駱頴佳: 問馬克思,情感為何物 對於左翼宗師馬克思而言,情感又是甚麼呢?駱頴佳說,研究這個問題會發現學術界有不同觀點,對情感在馬克思的理論位置存有分歧。美國社會學家Stjepan Meštrović在其著作《後情感社會》(Postemotional…"
yesterday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愛墾學術:身份的焦慮 在《身份的焦慮》(Status Anxiety,2004)中,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深入探討了現代人如何在尋求社會地位與他人認可的過程中,感受到焦慮與不安。這與我們在社群媒體上對留言、讚數、關注者數目的過度關注密切相關。德波頓的分析和建議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視角,幫助我們面對這種「為虛幻的認可而受傷」的現象。…"
yesterday
Gai Lan Fa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3: 未來的故事

"愛墾學術:身份的焦慮 在《身份的焦慮》(Status Anxiety,2004)中,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深入探討了現代人如何在尋求社會地位與他人認可的過程中,感受到焦慮與不安。這與我們在社群媒體上對留言、讚數、關注者數目的過度關注密切相關。德波頓的分析和建議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視角,幫助我們面對這種「為虛幻的認可而受傷」的現象。…"
yesterday
Zenkov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藝韻

"愛墾學術:身份的焦慮 在《身份的焦慮》(Status Anxiety,2004)中,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深入探討了現代人如何在尋求社會地位與他人認可的過程中,感受到焦慮與不安。這與我們在社群媒體上對留言、讚數、關注者數目的過度關注密切相關。德波頓的分析和建議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視角,幫助我們面對這種「為虛幻的認可而受傷」的現象。…"
yester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