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 LEARNING : Embracing AI for Creativity

李彦宏:DeepSeek非萬能;幻覺率高尤叫人憂慮——2025年4月25日,百度在武漢舉行Create 2025百度AI開發者大會,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就「模型的世界,應用的天下」主題發表了近60分鐘的演講。

百度創建人李彥宏稱百度各業務線都在積極接入Deep-Seek的模型,文小言、百度搜索、百度地圖等都接入了DeepSeek滿血版,在很多內外部應用場景都產生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但他同時強調「DeepSeek也不是萬能的」。

他表示,DeepSeek目前只能處理文本,還不能理解和生成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內容,幻覺率較高,更大的問題則是慢和貴。

以下為李彥宏在演講時就DeepSeek相關的內容實錄:

當然DeepSeek也不是萬能的,比如它只能處理文本,還不能理解和生成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內容,而我們的很多百度智能雲客戶,都需要這種多模理解和生成能力。

比如它幻覺率比較高,在很多場合不能放心使用,如果在電商直播中幻覺出來一個買一送一的優惠,那商家就要賠慘了。

當然它更大的問題是慢和貴,中國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大模型API調用價格都比DeepSeek滿血版要低,速度要更快,而今天我們要隆重發布的文心大模型的4.5 Turbo和X1 Turbo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的。

今天,我們正式發布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文心大模型X1 Turbo,主打三大特性:多模態、強推理、低成本。

多模態是未來基礎模型的標配,純文本模型的市場會越變越小,多模態模型的市場會越來越大。

文心大模型4.5 Turbo每百萬token輸入價格僅為0.8元,輸出價格3.2元,相比文心4.5,速度更快,價格下降80%;文心大模型X1 Turbo每百萬token輸入價格1元,輸出價格4元,相比文心X1,性能提升的同時,價格再降50%。

為什麼我們要不斷把大模型的成本降下來?因為開發者做AI應用的一個很大阻礙就是成本高,用不起。而創新的本質往往就是成本下降。

成本降低後,開發者和創業者們才可以放心大膽地做開發,企業才能夠低成本地部署大模型,最終推動各行各業應用的爆發。

(原題:李彦宏:DeepSeek不是万能的 存在幻觉多、速度慢等痛点;原載:25.4.2025 快科技)

愛墾註:在人工智能(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Bard、Claude)中,「幻覺(hallucination)」指的是:AI生成了表面看起來合理、語法正確,但實際上虛構、不正確、甚至不存在的內容。

這種虛構內容可能涉及虛構的文獻、錯誤的事實、杜撰的人名、編造的案例、捏造的數據等。

簡單說,就是AI「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27.4.2025 更新]

  •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詹明信:對現實的“審美”光環


    誠如詹明信
    所言,文化正是“消費社會本身的要素;沒有任何其它社會像這個社會這樣,為記號和影像所充斥”。平凡與日常的消費品,與奢侈、奇異、美、浪漫日益聯系在一起,而它們原來的用途或功能則越來越難以解碼。這就意味著我們生活的每個地方,都處在對現實的“審美”光環之下。這就是後現代的消費文化,在這樣的文化中,一切價值都被重新評估,藝術已贏得了超越現實的勝利。(吳啟焰和王兆傑,2011,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在旅遊規劃中的應用,《人文地理》2011年第1 期,總第117 期)

    (照片說明:馬来西亞八打靈再也一家西餐廳供應的菠蘿蜜春卷配豬腸粉,其敘事充滿馬來西亞鄉土風味。)

  •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2015年臺灣特色的地方創生計畫


    藉由盤點各地方“地、產、人”的特色資源及“創意、創新、創業、創生”等板塊推動的方式,形塑以地方創生產業策略為主軸,透過四大策略方向(如:整合設計人力資源、盤點區域特色資產、媒合跨界合作平臺、創生能量國際化),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以期能達到推動文化、產業、觀光等產業,引導青年人才返鄉的目標。但是,這項計畫並沒有出現顯著成果,這或許與政府預算經費的因素有關,抑或是與整體規劃並沒有太多地方政府及在地企業的參與有關。
    (蔡鳳凰,借鏡日本經驗發展我國地方特色產業)

  •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陳明發《疫後關鍵問題》

    問題永遠比答案重要。特別是一個地方“怎樣面對疫後創生”這樣的問題。疫情期間孤立無助、停滯困厄與悲觀低沈等負能量,繁殖得格外快。此刻,若問對問題,正能量自然會誕生。我在抗疫期間一直在懷疑的,是我們再也回不到疫前的世界了。不是在惋惜什麼;而是領悟到,此前許多的不合理處,其實已到了非另辟新徑不可的時候。許多舊事物的死亡與新事物的出現,新冠肺炎加快了其速度。


    “理應”出現的新事物,有哪些?怎麼讓它順利誕生與成長?這就是地方創生事業最關鍵的問題。
    (7.2.2021)

  •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行遠:直播經濟消費潛力

    “沖啊,尾款人!”今年的“雙十一”於11月1日0點30分起掀起了第一波小高潮。與前幾年消費者僅在各購物平臺比價不同,如今直播經濟的蓬勃發展,讓眾多消費者在各個直播間裏來來回回,邊看直播邊熬夜付款,痛並快樂著。

    據報道,2019年直播經濟達到4300多億,2020年直播電商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規模如此巨大,如何把握好直播經濟業態的新趨勢,保障直播經濟更加蓬勃有序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10月31日,“2020直播經濟產業峰會暨中國主播海安行”在江蘇省海安市召開。會議圍繞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直播經濟產業等內容,開展經驗分享、技能培訓等活動,助力直播經濟發展。可謂正逢其時。

     

    作為一種新興的業態,直播經濟走過的時間並不長,2019年才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但直播經濟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勢頭不可阻擋。電商直播不僅強力拉動了經濟增長,而且升級了消費結構,甚至影響到國際電子商務行業,成為全球知名“品牌”。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各行各業對直播的需求與日俱增。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直播電商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這意味著,平均一天就有5萬多場電商直播,每天觀看人次超2.6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直播不僅成為一個帶動全產業鏈發展的場景,更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20直播經濟產業峰會暨中國主播海安行”當晚的“紅紅火火直播展”直播中,商品一經上架便被秒殺一空就是對此最好的註解。

     

    但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蓬勃發展的直播經濟,也出現了一些發展中的問題,比如主播一擁而上、競爭良莠不齊,比如被流量裹挾、數據造假,比如消費者搶到的商品質量不佳、維權困難等,亟需行業從自身不斷完善加以規範。“堅持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經營理念;堅持以法律為準繩,合法合規的商業經營準則;堅持技術驅動創新,科學發展的基調;堅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弘揚正確價值觀念;強調原創性,展現正能量形象風采”的直播經濟產業商業規範聯合倡議,將有助於各方攜手共同推動直播電商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引領數字消費、釋放經濟新動能。

    除此之外,加強行業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做好直播電商、數字人才培養,打造直播經濟產業培訓示範基地等,也是不錯的嘗試。相關舉措為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打造直播經濟城市新名片、助推各地直播經濟發展將有重大作用。

     

    相信伴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再加上政策支持加碼與行業規範到位,未來,直播經濟將更加深刻改變新零售業態,構建產業體系新發展格局,讓消費潛力得到更好釋放,為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動力。(2020年11月02日 人民网)

  •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愛懇留言:這點值得關注——加強行業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做好直播電商、數字人才培養,打造直播經濟產業培訓示範基地等,也是不錯的嘗試。相關舉措為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打造直播經濟城市新名片、助推各地直播經濟發展將有重大作用。

  •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愛懇綜合留言《地方創生主播》

    電商直播是近年來最具話題性的新鮮事之一。回溯起來,2016年,被認為是中國“移動直播元年”,移動直播行業實現爆發式增長,顯示直播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社交傳播方式。

    而2019年,則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全年總規模已達到4338億元(人民幣,下同),催生了影響力甚至超越一線明星的直播界網紅,更直接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模式。據艾媒咨詢核算,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預計會倍增至突破9000億元。“直播帶貨”這個詞,成為中國2020年的十大流行語。

    “直播帶貨”催生了大量新興的職業帶貨主播,加速了電商平臺向“人貨場”邏輯生態的轉變,數以萬計的MCN (Multi Channel Network)機構應運而生,商品從產地運到消費者手中的產業鏈條大幅縮短,直播基地、培訓機構等產業配套設施也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生長起來。

    2020年,中國電商直播也被譽為邁入下半場。大家奇怪的是,為什麼叫得出名字的直播主播,依然只有淘寶的李佳琦和薇婭?


    不分節假日,每晚8點至淩晨,是直播電商的黃金檔,這也意味著,從事電商直播的專業主播們需要至少拿出3個小時的時間,坐在鏡頭前,不厭其煩地講述著一款產品的大小細節。

    微婭和李佳琦在直播中展現的專業能力,也明確的給後來者們提了醒,做主播到底需要哪些基本素質——話密、懂產品,會和粉絲互動調動氣氛。如果說前面幾項可以通過培訓習得,那麼決定妳能否把主播當作長期事業的關鍵因素“體力好、熬得住”,則主要看個人造化。


    直播的未來壹定將不止是直播本身,也不只是主播的個人秀。


    直播將繼續邁入下一個巔峰,還是會向曾經的電視購物一樣走向衰落?哪些行業還有機會借助直播來實現變革和創新?直播方式也能為各行各業的能人藝士提供才藝展示、實現價值的平臺?

    著主播背後團隊的實力開始受到關注,把直播電商做到專業,除了主播有流量,還需要專業的招商、選品團隊,懂得電商平臺規則玩法的MCN機構、甚至於延伸到供應鏈的產品定制能力。


    說回來,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是一種新的網紅經濟運作模式。這種模式將不同類型和內容的PGC(專業生產內容)聯合起來,在資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從而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

    這是一般走單幫、無團隊主播所需要的援助。

    地方創生主播,也不例外。

  •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崛起後的大國文化指標?

    直播能有下半場;或是說

    線路傳播最高水平就是這樣子?


    從這裏尋找前去直播下半場

    直播人物設定(人設)案例

  •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中國人大代表直播賣红棗

    原題:全國人大代表尤良英:我們用直播銷完了聯合社所有產品

    中國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晚上8點,全國人大代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13團11連職工尤良英準時開始直播:“朋友們,這是我們種的紅棗,肉厚核小、味道甜、口感好,關鍵是整個種植過程綠色無公害,價格也實惠,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下單了!”

                                           尤良英正在做直播。光明日報報記者王瑟攝影


    “只要在家裏,我一般都在晚上開直播。今年春節前,我們聯合社賣光了所有生產出來的產品,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特別是在去年疫情期間,全國各地的網友支持我們的網上直播帶貨,塔里木大學專門在校園裏為我們安排了直銷專櫃,讓豐收的葡萄順利售出,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去年4月2日,尤良英任理事長的阿拉爾市萬農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正式揭牌,原本各自為政的數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走上了聯合經營、抱團發展之路。截至目前,聯合社吸納的果農已有560多戶1200多人,統壹管理的林果面積超過1.1萬畝。


    新變化不僅在於規模的擴大,聯合社有更長遠的打算。2018年,尤良英將自己經營的部分紅棗園按照標準園進行大膽改造,把原來的株距擴大兩倍多,並施以更加科學的管理,年底經過比對發現,不但投入成本降低,而且紅棗品質明顯提高。這種有別於傳統的種植模式,她稱之為“綠色種植模式”。

    去年全國兩會前的517日,原計劃她要從阿克蘇前往烏魯木齊市後再去北京,但因為下午3點半有一場直播,她不得不改簽機票,推遲兩個小時才出發。“那場直播,我們直播間最高人氣達到64萬,感謝全國這麼多網友的支持。鄉村振興,八方助農,讓我們一起為脫貧攻堅,獻自己的份力量。”尤良英興奮地說。


    她的頭條賬號裏有不少視頻作品:在棗林裏直播紅棗管理技術,在田間直播栽種紅苕,在葡萄架下直播葡萄生長情況……鏡頭中,“尤大姐”置身地地道道的田園風光,講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熱情又親切。直播帶貨、視頻推薦,種種電商新玩法,尤良英都掌握得很熟練。為此,她得了個新綽號——“阿克蘇薇婭”。


    直播帶貨忙得不可開交,深入基層學習傳達全國兩會精神更讓她奔波在路上。去年全國兩會剛一結束,她就來到基層線,為各族幹部群眾宣講兩會精神。她常說:“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為擔當者擔當,讓履職者盡責。這是我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後最觸動和感動的一句話。”

    說起自己的宣講和直播帶貨,尤良英總會講到這樣一個細節:一次直播中,有網友問尤良英能保證棗樹種植過程都是綠色的嗎?尤良英堅定地回答:“必須堅持綠色種植的道路,我們每一顆‘尤棗’都讓消費者放心。成立萬農合作社聯合社的初心,就是通過更多人的加入,抱團取暖,共同致富,起抵禦市場風險,把我們這幾年蹚出來的經驗,比如提質增效的科學種植方法,將數量變質量、將產品變商品、將商品變禮品等新辦法,分享給大家。”


    尤良英說:“我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在打贏,核心在精準,最關鍵的是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轉變貧困戶思想,依靠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實現穩定脫貧。貧困戶有了‘造血’能力,再為他們提供好的平臺,持續穩定脫貧就不是問題。”

    說起今年的全國兩會,尤良英說她準備了多份建議,特別是關於支持新疆農產品精深加工的建議,就是希望能為新疆的特色林果業發展帶來新的發展希望。《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27日 03版)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