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t+Lëshkina,由兩位來自紐約的視覺藝術家 Erika Hard 和 Tati Lëshkina 合作組成。他们在2017年出版過屬於他們的第一本著作《Beyond The Clouds》 –– 一本旨在探索人類的真實需求、慾望以及表現生命中的脆弱之美的攝影集。他們創作的源自生命中的變化無常,將情緒、想像、狐疑以及對生命的執著凝縮於一張張照片之上,再將它們互相組合排列,令我們產生一種無以名狀感覺,逼迫我們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
儘管這本書被歸類為攝影集,但明顯兩位作者並不甘於此,他們並沒有將自己局限在攝影媒介上,他們更常以不同媒介如雕塑,或是行為藝術等形式,去表達他們的想像與美學。
據說,《Beyond The Clouds》的名字還源自一套同名電影《在雲端上的情與欲》(Beyond The Clouds, 1995),這是一套沒有固定的情節和常見的套路的電影,像是由幾段感情串連起來的映像詩,是義大利的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中風後拍攝的第一套電影,想不到當時的安東尼奧尼除了行動不便外,更患上失語症,幸得另一位著名導演雲溫達斯(Wim Wenders)的幫助,這部電影才得以完成,所以這也是兩位創者通力合作的產物,有如命運的劇本一樣。
Host Studio
陳明發·「主」字的呼唤
笑人:有主義,没主見;有主題,没主張。主客關係混亂。
憐人:奉領導為主宰、主人、主上、主公;忘了做自己的主人,主持自己的主權。
(臉書討論)
on Wednesday
Host Studio
陳明發·呼唤的原義是興擧,情志三興的興擧
荀子在《宥坐》篇中有這麼一句:「主量必平,似法」。意為水必須是平的,就像法度一樣公正。用大水的特性來比喻法度的重要性,說明「量」必須平等,才符合「法」的公正和標凖。
「主」字,原義是火把,「炷」的古字。挺形象的;「王」者(君主)頭上有炷火,不就像畫裏的神佛有光環?
現在,因為荀子這句話,「主」字上那一點,又和「水」扯上關係。
王者頭顱頂那一點可火可水,學習漢文的人假若多發揮想像力,不僅情趣無限,思緒的綿延能召唤廣闊的詩性。
「主」字向左倒下成「州」,原義是今天的「洲」:水中的陸塊。「州」字的水在那里?當中不是有個「川」字嗎?那點點點就是陸土了。
就那麽一個點「丶」,可一點也不是少;不是小。能水能火能土地,簡單嗎,漢字對詩性的呼唤?
有人或會觸類旁通、連喻類比,想起:是火炬的話,雙手高高“擧”起這祭器,那個“擧”不就召唤“興”了嗎?
我即想起已故周策縱教授研究《論語》提及的的“興觀羣怨”,推敲“興”字最初便是两手擧起祭祀器具的形象,而將中華詩學源自古代的信仰儀式。我因此將詩的“興”與班雅明談到的創作時刻的“靈光”現象结合“起”来看待文創。漢字的呼唤功能,透過字形、字義、字源之間關係脈絡的相互呼唤 ,有了更大的創作動能。
on Thursday
Host Studio
陳明發的詩〈聲量〉
法庭文件丟進攪紙機那
天,天空亮得格
外泛白,教堂帶
走了孩子
在另一個教主前
天是另一重天
氣壓內外是祂們的理
母親嚎啕後的哽咽
低於國情的聲量
天,泛白得格
外亮
4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