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美蘭芙蓉甲必丹黃英豪百年古墓

發現甲必丹古墓 森州歷史添新頁

李三律華人義山美化委員會發現甲必丹黃英豪百年古墓,解除了森州是否有甲必丹的疑惑之餘,也為森州歷史寫下新頁!

一直以來,在歷史記載中,只是提到譚陽、盛明利和李三曾是森州甲必丹,惟在屬於他們的古墓,並沒有明確註明“甲必丹”;而黃英豪相關資料卻不曾出現或記載在歷史內。


但李三律華人義山美化委員會在2周前發現了墓碑註明甲必丹的黃英豪百年古墓,與此同時,也在墓碑附近發現黃英豪兒子黃李峰及媳婦范氏墓碑。

李三律華人義山美化委員會主任張金祥表示,該委員會已經成立一年,這一年來不停在李三律義山尋找古墓蹤跡,除了各籍貫、姓氏等古墓外,也包括百年古墓。

他指出,至今,他們已經尋找到逾30個古墓,從中確實尋找到很多趣味等資料,希望能夠從中挖掘更多的古墓。

他說,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謎,芙蓉到底是否出現過任何的甲必丹?至到2周前無意間發現甲必丹黃英豪古墓時,還尋求了學者到來驗證。

張金祥續說,由於在歷史記載中,不曾記錄黃英豪這號人物,但印象中曾在文獻裏看過這個名字,惟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深入及進一步的相關資料等。


擬成立研究小組


他表示,根據墓碑刻上的資料,除了寫有甲必丹黃英豪之外,也記載籍貫廣東東邑,光緒16年庚寅年。

“墓碑上也刻著後裔,兒子李峰、媳婦範氏、孫子德汶、德貴、德浪、德和及女兒、孫媳(沒列出名字)。”


張金祥指出,由於在李三律義山看到3個墓碑設計一樣,因此在查證後,發現3個墓碑分別屬於甲必丹黃英豪、兒子黃李峰及媳婦范氏。

他稱,他們有意成立一個研究古墓文化小組,除了深入查證及收集更完整資料外,也進行編寫工作,而且李三律義山可謂非常奇特,因這裏結合了不同籍貫及不同風格的古墓。

他希望各籍貫能夠與他們共同努力及合作,將各別籍貫的古墓加以美化及修復,分擔義山委員會的工作,也讓美化工作更快速的完成。


羅白州議員周世揚則呼籲擁有古墓資料的相關人士,能夠提供相關資料,以讓他們能夠記載完整的歷史記錄。

他說,如今委員會找到很多古墓,但卻沒有明確的資料而無法驗證,所以倘若擁有這些資料,將能夠讓森州歷史更為完整。

出席記者會者尚包括森華堂署理主席黃俊棠及森州華濟公會副主席陳培等人。(2019年10月31日 東方日報

Views: 15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瑪琳娜 on April 4, 2020 at 12:26am

陳嵩傑:不獲應有歷史地位 森采礦重區受忽視


金寶錫礦館創館人丹斯里丘思東(中)獲陳嵩傑贈送書籍,右為副館長周承隆。

(芙蓉8日訊)森美蘭中華大會堂文史館籌備主任陳嵩傑指出,西海岸主要州屬早在19世紀,進入采礦並江山版圖的大時代,曾一度屬采礦重區的森美蘭州,卻不獲應有的歷史地位,受到華社普遍上的忽視。 他表示,葉亞來在當年的雙溪芙蓉(芙蓉的前身),所經歷的戰亂,已是屬於森州第二次的戰禍,首次為爭奪采錫利益,而在雙溪芙蓉引發的第一次戰事,更推後至1928年,曾爆發雙溪芙蓉大屠殺事件,遇害人數近千,這是華社慘痛的歷史回顧。


湖泊公園原屬礦湖

陳嵩傑是於日前受邀在拉曼大學、近打錫礦工業博物館與吡叻華人礦務公會聯辦2018年度《錫礦節》研討會上,發表其“礦民血淚史的印記在消失中 ;以森美蘭州為例”的專題演講上,提出上述論述。

在這次的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者,尚有副館長周承隆、加影文物館館長李成金、文史學者劉崇漢、林明民眾圖書館總務曾國來、旅遊達人王麗儐、張集強博士、馬大歷史系博士研究生文煒等。

他說,早期芙蓉采礦時代,都留下不少礦湖的印記,如今只剩下俗稱英殖民時代皇家山的湖泊公園;如果不向外人道破,一般還以為這是政府的一個綠化公園而已,即使是本地人,一般上也不知道這個休閑公園,原本屬於礦湖的歷史背景。

“市議會是將這段湖泊保留下來,並美化成一個大眾使用的公園,可是卻沒留下任何簡介牌文,讓曾在這裏上演過悲壯且具經濟建設代表性的歷史印記,發揮應有的歷史教育的功能。”

他說,早期森州蘆骨也有“鐵船頭”的別名,因為19世紀,這裏就開始有大規模的采礦活動;在發展洪流下,早已不見蹤影,連礦湖的歷史印記也消失掉,由商業區或住宅區取而代之。


保留采礦背景冠路名

陳嵩傑認為如果地方當局不加記載說明,至少也應以街名,或路名稱之,一般都沒有意識到,早年在本身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曾是先輩在這裏艱苦采礦的重要歷史遺印記。

“問題出在,當局忽略了如何以文化遺產維護的方式,把一些有采礦背景的地名,加以保留及系統化去推廣和宣揚。

他指出,以森州為例,雙溪芙蓉(亞沙)、蘆骨、庇勞、知知港、葫蘆頂等地,都是早期采礦重區,但在現實社會裏,一般都遺忘百年前,因為搶奪地盤引起的戰亂,以及生存條件嚴酷的現實情況下,造成死亡的華族礦民,難以估計。

他再舉例,森州庇勞郊野的巴力丁宜一帶的鄉村野林山區,就在百年前,由一位著名支持孫中山推翻滿清革命事業的礦家鄧澤如,曾在這裏的山林區,帶領和開展采礦工作,直至今天還留下無數采礦遺留下來的礦穴。

他說,時至今日,這種早期“山老鼠”式采礦留下來的遺跡,已難以找到,可是這幅大片山林地段,已屬於政府保留的土地,遲或早,這個難得還存留的采礦,而留下來的歷史遺跡,最也會消失在發展洪流下。(9.11.2018 南洋商报)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