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2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3 hours ago

(續上)在反覆採訪、整理材料的過程中,明微發現,每代人的故事都帶有很強的時代印記,家族的變遷也總是和歷史、文化的變化交織在一起,這讓她對過往一個世紀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讓她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個五代軍人家庭。「可以看到一位曾經的軍長是如何影響整個家族的精神,這個家族的小輩目前仍然在海軍服役。當困難、波瀾來臨之際,這個家族是怎麼應對的?他們有著怎樣的精神態度?」在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明微常常反思自身,「有時,我會想象當時的畫面和情境,如果是我面對那樣的問題,應該肯定沒有辦法保持那麼好的精神品格,無法把問題處理得那麼周全。我在別人的經歷裡,好像重新審視了自己。」

雖然主動聯絡、希望留下回憶錄的老人往往不「普通」,但在明微看來,並非只有創造了一番事業的人才值得書寫,普通人的精神品質也值得在時代中留下印記。

不少年輕人主動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寫手,希望為長輩留下一些回憶——一份回憶錄,成為「盡一點孝心」的方式。

生活在浙江溫州的湯小白成為自由撰稿人的8年間,已經寫作了近70本回憶錄,他感受到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重視老人的精神需求。「每次我去採訪老人,他們講著講著就哭了,情緒很容易波動。很多老人的故事其實很豐富,但很少有人陪他們聊天。他們心裡是有這樣的需求在的,但孩子不主動和他們溝通,這個想法就在心裡埋沒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主動和家裡的老人溝通,這個事才能成。」

湯小白的小紅書主頁以「只有初中學歷卻月入5萬的自由撰稿人」為身份標簽,置頂了「幫老年人代寫回憶錄,年收入15萬以上」的筆記,這條分享帖獲得近萬點贊,七百多條評論。

「八九年前,我還在東莞一家工廠做流水線工人,學歷不高,只能做體力活,越來越感到身心俱疲,看不到發展前景。於是決定練習寫作,後來還開了淘寶寫作店鋪,代寫主持稿、演講稿、人物故事與商業軟文。」湯小白告訴記者,剛開始入行寫作時,將近一年沒有收入,後來「選對了正確的寫作類型」——商業文案和為老人寫回憶錄。

在11月的一條筆記中,湯小白分享了前一個月的營收,「10月接了兩本回憶錄,合作總金額為4.1萬元,預計在兩個月內完成」。

「找我寫傳記和回憶錄的客戶大部分是小老板、退休幹部這類人,在整個社會層面或許不算很有名,但在他們家族,都是了不起的人。」湯小白認為,比起寫作技巧、文筆,「找到這類客戶才更重要」。

為了尋找潛在客戶,除了線上運營社交媒體,湯小白還常去公園、養老院與老人聊天,不錯過任何「推銷」自己的機會。他的第一批回憶錄「客戶」就是由此而來。

剛開始寫作的第二年,有一位廣州的青年找到湯小白,希望他能給自己的父親寫一篇回憶錄。「我一開始以為他只是說說,後來,他不停給我打電話、發信息溝通情況,我覺得他好像是誠心的。」於是,湯小白買了機票去廣州,對他的父親與近親開始了為期3個月的採訪。「這位老人出身農村,在貧苦的環境長大,到了城市以後,勤勤懇懇工作,結婚生子,現在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聽起來很平淡,但對這位老人和他們的家庭來說,這些故事就是值得留給後輩的精神財富。」他還記得,將打印好的成品交出去時,老人感動得流淚了。「不是文字工作者出身的我,第一次因為寫作獲得這麼大的肯定。我沒想到這份回憶錄有這麼大的能量,真誠對待寫作,能給普通人帶來這麼大的鼓舞。」

AI寫回憶錄,可行嗎?

相比收費數萬元的人工代寫回憶錄服務,AI的興起,讓寫作門檻變得更低。採用AI工具,能讓更多人輕鬆擁有屬於自己的回憶錄嗎?

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AI寫作回憶錄往往只需數千至1萬元出頭,不到一個月就能完成撰寫。目前,市場上已出現多種AI編寫軟件,使用者只需戴上耳機回答問題,AI會根據使用者回答中的關鍵詞調整提問,從用戶提供的照片、文字和其他資料中提取信息。完成資料收集後,就進入了AI寫作階段,之後,通過人工編輯進行校稿審核,審核通過後,用戶可以查看,並繼續使用AI修改章節內容。「回憶錄的精髓在於經歷的記述。AI已經學習了很多人物傳記和回憶錄的寫作方式,只要信息足夠真實,它自然能夠生成不錯的文章。」一位使用了AI寫作平台的用戶反饋道。

更多寫作者對AI的介入表示懷疑。湯小白嘗試了AI生成文字後選擇放棄,「雖然有時候AI可以提供給你一個寫作框架或比較華麗的措辭,但真正的核心——故事的構思和結構還是要靠自己去創作。AI只能是輔助手段,我不太願意用。」

明微所在的團隊開發了自己的AI寫作平台,每個月可以量產4至5篇人物傳記,不過明微自己從來沒有使用過。「那樣的文章雖然第一眼看著不錯,但你看第二遍的時候就根本不想看了。因為它沒有情感,沒有人的影子,就是資料的堆疊。」她也擔心,當老人敘述時情緒激動或跑題時,AI是否有能力安撫老人的情緒,把敘述邏輯重新拉回正軌?

「回憶錄和傳記不同於別的文體,它是一個家族的生命故事,需要敘述者情感的注入,更需要寫作者精神的投入。」多位代寫回憶錄的寫作者告訴記者,回憶錄固然具有傳承意義,但在文字成品之外,晚輩、寫作者與老人閒聊時提供的情緒陪伴,或許才是銀髮群體更加需要的。「在這份陪伴的記憶上,AI大概無法替代人類。」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yesterday

(續上)更多寫作者對AI的介入表示懷疑。湯小白嘗試了AI生成文字後選擇放棄,「雖然有時候AI可以提供給你一個寫作框架或比較華麗的措辭,但真正的核心——故事的構思和結構還是要靠自己去創作。AI只能是輔助手段,我不太願意用。」

明微所在的團隊開發了自己的AI寫作平台,每個月可以量產4至5篇人物傳記,不過明微自己從來沒有使用過。「那樣的文章雖然第一眼看著不錯,但你看第二遍的時候就根本不想看了。因為它沒有情感,沒有人的影子,就是資料的堆疊。」她也擔心,當老人敘述時情緒激動或跑題時,AI是否有能力安撫老人的情緒,把敘述邏輯重新拉回正軌?

回憶錄和傳記不同於別的文體,它是一個家族的生命故事,需要敘述者情感的注入,更需要寫作者精神的投入。」多位代寫回憶錄的寫作者告訴記者,回憶錄固然具有傳承意義,但在文字成品之外,晚輩、寫作者與老人閒聊時提供的情緒陪伴,或許才是銀髮群體更加需要的。「在這份陪伴的記憶上,AI大概無法替代人類。」

比起「生意」,更是「療愈」

「月入XX萬」「收入夠買一輛車」,社交平台上的「代寫回憶錄」經驗帖,常常傳遞出「輕鬆賺錢」的感覺。

一位在上海高校從事創意寫作教學的青年教師向記者表示,就像「很多開寫作課的人,本身並不靠寫作掙稿費」,在互聯網上宣傳「代寫回憶錄很賺錢」這件事,有點接近這個套路,「也許主要也是靠教別人如何賺錢來賺錢吧」。變現途徑包括但不限於培訓課程、寫作提綱,更有人已經開出「AI+回憶錄寫作訓練營」。

事實上,代寫回憶錄,由於價格和內容標准不清晰,同時週期難以把控,從商業邏輯上說,遠未成為一門「好生意」。

對老年人來說,寫一本回憶錄,價值或許不僅來自最終的文稿,更來自撰寫過程得到的耐心傾聽,甚至,老年人如果能夠自己加入寫作,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療愈。

今年11月,配音演員童自榮出版了帶有自傳性質的新書《八十而已》。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辦的分享會上,記者聽到了童自榮分享這本書的緣起。「年初我生了一場莫名其妙的病,成天昏昏沉沉,像植物人一般,有時還會呆呆地想,張國榮從這麼高的樓飛下來,如此瀟灑——」童自榮對讀者如實坦白,「足有半年時間是這樣的狀態。女兒突發奇想,『一起來弄本書』,或許對病情有幫助。半年之後,書寫出來了,我漸漸恢復了。我要謝謝我的女兒。」

北京師范大學老年心理實驗室的研究提到,「人生回顧法」是一種重要的老年人心理治療方法,實施「人生回顧干預」的老人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能提高生活滿意度和自尊感。

寫回憶錄或出於回憶錄的目的,向他人回憶人生,某種程度上就是「人生回顧法」的實操。「有一年冬天我回老家,曾是文學青年的三舅姥爺正在寫家族史。他是60後,現在當保安。後來逐漸出現秀英奶奶、姜淑梅這樣的寫作者,她們的知識積累可能還不如我的三舅姥爺,是從學寫字開始學寫作。」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專業博士信世傑說,「三舅姥爺」們帶著豐富的故事資源,如何整合、表達出來,寫作的過程也是梳理的過程,帶有自我紓解的功能。

註冊在長寧區的民非公益組織「福智公益」從去年起開展「長者陪伴」系列活動——「人生回憶錄」項目,強調「敘事療愈的力量」。活動介紹中表示「通過6週的創意書寫,創造喜悅、充實的老年生活,成年子女也有機會通過自傳理解父母的生命歷程,增加彼此對話,從而相互理解,促進家庭和諧」。

這一活動去年5月首次在仙霞新村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開展,今年多次在仙霞路「鄰光MIX」定期舉辦。記者注意到,授課老師有多年應用心理學背景,課程內容不限於寫作,還包括通過繪畫、音樂等方式回顧人生。

「人生回憶錄」項目為老人「人生繪本」項目設計的問題。

「在整個活動中,我們會更傾向於關注長者們的喜好,對他們不願意分享的內容,不去涉及。陪老人寫回憶錄,需要耐心、細心和尊重,通過這一過程,不僅記錄下老人寶貴的回憶,也可以讓老人感受到自己的故事被珍視和尊重。」主辦方如此表示。在12月4日舉辦的今年最後一期「人生回憶錄」活動中,一位老人分享道,「在寫作中,原來我一直認為我寫不出那些漸行漸遠、塵封已久的往事,沒想到真動起筆來,那些往事如沉船浮起,裡面每一個房間、每一個物件,都清晰起來,我竟可以記起那麼多細枝末節。」

「不要讓老人覺得,只有付錢才有人願意聽他們講故事。」聽說網上流行「代寫回憶錄」並做了一番研究後,「00後」大學生小屏決定,「今年寒假回家,為家裡健在的長輩做一份輕量級的回憶錄。」(澎湃平台,原標題為《為老人代寫回憶錄,真是一門「好生意」嗎?》作者:施晨露 趙亦婷;原載:上觀新聞 2024-12-11)

延續閱讀:地方誌  紀念特刊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July 6, 2024 at 8:52am

[紫堇]

……偶爾有一莖紫堇噘起藍色的小嘴,一任含在花盞中的香汁的重量把花莖壓彎。

[金盞花]

這裡的金盞花多得數不清……我從纖道上向它們伸出雙手,我還叫不全它們的名字,只覺得跟法國童話裡的王子們的名字一樣漂亮動聽;它們也許是幾百年前從亞洲遷來的,但早已在村子裡落戶定居……。

[水浮蓮]

起初,河裡先是長出幾株孤零零的水草,例如有那樣一支水浮蓮,水流從它的身邊流過,可憐它在水流中間,很少得到安寧;水流把它從這邊的岸沿沖到那邊的岸沿,它像一艘機動渡船一樣,無休無止地往返在兩岸之間。被推向岸邊的水浮蓮的株莖,舒展,伸長,繃緊,以至於達到張力的極限;飄到岸邊以後,水流又把它往回拉,綠色的株莖又開始收攏,把可憐的植物重新引回到姑且稱之為它出發的地點,可安生不了一秒鐘,它又得被反復地帶來帶去。……這使我想起某些神經質的人……他們年復一年地讓我們看到他們一成不變的古怪習慣,他們每次都聲稱要加以改變,但始終固守不爽。

(摘自:《追憶似水年華》[法語: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英语:In Search of Lost Time: The Prisoner and the Fugitive],[法国]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年—1922年] 的作品,出版時間:1913–1927,共7卷)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pril 19, 2024 at 12:39pm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自先秦時代,諸子哲理與歷史著作中,就已經有植物寓言的出現,而且題材豐富且形象多變,為植物寓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唐宋時期,古文家寓言和擬人傳體植物寓言,則開創了植物寓言的不同風格。 到了元明清時期,植物寓言更是推陳出新,百花齊放,可說是各體兼備,且成績斐然. 本章分三節,依次討論先秦,唐宋,元明清三大植物寓言的發展情形。

先秦兩漢時期

先秦兩漢的植物寓言,是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發展的雛形階段。這個時期的植物寓言大多並非獨立存在的單篇寓言,而是以用作舉例的故事形態存在,以輔助陳說諸子哲理或政治主張; 此外,植物寓言的寓言性質不甚強烈,比如藉助虛擬故事與角色以寓說言外之意的用意並不明確,常常還是被當作文章之中一個比喻性質的橋段運用,還沒有自覺性、成熟性的寓言創作。

然而先秦兩漢植物寓言的形製天然,語言淳樸,寓哲理智慧於簡單樸素的故事中,猶如璞玉未經雕琢,而美質蘊於內;篇幅多半簡短,情節也較單純,沒有絢麗的文采與繁複的典故,常常以最原始簡單的形式,在敘述故事之後,留給讀者尋思和意會的空間。

先秦植物寓言,多穿插於諸子典籍當中出現,其中包括了儒、道、法、雜的各家著作,也有少數篇章蘊涵在歷史著作之中。 在這些論理著作中出現植物寓言的有《晏子春秋》、《論語》、《孟子》、《莊子》、《韓非子》等,歷史著作中則以《戰國策》中的植物寓言最為突出。

初具雛形的植物寓言——

初具雛形的植物寓言應從《橘逾淮為枳》,《佛肸召》,《拔苗助長》三則故事說起,其情節生動轉折、形象逗趣逼真、可以說是眾所熟知的寓言名篇; 但其中的植物形象僅作為平面之寓意象徵,未有立體動態的植物角色,因此只能說是植物寓言發展中的雛型之作。 即使如此,這三篇植物寓言,還是能夠帶來深遠的影響,成為後世創作的典範。 其中的植物象徵,甚至成為人們瑯瑯上口,傳誦不絕的詞匯,《逾淮為枳》、《匏瓜徒懸》、《系而不食》、《拔苗助長》等,用語之精煉,意涵之警醒,都得力於植物意象之新穎與豐富。這 三篇傑作是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發展當中的重要里程碑。

《橘逾淮為枳》——為《晏子春秋》 內容,記述春秋時代齊國名相晏嬰的言論思想與事跡, 雖然為先秦晏嬰所著,其實是為戰國時人蒐集有關晏嬰事跡編輯而成。 情節生動、形象鮮明、語言個性化、富有傳說故事的文學色彩。23.5.2020 搜狐:华夏文明之先秦时代植物寓言)

延續閱讀:

韻文化:美、標致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pril 18, 2024 at 9:24pm

《橘逾淮為枳》在晏子機智敏銳的言論中,引用橘、枳的比喻,化解楚王的刁難; 其比喻象徵意涵深入人心,可說是植物寓言發展初期的重要作品:

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 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 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嬉也,寡人反取病焉」。

寓言中以枳橘為喻,若生長於淮南的是滋味香甜的橘,生長於淮北就成了臭苦不堪的枳,雖外觀相似,內涵實質則大不相同,以此作為比喻,來諷刺楚國水土環境不良而使民偷盜,無關乎齊國人的素質。 這一類的寓言以陳述人物言論的方式,引植物作比喻,以寄托寓意。 枳,橘的形象鮮明,給予後世很大的啟發,是最早運用果實成功形象地比喻來寄托的文章。

《佛肸召》——出自儒家典籍《論語》,由孔門弟子和再傳弟子匯集孔子言行而成。雖然是以語錄體思想類著作,卻有幾篇徵引故事的手法來暗喻事理,也被認為是具有寓言圍的雛形之作。《佛肸召》雖以人物對話為主,卻包含前因後果的簡要事件陳述,並且拿匏瓜這一植物的果實,當作人物剖白心跡時的重要比喻,從這裡可看出植物寓言的早期創作的簡單型態。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佛肸召》中的匏瓜比喻才無所用之人,也屬於以植物為喻的篇章。《論語》中一些寓言的萌芽,與比喻緊密聯繫在一起,如「割雞焉用牛刀?」和「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即是比喻又是寓言的萌芽,這些都能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佛肸召》所運用的匏瓜比喻,可以說是匏瓜寓言的萌芽,只是它以最原始簡單的型態呈現。

 

《拔苗助長》——由戰國之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軻)所作,以孔子之道,倡仁義,王道之說,標榜唐虞三代,後人封為亞聖。此文比喻生動有趣,輕快靈活,與寓言淵源深厚,《拔苗助長》在植物寓言的發展中有著關鍵地位,故事中因為栽植禾苗不得其法,急切強求,而導致禾苗枯槁,暴露自身愚昧無知的宋人典型,跨越文學領空,讓後代無數人自省反思,警惕藉鏡的深刻典型。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捨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拔苗助長》可作多層面之引申,以宋人急切地培育禾苗,欲速則不達傷害了農作的題材,得出「欲求速成反致危害」的主旨,從植物的「栽植之道」出發,從而開展寓意,說明了一則成功的寓言作品,其寓意的寬廣性和多義性。

 

《莊子》植物寓言形象和思維的創新——

 

莊週(前369?—前295?),戰國傑出思想家,散文家。其學無所不窺,主張萬物齊一,虛靜無為,逍遙自得。莊子藉助寓言、重言、創作出意出言外、怪生筆端、謔弄諷嘲、機趣橫生的獨特散文風格。所作《莊子》一書實乃道家之經典,更是中國古代寓言的寶庫。其中,植物寓言亦為不少,開拓了植物形象的運用,寄寓深遠的哲理意義,將植物寓言的形象和意境,提昇至另一種高度,可謂形象和意境的飛躍與創新。因此,《莊子》的植物寓言,猶如一個明亮閃耀的寶石,在先秦植物寓言的沙河中,最為光彩奪人,價值非凡。其價值展現,分下列兩點說明:

 

(一)塑造多樣植物形象

 

《莊子》中的植物題材,以樹木居多,寫出了各式各樣的樹種,各有不同的意義,令人耳目一新。包括樗樹、櫟社、楸柏桑、與大木等。植物形象豐富鮮明、寓意深刻,在先秦植物寓言中,展現植物題材創作的豐富性和文學運用的想像力。

由於莊子對大自然觀察細密,體驗深刻,且又富有靈感,因而其筆下的動植物的形象就特別生動,多彩多姿。無論是鯤鵬雀鳩、龜蛇蚌鱉、大椿雁鵝、還是海鳥蝸牛、鵷雛腐鼠、魚猴蜩羊、櫟樹馬蹄、朝菌蟪蛄,無不新鮮有趣。莊子把大量植物作為寓言對象,為寓言的創作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這種現象,在先秦寓言中也是少有的,就是在國外的寓言創作上也很少見到。

《莊子》塑造寓言形象的文學功力高超,加上富有瑰奇浪漫的想像,因而天地之間各類各種五花八門之熱鬧景象,都能被化用於寓言當中,當作寄托哲理的對象。《莊子》開啟了嶄新的創作途徑,將無法言說,無法行動的靜態花木,賦予了蓬勃的生命力與奔放的熱情,引領出趣味盎然、新奇有趣的寓言形象。莊子於美學、文學為主;以天和天、大美而不言,力追自然,素樸,恬淡之美。因而,《莊子》中的植物寓言亦表現其散文之自然素樸的美感,結合奇幻新穎的寓言形象,創造出一種瑰奇又純樸之自然美。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pril 18, 2024 at 3:31pm

(二)呈現顛覆傳統的獨特思維

莊子的《匠石與櫟社》——櫟社樹之「散木」,「不材之木」形象,成為貫穿唐宋陸續寫出探討樹木材用寓言的核心價值。如北宋歐陽修《伐樹記》,晚清吳沃堯《投生》等篇,皆從莊子樹木的「無用」,「有用」的價值論辯為寓意出發點。

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觀,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櫟社樹之所以保全性命,得養天年,全在是無用的散木,作成舟船易沉,作成棺槨則很快腐朽,作成器用也容易毀壞,作為門戶柱子都易於蟲蛀生蠹,不堪久用。從散木的生存道理連結人事,因而使人體悟無所可用乃為長壽之道,不材之木得保天性。這是從匠石敘述散木得享性命不被斫損的道理開展寓言,又從而響應人間世事,得到啟發教益。

《五石瓠》,《大樗與狸鼪》,《匠石與櫟社》,《商丘大木》,《楸柏桑》,《山木與雁》等篇,植物樣貌豐富多變,形象逼真,有的就像智者的化身,給與世人啟發與教益;有的用以反襯世人愚昧刻板,不知變通。這些寓言經常圍繞著「無用之為大用」,「乘道德而浮遊」的處世觀點,展現出莊子特有的植物寓言,在想像國度中遨遊於無窮哲理的境界。更以其臻於藝術層次的意象語言表達出依意取象、藉象涵意的意象融合寓言。這一類的寓言告誡世人破除對「有用」的執迷,以達到超越「定用」的圓通境界,其寓意思想高度亦讓後世難以望其項背。

 

風格務實的《韓非子》植物寓言

 

韓非(前280?—233?)戰國思想家,散文家,為法家集大成者,力倡君主集權,執法用術,尚功近利,其文氣勢雄健,犀利峭刻,冷峻透闢,又善用故事,寓言,說理嚴密,形象生動。韓非所著書《韓非子》的植物寓言,亦展現此務實質樸,深刻致用的風格,更多取材於日常生活所見所聞,與《莊子》充滿想像、喜以誇張手法表現的植物寓言,恰成兩個鮮明的對比。此外,《韓非子》植物寓言多從「種樹」之題材入手,並以樹木比喻人才,這一類的「種樹寓言」也成為其特色之一。可以從這兩點論述《韓非子》的植物寓言:

 

(一)務實風格

 

《韓非子》的寓言善用日常生活題材,題材來源多為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出於其自創的寓言,也多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改編,或從生活經驗中汲取材料,加以編寫為寓言。韓非是個面向現實的人,他竭力把觸角伸向浩瀚的歷史長河,和紛擾雜沓的現實世界,所以他的故事很少以擬人化的動物,或神異色彩濃厚的神話為題材;也很少出現虛幻的想像和奇異的描繪;而往往以較為平實可靠的歷史事跡或現實生活為題材。韓非子寓言風格務實,貼近生活,不作天馬行空之想,直接闡述道理。

《韓非子》一書在日常生活可見可聞的植物習性與樣貌中,體會出政治或人生的道理。韓非子寓言從實際的植物生長與特性,以隱喻人事,尤其著重於種樹題材的表現。《拔楊容易樹楊難》、《隰斯彌不伐樹》、《陽虎不善樹人》等篇,是其中的代表。

此外,《韓非子》一書中《堅瓠》一篇以堅瓠比喻無益於世,毫無貢獻的人,《陽虎不善樹人》以橘柚比喻知恩圖報的良才,枳棘比喻恩將仇報之奸人。韓非善用故事、寓言、來揣摹刻畫人心,人性。

 

(二)種樹寓言

 

韓非植物寓言的取材,側重在表現對「種樹之道」的闡述類比。從平實的植木、伐木的學問中,聯繫政治及處世的道理。韓非子寓言對植物栽植之道的探討,主要是針對楊樹、橘、柚、枳、棘等樹木的生長習性和特質發揮,並與寓意結合,這對於後來形成的種樹寓言,有一定的影響。如《拔楊容易樹楊難》〉就楊樹的特性敘述:

陳軫貴於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之而一人拔之,則毋生楊;.以十人之眾,樹易生之物,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子雖工自樹於王,而欲去子者眾,子必危矣」。

《拔楊容易樹楊難》掌握楊樹調節力強,容易生長的特性來作比喻,說明即便如楊樹般容易生存成長的樹種,不論橫樹,倒樹,折而樹之,皆可存活,然而當有人意欲除之,雖僅一人除之,猶有十人樹之,則其同樣難以保命,因為種樹之道,大自然法則即為「樹之難而去之易」,破壞永遠比建設容易。此則寓言藉著種植楊樹作為比喻,要為官者以為警惕,一旦反對者眾多,再穩固的勢力都可能面臨崩解危機,更何況破壞力驚人的力量,遠勝於建設與經營,屆時地位岌岌可危也就可想而知了。

又比如《隰斯彌不伐樹》、《陽虎不善樹人》等篇則是以記敘人物事件為主,以伐樹或種樹經驗為外圍事件,從伐木種植的學問當中,關係著重要寓意之所在:

隰斯彌見田成子,田成子與登台四望,三面皆暢,南望,隰子家之樹蔽之,田成子亦不言,隰子歸,使人伐之,斧離數創,隰子止之,其相室曰:「何變之數也?」隰子曰:「古者有諺曰:『知淵中之魚者不祥』夫田子將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不伐樹未有罪也,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乃不伐。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pril 18, 2024 at 11:19am

陽虎去齊走趙,簡主問曰:「吾聞子善樹人」虎曰:「臣居魯,樹三人,皆為令尹,及虎抵罪於魯,皆蒐索於虎也;臣居齊,薦三人,一人得近主,一人為縣令,一人為候吏,及臣及罪,近王者不見臣,縣令者迎臣執縛,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樹人」主俯而笑曰:「夫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隰斯彌洞察田成子心意,本欲伐樹以迎其意,卻在使人伐樹的當下豁然醒悟,先行逆料他人心意可能帶來的危機,遂止而不伐;後者陽虎為君舉才的結果,卻換得忘恩負義,被反咬一口的下場,從而感嘆不善樹人。這就好像大自然中種樹的道理一樣,種得橘柚香而甘,種得枳棘卻成而刺人,讓人聯想人事作為,培育人才也不可不慎。兩則寓言從人物的立場開展故事,敘說植物所蘊含的道理,再與人之作為相連結,在敘事當中藉著植物題材以衍生寓意。

 

《戰國策》寓言擬人植物

《戰國策》國別體史書,一般認為由秦漢間人雜採各國史官或策士的史料,筆錄編纂而成,非一人一時之作。內容主要為當時策士謀臣縱橫捭闔的外交活動和有關言詞主張,反映戰國時代錯綜復雜的歷史,其文長於記事,且誇張渲染,大量運用寓言,比喻,風格生動活潑,鋪張揚厲。書中的植物寓言,率先運用了擬人植物角色,使其成為貫穿故事的靈魂。這樣的植物寓言,更加活潑生動,趣味十足;因為植物角色形象是立體的,有生命力的。它們能夠言語思想,具備主動的行為能力,已非操控於人物之手的被動性工具;如此一來,由植物角色自己來演說的故事,更能使人感到新奇,然後自然而然地接受虛構故事背後的真理。即使擬人手法運用簡略,刻畫不夠精細,《戰國策》植物寓言,仍是先秦植物寓言發展上的一大邁進。

 

(一)率先運用擬人化手法

《戰國策》是先秦文學中,寓言作品最豐富精彩的一部史書著作/最為人們熟知的《鷸蚌相爭》、《狐假虎威》、《南轅北轍》、《土偶與桃梗》、《畫蛇添足》等寓言,皆出自《戰國策》。由這些出色而具代表性的寓言作品,可以看出《戰國策》以寫作人物和動物寓言最為成功,且成功以擬人化手法,將物之自然特點與某種人的社會特性有機地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戰國策》植物寓言篇數雖不多,卻在植物寓言的發展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戰國策》植物寓言也將擬人手法運用在植物角色的創造上,植物角色成形,成為貫穿故事的要素,更加接近現代所謂植物寓言的定義。

《戰國策》寓言中以植物為角色者極少,僅《樹楊拔楊》中的楊樹,及《柱山兩木》中不知品種的樹木,不過兩篇寓言中,植物都有重要地位;而且,《樹楊拔楊》就楊樹在人類栽種下的生長狀況發揮,依然沒有離開與人物的互動;《柱山兩木》中,樹木在神靈化後,具有情緒、思想、對談的秉性,相較之下,後者更有變化,亦增趣味。

《戰國策》寓言另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常用擬人化手法來敘述動物故事,這些動物寓言的出現,往往顯示了作者的浪漫主義與寫實主義相結合的創作傾向。

《戰國策》寓言擬人手法的發揮運用,不僅出現在動物寓言中,更在僅有的兩篇植物寓言《少年勝神叢》、《柱山兩木》中,表現了以擬人化手法敘述植物故事的浪漫風格。運用少年與神叢的競爭約定,蘇秦與柱山兩木的對話,反映出作者的大膽想像與極度誇張。

《戰國策》寓言作為策士之辭,縱橫家之言,遊說之士的工具,引用有趣的寓言和巧妙新奇的比喻,來達到成功遊說的功效,因而自然形成其故事的虛構誇張與富有極強的渲染力。

 

(二)言語生動的擬人植物角色

應侯謂昭王曰:「亦聞恆思有神叢與?恆思有悍少年,請與叢團。曰:『吾勝叢,叢籍我神,三日不勝叢,叢困我。』乃左手為叢投,右手自為投,勝叢,叢籍其神;三日叢往求之,遂弗歸;五日而叢枯;七日而叢亡。今國者,王之叢;勢者,王之神,籍人以此,得無危乎?臣未嘗聞指大於臂,臂大於股,若有此,則病必盛矣」。 《少年勝神叢》

蘇秦為趙王使於秦,反,三日不得見。謂趙王曰:「秦乃者過柱山,有兩木焉。一蓋呼侶,一蓋哭,問其故。對曰:『吾已大矣,年已長矣,吾苦夫匠人,且以繩墨案規矩刻鏤我』一蓋曰:『此非吾所苦也,是故吾事也。吾所苦夫鐵鑽然,自入而出夫人者。』今臣使於秦,而三日不見,無有謂臣為鐵鑽者乎?」《柱山兩木》

前者由假藉人以神性的樹叢最終枯亡,來說明假藉人以權勢的國君亦岌岌可危;後者蘇秦藉柱山兩木的「呼侶」與「哭泣」,來表明自身遭王疏遠的處境。這兩則寓言中,植物角色已成了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代言者,雖然一則假藉神靈之性使之擬人化,一則是在人物的話語中復生,令人見到植物形象的生命力,是植物寓言發展中擬人植物角色萌芽的重要階段。

《少年勝神叢》藉少年和神叢打賭相鬥的故事,來論說政治上大權旁落的災難,提供為君子作為藉鏡。神叢將其神籍與人,也就失去其賴以維生的根本,等於是自取滅亡的不智行徑。因此,為君者當明白所處之地位,和此地位所賦予之權勢,必須審慎掌握權勢,在眾人覬覦之下,明辨時局情勢,不受群小蒙蔽,不被巧言煽惑。若輕易將權柄受以他人,致使地位陷落,則將陷入難以挽回的地步。因此,清楚地畫分權勢輕重,明確地區隔地位高低,可說是使政權穩固,止息鬥爭的重要法門。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pril 16, 2024 at 4:31pm


(續上)
《說苑》兩漢植物寓言的代表——

兩漢時期的植物寓言篇數中,內容題材上的創新較少,在寓言故事集中收錄的篇章,亦多先秦寓言的改編,在藝術手法上的加工改造,有的增加情節的細膩鋪陳,有的對寓意更明白交代,更多僅是文字的微幅更改。如《橘生江北為枳》、《擇人而樹》等篇,皆是承襲前代寓言的作品。

由西漢學者,散文家劉向(前77—前6)所作《說苑》中的《橘生江北為枳》與《晏子春秋》之《橘逾淮為枳》故事原型雷同,僅文字敘述有些許差異,內容情節並無二致,故事的承襲性鮮明:

晏子將使荊,荊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子,賢人也,今方来,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縳一人,過王而行。」於是荊王與晏子立語,有縳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王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反顧之曰:「江南有橘,齊王使人取之而樹之於江北,生不為橘乃為枳,所以然者何,其土地使之然也,今齊人居齊不盜,來之荊而盜,得無土地使之然乎?」荊王曰:「吾欲傷子,而反自中也。」

《說苑》收集的植物寓言篇數不少,又成功運用象徵手法,反映天人相應的思維,可說是兩漢植物寓言的代表。分以下兩點說明:

(一)成功運用象徵意義

所謂象徵,是指在語文中,由於理性的關聯與想像,社會的約定俗成,使用具體的意象來表達抽象的觀念與情感,或使用一種看得見的符號來表現看不見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技巧。在植物寓言當中也常運用象徵的手法,以表達抽象的觀念、理念、思想、情感。

象徵,通常是一個具體的意象或物體,由於其本身特性或意義上的關聯,而代表或指涉另一個更大的意義,或較抽象的觀念。例如,紅十字符號代表醫療救護,國旗以圖案和色彩象徵國家,西方的獅子象徵勇猛,百合花象徵純潔。以一物比擬另一物,隱喻則不直說,以一物暗指另一物;但不管是明喻還是隱喻,所比擬的都必須呈現出來。象徵則是以一物代表更抽象,普遍、宏大的事件,觀念或意義,象徵物本身的呈現。

《說苑》中《桑谷》、《橋與梓》、《三苗同秀》、《萍實與商羊》等篇,都運用象徵的方式,讓植物形象更加飽滿,代表了更深遠的意義,而不只是單純的植物題材,可以說是運用象徵手法,以傳達寓意十分成功的植物寓言之作。如《橋與梓》是以橋木之高聳而仰,象徵父道;以梓木俯下之姿,象徵子道,闡明人倫尊卑之意味濃厚,這使得橋木、梓木在具體的植物形貌之外,多了抽象深刻而且普遍為人熟知的象徵意涵,可以引發人們直接的聯想和共鳴。這也使得寓言除了表面故事情節之外,也有了故事深層的寓意象徵。

 

(二)反映天人相應的思維週明儀<植物與文學文化>談論古人看待包括花草樹木在內的自然之不同角度時說:

中國古代思想看待自然的方式,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膜拜,因此對於山林川谷,風雨雷電,動植礦物靡神不宗的心理;一是將人類道德,政治或人事比附於自然之上的「天人相應」思考模式;一則是在文學表現中的移情作用,文人將主觀情感投射於自然,因此萬物有情,更可以是人格化的隱喻或象徵。

對自然界「天人相應」的思想在《桑谷》、《三苗同秀》、《萍實與商羊》三篇可見這樣的思維發生在草木上的異象,不同於人們往常所見,就給予人們無窮的遐想與解釋的空間。

《三苗同秀》:以三苗貫桑而生,同為一秀,大幾盈車,來象征天下之合而為一,四方之民感德來朝。《萍實與商羊》以得獲大如斗、美如蜜的萍實,象徵霸王者吉祥之象。《說苑》植物寓言的特色,就是植物之象徵在寓言中清楚可見,指引人物的作為,成為施政,行為的重要參考與指標,也反映植物寓言在此一時期具體的社會功用。

 

《桑谷》:指桑、楮二木是不祥的禍殃之徵,而君主若能自誡,勤政為善,則禍端自散:

殷太戊時,有桑榖生於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請卜之湯廟,太戊從之。卜者曰:「吾聞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見祥而為不善,則福不生;殃者,禍之先者也,見殃而能為善,則禍不至。」於是乃早朝而晏退,問疾吊喪,三日而桑榖自亡。

《桑谷》記敘殷太戊時,一日,在天子之庭長出了桑,楮二木,且越加繁茂,桑,楮不生於澤野,而長於天子之庭,古人視為一禍殃之兆。故太戊知所警惕,早朝晏退,問喪吊疾,展現關懷民生,用心國事的作為,三日而桑谷自亡。全篇寓言由一「農作異象」出發,寫出上天給與君王的警醒,而能夠善自悔過,則災禍不至,隱喻了悔改向善,知所進取的力量,足以扭轉頹局劣勢的用意。

《桑谷》在《說苑》之卷「君道」篇中,闡論為君之道的用意,論述國君在治理國家,統治人民時,所應具備的品德修養和原則方法。太戊謹慎於異象,而後用心於國政的故事,來告訴為政者,治國理民當虛心以對,對於各種徵兆能夠戒慎恐懼,並且力圖革新。對於一個桑谷生於庭的現象,尚且能夠如此小心求證,籌思對策,那麼面對國政大事,蒼生福祉,將可能投入之心力時間,只怕是遠遠超乎一般人的了。不逃避,不推諉卸責,勇於承擔,勇於悔過,方是為人君者,在治國理民上必須具備的修養。惟有具備這樣的風範修養,才能虛懷納見,真心接受良好的建議,並且不受到無妄之言的蒙蔽。23.5.2020 搜狐:华夏文明之先秦时代植物寓言)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March 24, 2024 at 9:42pm

陳明發〈新加坡環球影城:沉浸式創意體驗〉

一家五口,加上两位女性“准家人”,最近同游了新加坡环球影城。

多数的体验项目入口处,都有一面大牌子善意提醒:

你的心脏还好吧?做过什么大手术吗?脊椎骨跟其他骨骼还牢靠吗?精神状态可稳当?血压会否突然失控?......

太多了,意思意思根据个人了解记述一点。总之,任何后果自负;先小人后君子,他们免责。


大儿子陪着老爸老妈兜了一圈,除了拍拍照片,看看纪念品,吃点冰淇淋,观赏街头的嘻哈、小黄人演出,好像就可以回家了。那免排队直通道的入门卷,要来干嘛?

虽说年初才在医院玩过一回“动脉造影”,医生说我的心脏还堪用,但年事毕竟不小了,凡事量力而为啊。

量力到什么程度呢?老二老三有伴,早消失于影城不懂那个园区,和他们之前的东京环球体验做比较或复习去了。

而我身边的妻儿二人,总不成就随我坐着。爆米花总会吃完的;就这样耽误下去吗?


不管了,只要不是那单单看一眼,膝盖都溶掉、下巴跌脱臼的云霄飞车,其他的都不妨试试吧。

“老的,行吗?” 这辈子好像还没看过老婆这么忧愁的眼神。

不就是一家出来玩了吗?有必要这么苦、这么不自信吗?

豁出去就回不了头!想都不想就进到《变形金刚》(Transformer)3D体验馆,坐上擎天柱(Optimus Prime)其中一个战友Evac(撤散)的过山车,带上 3D眼镜。冲啊~~~


其实也不是那么鲁莽的啦。我刚才在街道上打量过,这科技基地整座大楼的高度,远不及那全场最高处的冲天飞车,应该不会死人。

再说,过山车忽高忽地忽坠崖的轨道,设在黑暗的洞穴里,搞不清自己究竟悬挂在什么空间。眼不见为净,就不害怕了。

坦白说,我此生就是患上“惧高症”,才没胆做领导。

这回不甘寂寞随一众变形金刚,说是正义凛然去打击险恶集团、拯救地球,躲在暗处叫喧正合宜。很符合眼下一般网民的作业形态。


岂知,那无边无际的黑暗,全为了那立体的3D影音而设置。明知一切都是那要命的眼镜在作怪,可是那过山车在身历其境电影场景的秒变影像与震耳声响中,一会儿急速低空掠过危机四伏的都会建筑群;一会儿为了躲过敌方凶狠飞来的攻势,还没回过神来车子又钻进地铁隧道。

脑震荡了,记不得太多其他细节......。

只记得我们原来不只是一味逃难而已,而是要去捍卫“绝密的巢穴部队” (NEST)总部,大家于是随汽车人飞上了高空,在直耸云霄的摩天大楼群顶,陆续不让你有个机会喘口气,就神龙摆尾闪避毫无预警的突袭,而我们好像县在龙尾最末处。

以为安全了,一眨眼却坠机失控似地,从高楼天台直线往掉下。眼看要血肉模糊撞地面了,车子及时拉平、落地......到站了!

彻体沉浸的巨响与虚拟具象,结合上穿山车的剧烈冲力与震动,那体验可说是穿透了骨髓。


我们家还有一份额外的音效赠品。

和我们同车的三位印尼女生,那“呀呀呀呀”、“呀呀呀呀”的惊叫声,撕心裂肺的声量从一开车就没停过。不仅没沙哑,还一直保持着很一致的节拍。

有学人认为诗与韵律天生的关系,与颤栗经验有关;这么说来,变形金刚也不是那么冰冷、机械,还能催发诗性呢。


下得车来,我除了觉得有点累、有点晕外,一切安好,倒是老妻说:我的右脸好像没感觉了。坏事了!找个地方坐下看看。

过了一会儿,她居然说:我好了;走,看还有什么好玩的!

我这才发现,自己不头晕了,却似乎累得有点沉,只好跟大儿子说,陪你妈妈坐侏罗纪河流探险船筏去。我再坐一会儿大概就好了。

暂时先讲到这里,职业病发作讲点题外话。活该你累。

环球影城把他们拥有智慧产权的电影故事资源,开发成一家老少可以酌量参与的创意体验活动,全世界去开发园区。

其实,我们也有许多民间体验的原产叙事,例如乐行童军(Rover Scout)的自然河流探险。有皇家童军所分享的野外活动记录可以佐证这点。

各行各业许多行家都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若能良好地结合各地具体的故事资源,设计成大家可以参与的体验项目,会是异常珍贵的“创意文旅”产品。

乡镇复兴也就不再是白说的,何需老是盯牢人家碗里那口饭。我奶奶生前说,锅里有了,各自的碗里才会有。

说远了,真累。
(24.03.2024 原創)

Comment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January 6, 2024 at 7:38pm

富邦:落實沙巴復邦的真義

陳明發《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上月5日在沙巴亞庇經歷了一次5.9級地震,及好幾回餘震;想起2009年在臺中弘光大學講課時,也遇上一次6級搖晃。

此次神山地震不幸死了18位爬山者/嚮導;但當地眾多原住民嚮導在地震後不顧個人安危,上山尋援其他失散的爬山者,有者因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因為許多爬山客來自國外,這件事引起西方媒體大力報導,讓我們覺得做馬來西亞人很值得驕傲。

因為神山是杜順族的聖地,事故發生後,很多媒體(包括馬來西亞本身)才開始想到:我們對杜順族很陌生啊。我因為寫過關於神山(又名中國寡婦山)的組詩,有家媒體也要我針對他們的傳說講點話。此次事故讓我感覺到,做個“沾光式”的“驕傲的國民”還不夠啊,我們對自己的鄉土了解多少?馬來西亞內容、文創工作者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原載 10.7.2015《愛墾網》

延續閱讀

陳明發博士 《文創技能系列 30》:山魔、樹妖與女鬼

King, Prince of Monaco visit Pahang animal Sanctuaries

關于南海詩性叙事學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