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雪鄉鎮(雪州黃金海岸)

馬來西亞瓜拉雪蘭莪州舊首府瓜拉雪蘭莪皇家山上的古樹根部,讓我們知道何謂老樹盤根的厲害。我們對自身文化的理解,能那麼壯觀嗎?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325

Albums: 愛墾欄目
Location: 瓜拉雪兰莪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September 15, 2022 at 5:03pm

三、對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初步建議

(一)調研、審視沿線國家文化消費需求,切實制定、出台針對性、可行性政策

(續上)中國文化産業要“走出去”與各國文化産業合作,前提是要了解各國文化消費需求。由於各國經濟情況、意識形態、政策限制、社會穩定情況、文化消費能力等都不同,文化産品的消費需求也就不同。但各國的文化消費需求又直接決定了中國生産何種文化産品。比如,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統計,土耳其2009年、2010年、2011年進口廣播、電視、VCR、和CD播放器數量連續三年都保持着增長,而巴基斯坦進口藝術品數量連年增長。卡塔爾、阿聯酋、哈沙克斯坦等國家則在藝術收藏等方面的需求有所增長。而俄羅斯、印度等在互聯網文化産業方面的需求又相對旺盛。針對這些不同的情況,中國就要選派文化産業專家、文化産業研究機構及由文化産業專業優秀博士後、博士等組成的調研隊伍,仔細、深入地調研、審視沿線各國的文化産業需求,再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切實制定、出台非常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政策,輔助諸如《還珠格格》《非誠勿擾》等影視文化品牌,萬達、華強、華僑城、保利、宋城、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優勢文化企業品牌“走出去”,單獨開設文化産業基地或與他們合作文化産業項目,打造更適合當地民衆在影視文化、主題公園、旅遊演藝、藝術收藏、互聯網文化等方面需求的文化産品。


(二)分期分批調研國際國內文化産業現狀,加速編制《絲路文化産業戰略規劃》
 

“一帶一路”文化産業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環境。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各有各的民族,比如哈薩克斯坦就有140個民族,緬甸有四十二個民族135個支系;各有各的文化,比如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文化,民族音樂、舞蹈、歌劇等藝術文化,風俗、節慶等傳統文化;各有各的文化産業發展特點,比如阿聯酋以奢侈休閒文化旅遊爲主,泰國以文化旅遊和影視産業爲主,印度以媒體與娛樂産業,斯洛文尼亞以出版産業、影視産業爲主,立陶宛以影視和軟件信息産業爲主。總而言之,國外文化産業現狀十分不同。這就需要選派中國優秀的文化産業專家、研究者及業界精英組成不同的調研隊伍分期分批地前往沿線各國考察、調研具體的發展情況,匯總相關調研報告以便推進《絲路文化産業戰略規劃》 國外規劃部分的落實。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涉及的中國西北、東北、西南等區域雖然文化資源豐富而多樣但文化産業實踐又相對落後。因此,需要組織文化産業專家團隊對這些地方開展深入而詳儘的調研,以推進《絲路文化産業戰略規劃》國內部分對接國外部分儘快落實。只有迅速編制、出台《絲路文化産業戰略規劃》才能從宏觀上統籌國際國內不同地區、不同業態的發展,給予文化企業更精準的導向,也才能最終促進文化産業在“一帶一路”上大放異彩。


(三)建立國家級絲路文化産業基金促進中國文化産業分批次、分階段“走出去”

中國文化産業在“一帶一路”上發展雖然可以從絲路基金、亞投行、金磚國家銀行等大型金融體系中獲得資金幫助,但是這些金融體系還是重在支持沿線的基礎設施項目,無法準確根據文化産業的特點去提供資金幫助。文化産業重創意、高收益、高風險等特點又亟需針對性資金給予全面支持。因此,只有專門建立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文化産業的國家級“絲路文化産業基金”,才能給予中國文化産業更加堅實的後盾。此外,中國文化産業在“一帶一路”上發展無論是在國家還是文化産業種類方面,都要分批次、分階段“走出去”。在國家方面,從曆史淵源,中國北京“9.3閱兵式”,中俄哈等國成立“絲綢之路歐亞文化合作組織”並簽署合作協議,[8]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譯制的阿拉伯語版中國電視連續劇《金太郎的辛福生活》和《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埃及分別創下了2.8和3.2的高收視率[9]以及中國國際台與埃及廣播電視聯盟簽訂“中國劇場”欄目合作協議等來看,可以將對中國比較友好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塞爾維亞、埃及、蒙古、白俄羅斯、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東帝汶、波蘭、捷克、阿爾巴尼亞、愛沙尼亞、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等作爲中國文化産業“走出去”的首批成員國開展合作。同時,還要考慮將印度、緬甸、越南、朝鮮、菲律賓、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尼等作爲第二批或第二階段國家,開展策略性的合作。在文化産業種類方面,從中國與各國的經貿旅遊來看,首先還是要促進文化旅遊、教育培訓業、體育産業、影視産業方面的文化産業“走出去”,再促進其他類別的文化産業與沿線國家深度合作。此外,針對“一路”還要研究海洋文化産業的分批次、分階段策略。(下續)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September 14, 2022 at 2:21pm

(續上)(四)重視文化産品版權,組建“絲路版權保護與開發中心”,維護各方的利益

由於沿線國家的盜版問題還比較嚴重,因此文化産業發展就要特別重視保護文化産品的版權。此外,隨着“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創意的不斷更新、科技的飛速發展等,需要不斷開發新的文化産品。因此,文化産品的版權應該是保護與開發並重的。但是,縱觀WIPO、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以及沿線各國的版權保護部門,還是主要側重版權的保護工作。爲此,需要中國展現大國風範主動敦促沿線國家及版權保護部門、機構等齊心協力組建爲沿線各國文化産業版權利益出謀劃策的版權保護與開發中心。當然,在中心未成立之前,中國保護、開發文化産品的版權,一方面要針對性地完善國家版權保護、開發政策,加大保護與開發版權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繼續強化預備“走出去”的文化企業的版權保護與開發意識。此外,中國文化産業還可以藉助諸如法蘭克福書展等類似的國際版權交易平台,切實保護版權産品的版權以及衍生産品的版權,最終保障版權産品的國際利益以及創意人才的應得利益。

(五)加大欠發達與發達地區合作力度,促進文化産業“走出去”與“引進來”

“一帶一路”國內部分核心區域新疆文化産業欠發達。“一帶一路”涉及的青海、西藏、甘肅、寧夏、陝西、雲南、內蒙、黑龍江、遼寧、吉林、廣西等文化産業也相對欠發達。但是這些地方又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並且與“一帶一路”的國外部分接壤,交通相對便利。“一帶一路”涉及的北京、浙江、江蘇、上海、天津、香港、澳門、台灣等省市的文化産業相對較發達。因此,需要加大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文化産業的合作力度,引進先進人才、技術,依靠相關政策,共同挖掘國際國內的文化資源,開發新型文化産品,促進中國文化産業“走出去”。其實,青海爲彌補文化産業的短板曾促進青海衛視與湖南衛視在2010年合作,只是雙方在觀念、技術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雙方在2013年終止了合作。這説明,欠發達與發達地區的合作需要在運營思維、人員、技術等方面不斷融合。此外,欠發達地區需要與發達地區的優勢文化産業品牌合作,一起“走出去”,比如搭華強主題公園的車輸出當地文化産品。除了走出去,欠發達地區需要與發達地區合作,學習發達地區的文化産業經驗,培育“引進來”的氛圍,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企業積極“走進來”做文化旅遊,教育培訓,養老服務,音像制品分銷(電影除外)服務,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中的演出場所經營和體育場館經營、健身、競賽表演及體育培訓和中介服務,攝影服務,工業設計、建築設計、服裝設計等方面的具體項目。

(六)擴大培養人才規模,提高人才質量,保障提昇中國文化産業的整體品質

無論文化産業是在“一帶一路”的國內區域發展還是在國外區域發展,關鍵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一方面要解決缺人的問題,另一方面要解決文化産業人才的質量問題。前文已述問題,此處不贅述。面對人才問題,中國要繼續調整教育模式,在通過改革招生模式擴大培養文化産業人才規模的基礎上,重視提高文化産業人才的質量,尤其是要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冩作能力,創意策劃能力等。這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一是要切實提高師範類院校學生以及非師範類院校但要考取教師資格証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學能力,以便讓他們在教育中小學生時,真正幫助中小學生學好文化知識,提高中小學生內在修養;二是要切實提高文化産業及相關專業大學教育水平,以便幫助大學生真正獲得專業技術、知識,創意、策劃、冩作、傳播等能力。三是要切實通過具有體驗作用的創意農業,具有內涵意義的影視産業等改變當前浮躁、懶散的風氣,強調拼搏、向上的精神。只有真正提高人才質量才能保証文化産業整體品質。此外,中國還要促進各地文化産業研究機構、品牌文化企業與國內重點高校開展實戰培訓與合作項目,聯合培養高端人才,以促進創新文化産品,提昇中國文化産業整體品質。


參考文獻:


[1]俄羅斯7月GDP同比下降4.6% 衰退或將持續至2018年. [EB/OL].新華通2015(8),http://www.xinhuatone.com/ckxxDetail.jsp?class_id=63&con_id=666119

[2]由於油價下跌哈薩克斯坦預算收入下降22%.[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讚處.http://kz.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508/20150801088174.shtml

[3]ParthShastri&PaulJohn,Mausam tolink10GujaratsitestoIndianOceanWorld,Jul24, 2014.http://www.unesco.0new/leadmin/MUIMEDIA/FIELD/New—Delhi/images/time— sofindia_ 35.pdf.

[4]AkhileshPilalamari,ProjectMausam:IndiagAnswertoChinagMaritimeSilkRoad.Sep—tember18,2014.http://thediplomat.com/2014/Og/project—mausam—indias—answer—to—chinas—maritime—silk—road/.MinistryofCulture.GovernmentofIndia.MAUSAM/MAWSIM:MARITIMEROUTESANDCULTURALLANDSCAPES,htp: //ignca.nic.in/PDF— data/Mausam_ Concept.pdf.

[5]王義梔.“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第68頁.

[6]張勝冰、徐向譽、馬樹華.世界文化産業研究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版,第281頁.

[7]彭翊.文化産業高端人才在哪里[N].中國文化報.2015年1月24日.

[8]解麗達.2015年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莫斯科開幕. [EB/OL].光明網2015(9),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5-09/15/content_109200459.htm.

[9]顏觀潮.國際台與埃及廣播電視聯盟簽訂“中國劇場”欄目合作協議. [EB/OL].新浪新聞,
2015(9),http://news.sina.com.cn/o/2015-09-10/doc-ifxhupkn4787920.shtml.

(本文蔡尚偉 車南林“一帶一路”上的文化産業挑戰及對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建議,原載2017年08月19日人民網)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September 13, 2022 at 6:19pm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6, 2022 at 9:54pm


保護華人老街·馬來西亞相關組織擬為吉隆坡茨廠街申遺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吉隆坡小販商業
公會準備向政府提出申請,把具有文化和旅遊特色的重鎮茨廠街,申請列入國家文化遺產,以保護這條具有「歷史任務」的老街,使之再現光輝。

該會主席洪細弟近日在茨廠街舉行慶祝 61 周
年紀念晚宴上,宣布了這一消息,並獲得出席晚宴的馬華總會長廖中萊的支持。

準備通過馬華申請


洪細弟說,該會準備通過馬華提出申請,確保
茨廠街能永遠保存,並讓後輩了解先賢創業的艱辛。他說,這老街具有百年歷史,周圍有百年老廟、百年建築物,應獲得共同保護。

廖中萊說,馬華願意協助茨廠街打造為一個更
具生命力的旅遊和文化區,發揮更大的吸引力。

他說,目前茨廠街已成為世界聞名的旅遊區,
希望繼續獲得各界的支持,與政府建立更密切合作,這樣會把老街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方天興:會慶顯示萬眾一心


華總總會長方天興說,吉隆坡小販商業公會成
功在茨廠街舉辦會慶,證明此舉已獲得了大家的支持。

他說,吉隆坡的歷史比馬來西亞獨立的時間還
久,也是華裔先賢拓荒、成家、興業、結社和參與國家發展的最典型的例子,而茨廠街更是一步一個腳印,見證了華人參與老街的發展。他希望能全力支持洪細弟,以便共同維護老街未來的發展。

行動黨武吉免登區國會議員方貴倫說,茨廠街具有百年歷史,是遊客必到之地,為國家賺取了豐厚外匯。

他相信一旦老街提高治安及清潔,特別是吉隆
坡市政局給予配合,會有另一番新貌。他希望市政局能提供適當獎勵措施,如為歷史性的建築物,豁免門牌稅等。
(來源:2014 年 06 月 17 日中國新聞網/本刊輯)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ne 14, 2022 at 12:24am

開印阿闍梨《亞庇佛教的歷史發展》

現今的亞庇佛教,是以華語系或北傳的中國佛教系統為主流,南傳與藏傳佛教道場或間有分設,雖為數不多,但在亞庇佛教界卻扮演著以英語弘傳佛法的重要角色。

20180731日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統計局最新發布,沙巴2017年人口約3853800人,其中華族人口只有約314500人,佔8.16%。

若是根據1991年I.D.S研究所的調查統計,當時亞庇華人人口是209175人,佛教徒只有31,788,佔15.2%。值得一提的是,亞庇市佛教徒似乎以華人為主流。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ne 14, 2022 at 12:24am

推究其因,或許間接肇因於十八、十九世紀間,中國南遷大量的僑民至此,其信仰雖帶有民間色彩,卻也揉雜了漢系佛教的傳承。下面就亞庇佛教歷史分為:公元四、五世紀開始至十三世紀的早期佛教,及二十世紀中、末的近期佛教,兩個時期來敘述。

一、佛教傳入亞庇的史跡

若欲了解亞庇市佛教的起源及其發展,得從「渤泥國」時代談起。在史料學上,中國史書──《梁書》應該是最早記載當時信仰佛教的史書。若論及當時國王崇信佛教乃至深入一般平民百姓的考察,則需綜合《諸蕃誌》卷上的渤泥國條,《宋史》卷489的渤泥傳等文獻資料。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97),渤泥國王曾派遣使者施弩、副使蒲亞里,判官哥心等多人到過中國朝貢。當時兩國之間的交流大概情形,記載於中國史書,成為今日考證本市佛教的重要史料之一。

根據史書記載,中國宋代時期的渤泥範圍已涵蓋今天的菲律賓南端、蘇祿群島、沙巴、砂拉越及加里曼丹,即後人所稱的「婆羅州」。西方人士所稱的Borneo實源於Brunei汶萊,是渤泥的對音(見邱新民《東南亞文化交通史》,頁385)。當時情況是:十四世紀之前的本地佛教信仰者幾乎是當時皇族市民的土著為主。史書有載,公元1292年,中國元軍南征爪哇失敗時,亦曾有一批中國人留居渤泥,但畢竟是外來的。

佛教在公元前後傳入東南亞,五世紀初傳入「婆羅州」。根據《梁書》、《隋書》、《舊唐書》及《新唐書》記載,早在公元四、五世紀間,渤泥便是信奉佛教的國家。《南海寄歸內法傳》和《求法高僧傳》亦明文記載,七世紀初葉到公元六百七、八十年前後,當時的印尼諸島和婆羅州一帶多行「說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a),小部分居民則信奉「正量部」(Sammatīya)佛教。(關於西北說一切有部僧人至南印度、東南亞乃至中國的史料,參見補充資料。)


直到十四世紀中伊斯蘭教傳入,至十八世紀的間中或有佛教的弘傳,不過在史記上不是很明顯。後來,大約十九世紀中,中國南端廣東、福建一帶大量華人移居至此,再次帶來中國佛教和民俗信仰混合。此後,本地佛教信仰者皆以華人為主。

亞庇佛教的歷史的發展,可推溯至四、五世紀的渤泥國。渤泥當時的版圖據中國《諸蕃誌》及《宋史》說法是「統十四州」。近人從三都望、三發等地出土的遺物考察,及按照『諸蕃誌』所載的西龍宮、什廟、日麗等多處地點、交通和服色飲食等研究,當時的渤泥國土,至少應當包括今日的沙巴州、汶萊、砂拉越及坤甸,有的說法還包括了菲律賓的南端,而且政治上與中國的關係至為密切。關於渤泥當時的情形有翔實的記載,以《諸蕃誌》及《宋史》最為詳盡。從現今留存的《梁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等中國史書,婆羅州出土的佛像、香爐等及近人在學術上的考察研究成果看來,從公元四、五世紀至十四世紀之間,這裏確實是曾流行佛教的國家。

中國宋代時期的渤泥國崇佛史跡

宋代的渤泥,城裏有居民一萬多人。據說,當時中國商賈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奉賀禮,到幾個月後,才請國王及大人來論定物價;價格一定,就鳴鼓召集遠近的人來船上,任他們貿易。即便貿易完成,卻須等到六月十五辦完佛誕節後才可出港,以祈避免風濤等災厄。當時所稱的佛,並沒有佛像,只是建蓋一些茅舍,樣子像塔裏放個小龕,罩珠兩粒,稱為聖佛。凡遇佛誕節,國王必親自供獻花果三天。佛誕節後,商賈船舶啟碇離港回國。

中國明朝的社會情況,《宋文憲公全集》(四部備要本)卷26「芝園後集勃尼國入貢記」有記載,與《諸蕃誌》相同,其記載稱:其地炎熱,多風雨。無城廓,樹林柵為固。王之所居,若樓,覆以貝多葉。王綰髻裸跣,腰纏花布,無車馬,出入徒行。……事佛甚嚴,以五月十三日為節,國人亦於是日作佛事。

公元十四紀後,渤泥國王開始改奉伊斯蘭教,但在十三、四世紀間,中國元世祖忽必烈(Hu-bi-lie)滅宋朝後,建立元朝(1279-1368),版圖跨越亞、歐兩州。1292年元軍南征爪哇(Java),海軍往返經常路過渤泥。後來元軍遠征失敗,而對渤泥的影響卻不少,就是一批不少人馬長居渤泥。這是渤泥國王改信伊斯蘭教之前,中國人口、文化與宗教信仰仍續不斷傳入渤泥的概況。公元十五世紀以後改信伊斯蘭教,第一任蘇丹為阿拉伯爾達達(Alak ber Tata),亦稱摩罕默(Mohamed, 1403),傳其女兒嫁總兵黃升平(或王三品 Ong Sum Ping),而黃升平繼承為汶萊蘇丹世系第二代,伊斯蘭教名字為亞默(Ahmad)。(開印阿闍梨:亞庇佛教的歷史發展[2018年9月4日增訂] In 佛教書籍, 禪林事記 開印(20180904增訂)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ne 7, 2022 at 6:33pm


羅芳伯傳奇:殖民時代客家的遷徙、反抗和蛻變

羅芳伯一七七七年在印尼的西加里曼丹締造亞洲第一個共和政體的故事,不只對客家人是段歷史的驚奇,對於全球的華人,特別是旅居東南亞的僑胞,更是成長的歲月中經常訴說的故事。

羅芳伯和他那個動亂時代的市井小民們,離家千里、拋妻別子,用他們不肯認命、不願服輸的堅毅勇猛,在客居的土地上,和世界的殖民強權對抗,實踐了他們共和自治的理想。
 

節錄自〈田園、礦場、市集〉 

這條路引導著他們經過菜園和果園,勤勞的華人農民正忙著在他們的灌木叢中灑水。許多房屋如荷蘭農舍般散落在田地之中,健康快樂的孩子們在門口玩耍。—— 荷蘭官員納赫斯(Nahuijs)參觀蘭芳東萬律總廳的描述,一八一九年 

一七八七年,蘭芳十一年。 

你作為新客到此地,一無所有,舉目無親。隨身一卷鋪蓋,四處飄蕩;直到總廳和下屋接納你,公司招待了你,安排你到礦上做工,你才有機會賺錢,才能實現宿願。想當初,你願做工就能做工,想歇息就能歇息,愛去那裡就去那裡。總之,你比在中國的先人活得更自如。

文告是由大港公司署名,鼓舞華人礦工加入義興公司的招才廣告。羅芳伯看著內文對於加入公司描寫的美好情景,心裡不禁會心一笑。蘭芳公司成立瞬間邁進第十一個年頭,他回想過去十年的奮鬥,心裡有許多的感觸。

農民的生計是羅芳伯最為關心的。隨著礦場的營運邁進高峰,大家對於大米等食物的需求倍增。農民們近年並轉作咖啡、胡椒、香料等經濟作物,而除農地的開墾外,水利設施是其中施政的重點。

羅芳伯非常重視農田水利,跟他出身農家,以及早年在原鄉嘉應州的耕作及生活經驗有關。他那時發現,農田收成的多寡跟水利密不可分,而農家為爭放水也經常導致爭執,甚至械鬥的情事。

當乾隆皇帝退位,清朝已達成長的飽和點,旗軍的尚武精神至此業己消散。雍正的養廉雖使官員的薪給增加數倍,但仍不能供應他們衙門內的開銷,因此貪汙的行為無以抑制,行政效能降低,各種水力工程失修,災荒又不適時救濟,人民挺而走險為盜為匪,也就事勢逼然了。

而從「和順總廳」旗下的坑尾公司和下屋公司的事件中,羅芳伯發現,大公司的成員為了開礦資源的取得,特別是水源和土地,也經常發生分裂。「和順總廳」十幾年的分分合合情形,以及並非所有的公司都會願意持續接受總廳的統治,主要的影響還是因為開礦和農墾利益的問題。

他今天特別起了個大早,帶著江戊伯、闕四伯、宋插伯、胡永成四位兄弟,新一代的青年才俊羅永忠、羅永義、連杰和黎婆,在農民們還沒上工前的黎明時分就先巡視了各項排水、灌水、儲水和分水等灌溉設施。他們在引水前端的河水地帶,發現數十位漁民已經分乘四艘小舢舨,沿河邊收網,邊快樂地合唱著山歌。

食煙愛食兩三筒,連妹愛連兩三宗,第一就要言語好,又要人才蓋廣東。

放下擔子坐茶亭,敢唱山歌怕何人。阿哥好比諸葛亮,唔怕曹操百萬兵。

看著漁夫鄉親們快樂地在河上划船、補魚和唱歌的情景,羅芳伯等一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心中充滿喜悅。自然而然地感染到這一股「帝力於我何有哉」的歡愉氣氛。

續讀 》

加里曼丹客家人王國

林其泉·蘭芳大總制——亞洲最早的共和政體

“大唐總長”羅芳伯

James R. Hipkins:婆羅洲華人史

高偉濃博士:荒原深挖洞·婆羅洲淘金記

築夢揚帆 重走海絲路

古渤泥蘭芳共和國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23, 2022 at 3:14pm


巫華樂·南洋華僑史話

第十二章·企業家、教育家李光前

繼陳嘉庚之後,東南亞地區最著名的華僑領袖之一,當推李光前(公元1893—1967年)了。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20年代末他親手創建的作坊式小廠現在已發展成為多元化的跨國大企業集團。他熱心興辦文教福利事業,還撥出巨款建立“李氏基金”,作為資助文化教育及其他公益事業的永久性基金。生前,他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有很高的威望;死後,他仍為人們所懷念。

 

第一節從作坊到企業集團

 

李光前,1893年生於福建省南安縣。父親李國專先後在廈門和新加坡做小生意。幼年的李光前在家鄉私塾啟蒙,10歲到新加坡,在英印學堂念英語和數學,周末到養正學堂學中文。1907年,清政府在南京辦了專招南洋華僑學生就讀的暨南學堂(暨南大學前身)。李光前由於學習成績突出,於1909年被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主席資送到暨南學堂學習。暨南學堂畢業後,他先後到北京清華學堂(預科)、唐山路礦專門學堂深造。1912年回到新加坡。這次出國,他孤身一人,舉目無親,父親已回國內。他先擔任華僑小學教師,兼任《叻報》電訊翻譯工作,後來考入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某大學的土木工程函授課程。10餘年苦讀,李光前成為一位既受中華文化熏陶、又飽浸西方現代文化科學知識、兼通中英文、視野比較開闊的知識分子。但他未能如願完成學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生活所迫,李光前只好輟學從商,到莊希泉開的中華國貨公司任職。1916年,為擴展歐美國際市場,陳嘉庚將年輕的李光前招至帳下,處理中、英文函件和對外聯絡工作。陳嘉庚很賞識李光前的才華學識,不僅委任他當了部門經理,而且還把長女嫁給了他。在陳嘉庚的公司里,李光前貢獻頗多,同時他也向老嶽父學習了很多橡膠經營的知識,並建立了各種業務聯系。耳濡目染,在言行品德上也頗受陳嘉庚的影響和熏陶。總之,在陳嘉庚的公司里任職11年,其所積累的經驗,李光前終身受用不盡。陳嘉庚的恩情,李光前是終身不忘的,即使是老人家的事業遭到巨大挫折時,他也是初衷不改的。

 

1927年,李光前開始獨立經營。他先獨資創辦了一個作坊式的制膠煙房,繼而成立了南益橡膠有限公司。在他主持下,業務不斷發展。他不僅經營傳統的橡膠和菠蘿種植與加工業,而且涉足金融界,是著名的華僑銀行的股東之一。1939年他被選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李光前已是聞名中外的實業家、銀行家和華僑領袖。從30年代以後,由於諸種原因,陳嘉庚的企業遭遇了重重困難,並在1934年正式收盤,李光前則一如既往地支持陳嘉庚的愛國興教事業。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李光前正好在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橡膠會議,由於交通中斷,他被迫留居美國。日本占領東南亞時,因為他在戰前積極抗日救國,他的產業被列為“敵產”全部沒收。戰爭結束後,李光前回到浩劫後的新馬,出任新加坡咨詢委員會委員,在協助新加坡重建工作的同時,還著手恢復橡膠業。此時的李光前剛50歲出頭,正值壯年;在美國的兒子學成回新,也投身於南益公司業務。不久,朝鮮戰爭爆發,作為戰略物資的橡膠業經營旺盛。李光前在橡膠業之外,還積極投資於其他領域,逐漸使企業經營走上了多元化的集團道路。1954年李光前退休,南益集團的業務由他的三個兒子成義、成智、成偉分工負責,對外活動由第三子李成偉代表。到1967年他去世時,南益集團已擁有26家公司,分佈在新馬泰及歐美,經營橡膠、食品、種植、航運、商貿、工程、木材、印刷等行業。主要企業是南益集團和華僑銀行。李氏家族的資產估計超過16億美元。(下續)

延續閱讀 》沉思·海上絲綢之路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23, 2022 at 2:31pm

李光前在事業上能獲得巨大成功,原因何在?首先是機遇。李光前的企業王國雖然也屢經挫折,但從總體上看,他在戰前打下了基礎,又抓住了二戰後的發展機遇。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企業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又吸收了陳嘉庚公司管理的許多優點。受過現代西方教育的兒子在李氏企業的管理中也起重要作用,三個女兒也占有企業的股份。和陳嘉庚一樣,李光前為人辦事公正、誠實、節儉,為社會、為國家謀利益。他是篤信儒家學說的,將儒家的倫理應用於企業人事管理、重視人際關係的和諧,關心雇員的疾苦和升遷,在企業中形成了大家庭的合力、向心力。他是那個時代文化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位企業家,精通中英文,常去歐美,因此也接觸到很多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企業管理方法。有學者說他推行“中西合璧”的企業管理方法。比如,他在堅持企業家族所有制的同時,又將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開,形成了法治的家庭企業管理法。南益集團的最高決策機構是總部的董事會,他和他的三個兒子都是董事,全權負責整個集團的業務決策,但他們不參與企業的管理及執行事務,這些是聘專業經理人員負責。選擇這些管理層和執行層的幹部時,會充分考慮親情鄉誼因素,因此在南益員工中閩南籍華僑占多數,但首要的條件仍是專業知識和操行。李氏家族成員是企業股東,年終可按規定分紅分息,但任何人無權挪用企業公款。這樣,最高決策層以家族紐帶維系,彼此沒有利害沖突,人人以發展企業為己任。專業經理人員則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總之,南益集團管理制度的基礎是法治,這就有效地防止了一些華僑企業的通病,如裙帶關係、人情面子、包庇縱容、權力濫用等。同時,又以儒家的倫理思想為指導,講忠孝仁義恕敬廉,講求人際關係中親情與和諧。因此,當他在1954年退休時,有條不紊地傳下了企業的指揮棒。李光前在企業中建立了各種福利制度,很早就使用了電腦,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不僅創出一個至今還充滿活力的多元化跨國企業集團,而且還為華僑家族企業的發展樹立了一個成功的管理模式。


第二節`興學重教

李光前企業經營成功,富甲東南亞,然而克己節儉,不抽煙、不喝酒,一夫一妻,私生活十分嚴肅。對於個人財富,他反對揮霍奢侈,認為把它用之於他人,用之於社會,才越顯出真正的富有。於是,他對人、對社會,特別對文化教育、社會公益事業非常慷慨。李光前熱心文化教育事業,早在“打工”階段就開始了。那時,他每月工資最高是110元,但就對侄兒、親戚的學習給予幫助,還寄錢回家鄉修祖厝和寺廟。後來,隨著企業的發展,財富的積累,使他有了更大的能力去資助文化教育和慈善事業。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中學的校舍是李光前捐贈的,創辦馬來西亞第一所伊斯蘭學院時,也是李光前慷慨解囊的。當然,他資助最多的還是新馬的華文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恢復被戰火破壞的華校,馬來亞成立了華校復校輔導委員會,李光前出任該委員會主席。他運籌策劃,出錢出力。福建會館新辦一所學校,李光前給了它大力支持,但拒絕以他的名字命校名,這所學校後來定名為光華學校。為創辦南僑女中,他捐地捐樓。1953年,一些新加坡僑領倡辦南洋大學時,李光前認捐該校實收捐款總數的10%,到1957年止共捐叻幣104萬餘元,還捐建了文物館、電腦中心,並每年為南洋大學的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李光前傾注最多心血的還是華僑中學和馬來亞大學。

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成立於1919年,是東南亞最早的中文中學,首創人是陳嘉庚。從1934年起,李光前出任該校董事會主席,連任16屆,前後達21年之久。在這20餘年中,他領導董事會成員和教職員,盡心盡力辦校。在物質方面,他承擔了學校日常經費和擴建費用的大部分。上任之初,即先代為償還華僑銀行的七萬元借款,鞏固了學校的經濟基礎。又先後在1940年和1957年,獨資捐建了科學館和圖書館各一座。南洋華僑中學今天仍然是新加坡一所設備先進、教學水平較高的學校,陳嘉庚、李光前等華僑前輩苦心經營該校的功勞,將被永遠銘記。

 

新加坡馬來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李光前分兩次共捐款叻幣50萬元。第二筆捐款是為該校圖書館購置圖書文獻之用,在捐款函中,他希望能多購一些東方文字的圖書,注重東方文化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建議建造一座國家圖書館,並主動捐獻巨款,附帶的條件是:購藏中、馬、印等東方文字圖書,並免費借閱。該館於1957年8月16日奠基,今天在圖書館的大門壁上銘刻著“李光前先生奠此基石,這座房子是由其慷慨捐款所促成”字樣。他還擔任過新加坡福利協會主席,主持賑災救濟工作。英國劍橋大學的著名學者李約瑟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出版,也得到了李光前的資助。


1952年,李光前創立了“李氏基金”,把南益集團的部分資產捐作基金。1964年,他又將自己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權(總股份的48%)捐獻給“李氏基金”。這樣,“李氏基金”就成了南益的最大股東,每年數目可觀的股息,全部用作發展科學文化教育、社會慈善福利事業。其贊助範圍十分廣泛,幾遍及世界各地。40多年來,“李氏基金”共捐助了將近三億新元,對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貢獻巨大。

由於李光前對文化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傑出貢獻,他獲得過各種榮銜。1962年,馬來亞大學一分為二,成立新加坡大學和馬來西亞大學。德高望重的李光前擔任了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這個榮譽職務,他是以一介平民而榮膺此職的,相當難得。在隆重的就職典禮上,他發表了一個演講,結尾時引了三句話:“我們對國家的貢獻,有什麽更好或更大於為它教育青年!”(古羅馬西賽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孟子)“凡是要收獲好稻的,必須先種好種子。”(馬來格言)三句話的中心都是“重教”,這大概也是李光前的心聲。

 

第三節情鐘祖國


李光前只是青少年時期在祖國生活、學習了十幾年,他的事業、貢獻主要在居住國,晚年成為新加坡公民。但他對祖籍國是十分熱愛的。1993年10月,李光前誕辰100周年時,在福建舉行了“李光前學術討論會”。他的一位得力助手在會上講了這麽一段話:“他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祖國。祖國若是政治安定,經濟較好,他就高興;祖國若有些不妥之處,他就煩惱。韓戰期間,美軍若勝了,光前先生就吃不下、睡不著;若是中國勝利了,他就開懷大笑。可見他對祖國的感情是多麽地深厚!”關心、熱愛祖國,在家鄉興辦教育公益事業,這是李光前輝煌人生中的部份篇章。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李光前即投身華僑抗日救國運動。他積極支持陳嘉庚出面領導籌款抗日工作,並率先捐獻10萬元。1938年10月,“南僑總會”成立,他參與籌備並當選為常務委員,帶頭認購了大量公債。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23, 2022 at 11:08am

對於陳嘉庚創辦的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李光前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30年代以後,陳嘉庚的企業連年虧損,陳嘉庚難於維持兩校經費。此時包括李光前在內的許多華僑企業家雪中送炭、慷慨輸財,支持了陳嘉庚的“傾家興學”壯舉,如在1936年他就捐了5萬元給陳嘉庚建立一項支持廈門大學的基金,占了捐款數的37.5%。1950年為修復和擴建被炮火破壞的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李光前響應陳嘉庚的勸募,慷慨捐贈港幣600萬元。從1951年開始,陳嘉庚用李光前的捐款,費時八年,擴建了廈門大學,共建樓24幢,總建築面積等於解放前全校建築面積的兩倍。陳嘉庚曾被譽為廈門大學的“校主”,他為廈大的創辦和發展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而李光前為該校的發展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致力於新加坡、馬來亞的教育事業,積極支持陳嘉庚的興學活動的同時,從1939年起,他在家鄉福建南安芙蓉鄉獨資興辦了“國專小學”和“國光中學”。1943年創辦國光中學時,他正流亡美國,在東南亞的產業已作為“敵產”被日本沒收,經濟情況困難,為籌措學校經費,他不惜變賣衣物。新中國成立後,他決定擴建國光中學,還請了陳嘉庚代為選址籌劃。經幾年努力,一個以國光中學為中心的“梅山學村”終於建成。學村座落在叫“大宇山”的荒坡上,方圓500畝,不僅建了國光中學的新校舍,而且建了四所小學、幼兒園和配套的醫院、影劇院、體育場,總建築面積七萬餘平方米。為梅山學村的建設,他共捐資400餘萬元。梅山學村不僅培養了很多人才,而且隨著人的素質的提高,以學村為起點形成的梅山鎮也成為一個文明富裕的僑鄉。

 

一個熟悉李光前的人曾這麽說過:“對於社會公益事業,李光前先生往往一擲千金而毫無吝惜。但在個人生活方面,李光前甚為克己。”在60歲以前,他曾經無償獻血18次,家人勸他說:“你把錢給人就行了,為什麽連生命都要豁出去?”他卻說:“人家今天要死了,若沒有血就會馬上死。而我們可以慢慢吃補的,緊急時血輸給人能救人。我們是要做個榜樣給人看,不然誰肯獻血?”為別人、為社會他想得很多,肯“出血”。對自己的生活,他嚴苛得幾乎有悖常情。1958年去日本觀光,他竟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步,和馬來亞留日學生一起吃學生飯堂,令日本人驚訝不已。1965年他因癌癥到上海治療,作全面體檢時,竟然發現他有“營養不良癥”!奉獻和克己,這是李光前魅力之所在。他留給後世的不光是一個跨國企業集團,而且還有不朽的精神。人們永遠紀念他。

 

第十三章傑出的華僑知識分子

談到南洋華僑時,每每有這樣一種看法:他們在經濟領域中很有建樹,湧現出許多巨商大富,而在文化科學上就似乎沒什麽值得提起的。這種看法是不符合實際的,南洋華僑雖然大部分是從中國南部沿海移居到南洋的貧苦百姓,本身所受教育不多,但卻十分重視子女教育,在他們中間湧現出一些很有影響的知識分子。


第一節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林文慶

被陳嘉庚譽為“橡膠種植之父”的林文慶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林文慶(公元1869—1957年),是出生於新加坡的第三代華僑。幼年時雖然也念過一點四書五經,但接受完整教育的卻是英文教育。1877年,成績優異的林文慶獲得英國女皇獎學金而開始了在英國的留學生活,曾取得了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醫學碩士學位,還在著名的劍橋大學從事過研究。1893年回到新加坡。在以後的將近30年時間里,他以新加坡為活動舞臺,除了掛牌行醫、從事金融活動外,精力還傾注在社會文化活動上。林文慶是在新加坡土生土長的,被稱作“海峽華人”。他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他並沒有完全西方化,而是努力地弘揚中華文化。19世紀末,林文慶和另一些“海峽華人”同道,成立了“中國好學會”,創辦了《海峽華人雜誌》,後來還組織了“海峽華人協會”。這些團體和刊物的宗旨是一致的,即主要是向海峽華人灌輸中國傳統文化,將他們提高到“與其他外國的現代標準立於同一地位”。林文慶認為,“把一個民族的一切傳統憑空割除,而仍然希望它能夠興旺,是不可能的。”他在報刊上發表了《儒學的基本原理》、《中國的革新》等文章,提倡學習中文、尊崇孔子學說,鼓吹和支持維新改良。他曾經保護過戊戌變法失敗後亡命新加坡的康有為。當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蓬勃發展時,他傾向革命,成了同盟會的會員,在孫中山困難的時刻,他給了孫中山熱誠的支持。辛亥革命後,他還應孫中山的邀請,擔任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衛生司司長。1921年,陳嘉庚聘請他擔任新成立的廈門大學的校長,他在這個崗位上幹到1937年才離職。林文慶在廈門大學仍然鼓吹孔子學說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這顯得有些迂腐,但他盡心盡力地辦學,培養人才,卻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林文慶被認為是新加坡最多才多藝、最早對中國文化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華僑知識分子之一。(下續)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