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韵是指声韵、触韵、形韵。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56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1, 2022 at 12:03pm

在宋人獲取域外國家信息當中,往來商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而與來往商人最為密切的機構——宋代繁盛的港口及相應的管理機構市舶司可以說是一個域外信息匯集之地。早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唐朝就在今廣州等通商口岸城市設市舶使,或特委派官員或由節度使兼任,負責管理海上對外貿易。入宋以後,隨著海外貿易尤其是民間海外貿易的發展,在東部沿海地區的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泉州、密州(今山東諸城)等地相繼開辟市舶司,加強對海上商業貿易的管理。這些港口城市匯集了大量的海內外商人和少量的海外移民,他們的到來把海量的有關域外國家和地區的信息傳遞到此,為宋代的地方官員撰著有關海外國家和地區的著作提供了方便。這當中,最具說服力的事例當屬趙汝適撰述《諸蕃誌》。

在趙汝適之前,范成大(靜江府兼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周去非(廣南西路桂州通判)從廣西地方官離任後分別著有《桂海虞衡誌》和《嶺外代答》。兩部著作中,均有一些關於域外國家和地區的信息,尤其是《嶺外代答》所記述的數十個海外國家,當據周去非在廣西的所聞而成,對當時的域外民族誌撰述具有一定的影響。南宋時期的趙汝適,長期任福建路市舶提舉,其在福建時,福州、泉州商賈云集,他查閱文獻典籍,詢訪賈胡,撰著《諸蕃之》。其自序云:“汝適被命此來,暇日閱諸蕃圖,有所謂石林、長沙之險,交洋、竺嶼之限,問其誌則無有焉。遒詢諸賈胡,俾列其國名,道其風土,與夫道里之聯屬,山澤之蓄產,譯以華言,刪其穢渫,存其事實,名曰《諸蕃誌》。海外環水而國者以萬數,南金象犀珠香玳瑁珍異之產,市於中國者,大略見於此矣。”[21]憑藉工作中能夠全方位接近外商的有利條件,趙汝適收集了大量的域外信息,為撰寫《諸蕃誌》提供了翔實而可靠的資料支撐。事實上,其之前周去非《嶺外代答》對域外國家的記述,也得力於其在任時可以廣泛接觸賈胡的有利條件。與趙汝適一樣,周去非也是一個未出過國門之人,其《嶺外代答》較為清晰地記載了20多個國家的地理方位、風土民情、通商線路等情況,後人在校注該書時感嘆道:“一個足跡未出國門的人,竟能有條不紊且頗符實際地記下遠方異國情況,宛如身歷其境,不能不嘆為奇跡!”[22]

(三)撰述者的多重身份:多元的域外民族誌書寫實踐

如果說在宋之前有關域外世界的書寫,諸如《佛國記》、《大唐西域記》那樣,主要還是以西行求法僧人的所見所聞為主,或者輔以正史的記載外,那麼入宋以後關於域外民族誌的書寫則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各種不同形式的域外民族誌作品中,我們且不說正史、各種類書或誌書的作品,就是單行的《諸蕃誌》和《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頗具歷史文化價值。這兩部著作,一部涉及到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一部以朝鮮半島為主要的考察對象。我們先看《諸蕃誌》。

隋大業三年(607年),裴矩奉命到張掖(今屬甘肅)掌管隋朝與西域諸國的互市貿易,其上任後便充分利用與“胡商”接近的便利條件,傾心交結西域使臣和商人,千方百計地從他們口中了解西域的自然地理、風土民情、山川險易等情況,並翻閱了大量的圖書典籍,以第一手的材料撰成《西域圖記》3卷,呈獻隋煬帝。遺憾的是,這部重要的圖文並茂的民族誌文獻並未很好的傳承下來,欲窺其詳,已弗可能。到了宋代,趙汝適撰《諸蕃誌》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可以視為古代關於域外民族誌承前啟後的作品。它前承《西域圖記》、《經行記》等“多國”民族誌作品,其所開創的嚴謹、詳備的敘事體例及關於域外國家豐富信息的記載為後世所仿效,元代汪達淵作《島夷誌略》多征引《諸蕃誌》,明代馬歡作《瀛涯勝覽》亦沿襲趙汝適開創的體例。所以,《諸蕃誌》作為海外民族誌的代表性作品多為後世所推崇。

宋代存留下來的國別域外民族誌,《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這部關於朝鮮半島圖經與地誌的作品,其書寫圍繞著兩條主線:一是人文的考察與記錄;二是通往高麗的海上航程,其最大的特點的是圖文並茂,或者說圖像與文字共同承擔歷史敘事,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我們可以把之列入“圖像民族誌”或“民族圖誌”系列。這部作品所涉及的29個類目300餘條中,所記制度、事物如果與中國相同,則只記文,不圖其形;如果與中國相異,則既記其文又圖其形,但對於形制簡陋,不宜圖其形者,也只是記其文。[23]該書的作者徐兢是一個丹青高手,其之所以能夠入選使團,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其擅長繪畫。史稱其:“畫入神品,山水人物,二俱冠絕。”[24]事實上,在古代使臣出使後所留下的著述中,“圖記”之類的“民族圖誌”作品也是一種特殊的不可多得的類別。如唐時期王玄策出使印度,著有《中天竺國行記》和《中天竺國圖》,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認為二者同指一書,稱其“行記十卷,圖三卷”。[25]淳化元年正月至二年六月,宋鎬出使交趾,著有《交州山川凡俗》(據《長編》卷31引,殘存)。元豐元年九月前,羅昌皓訪問占城國,畫《占城至交趾地圖》以獻(據《長編》卷292元豐元年九月乙酉條,已佚)。但是,在傳世的此類作品尤其是有關域外的早期作品中,《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確實是非常彌足珍貴的一部。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30, 2022 at 4:16pm

四兩宋時期的域外民族誌對後世的影響
前面幾個部分,我們以兩宋王朝與域外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互動,尤其是海洋絲綢之路的繁盛為背景,對10至13世紀幾近300年的域外民族誌書寫實踐進行了全方位的掃描與爬梳,並著重解讀了《諸蕃誌》和《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等經典域外民族誌的書寫特點。結合本文討論的主題,如果我們以兩宋時期為一個觀察節點,在歷史的縱軸上上下求索延展,那麼能否看到一些帶有某種規律性或者說傾向性的現象呢?

事實上,在中國古代民族誌的發展歷程中,雖然早在先秦時期的《尚書》、《春秋》、《山海經》等經典文獻中,就已初步呈現了古代民族誌敘事的基本路數,後經由正史的規范化敘事與傳承,民族誌的書寫在傳統的歷史典籍中成為一個重要的類別。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宋以前或者說隋唐以前漫長的發展演進過程中,中國民族誌的書寫是比較單一的,除了王朝框架下正史“四裔傳”的民族誌敘事一枝獨放外,我們似乎沒有看到太多書寫的方式,有關域外民族誌的資料與信息也主要裹挾在正史“四裔傳”等相關的文獻中,屈指可數的幾部域外民族誌作品也主要限於西行求法僧人留下的文字,中國士人主動走出去對海外世界進行直接的觀察和記錄確實太少。

入宋以後,隨著民間海外貿易的勃興,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東傾,兩宋面臨的海緣政治地理格局的變化,一系列新的因素促使海上絲綢之路走向繁盛,在此過程中,以使節、商人、航海者、移民、僧人等為主的群體,作為域外世界新鮮知識和信息的“報道人”,他們為宋代中國人建構域外世界的圖像提供了素材。在此海外世界海洋知識匯集的時代背景下,宋代中國人對域外世界的觀察和記錄出現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我們且不說正史“四裔傳”以及大型的類書、誌書有關海外的記述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僅是以《諸蕃誌》、《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為代表的域外民族誌作品所呈現出來的豐富內涵,也足以讓我們領略那個時代人們的海洋視野和海納百川的開放態勢。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兩宋時期域外民族誌的寫作實際上具有承上啟下的轉換意義——它承接隋唐已見端倪的民族誌多元書寫之風氣,開啟了之後更為豐富的域外民族誌發展路徑。宋之後除了在各種正史、大型誌書、類書等歷史文獻中湧現的域外民族誌作品外,單部的域外民族誌文獻也甚為豐富。如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佚名《異域圖誌》、周致中的《異域誌》、汪大淵的《島夷誌略》,明代馬歡的《贏涯勝覽》、費信的《星搓勝覽》、鞏珍的《西洋番國誌》等都是比較經典的。


那麼,這些經典的域外民族誌,與宋代的域外民族誌有些什麼樣的關聯呢?如同中國古人對世界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樣,域外民族誌的發展也存在著一個互為資料的累積過程。前面我們所考察的兩宋時期的域外民族誌作品,大多成為後世此類作品一種重要的史料來源。如元末明初周致中《異域誌》上卷所記87條中,九條采自《事林廣記》,五條采自《嶺外代答》,四條采自《酉陽雜俎》,一條合采《事林廣記》與《酉陽雜俎》,一條合采《嶺外代答》或《諸番誌》與《事林廣記》。

下卷所記97條中,三十三條采自《事林廣記》,十二條采自《嶺外代答》,七條采自《酉陽雜俎》, 一條合采《事林廣記》與《酉陽雜俎》,一條合采《事林廣記》與《嶺外代答》,
一條合采《酉陽雜俎》與《嶺外代答》。[26]

又如在編纂體例上,宋之後的元代出現了3篇比較經典的域外民族誌,即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汪大淵的《島夷誌略》和周致中《異域誌》,在這三部作品中,《島夷誌略》記述的是亞、非、澳各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地理、人文風土,多為作者航海所見所聞。它“上承宋周去非《嶺外代答》、趙汝適《諸蕃誌》,下接明馬歡《贏涯勝覽》、費信《星搓勝覽》等書。”[27]

在明代百科式圖錄類書《三才圖會》的“人物卷”中記載了156個域外國家的圖說,其中源自《酉陽雜俎》的有焉耆國、木直夷、蘇部識匿國等7個域外國家;源自《嶺外代答》的有麻離拔國、蜑王蠻等6個國家;源自《事林廣記》的有真臘國、大食勿拔國、沙弼茶國等13個國家。[28]


不僅域外資料的互為積累如此,在某些細部或環節也能夠看到相互間的承繼關係或者影響的痕跡。如在域外民族誌的創作群體中,兩宋時期的出使使節和與海外商業貿易有關聯的政府官員(管理者)是一個主要的創作主體。在宋之後的域外民族誌作品中,由出使使節撰述的具有民族誌類型的作品依然是一個主要的類別。具體有如:明代出使朝鮮官員中,倪謙作《朝鮮紀事》、姜曰廣作《輶軒紀事》、龔用卿作《使朝鮮錄》、董越作《朝鮮賦》;錢薄出使安南作《使交錄》、湛若水作《交南賦》,董越、王敞出使朝鮮作《朝鮮賦》,薛俊出使日本作《日本考略》,蕭崇業、謝傑出使琉球作《使琉球錄》,等等。
(管彥波,2017,《海緣世界:兩宋時期的域外民族誌研究》(下續)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30, 2022 at 12:12pm

愛墾評·去宋朝看國際商貿

管彥波:海緣世界:兩宋時期的域外民族誌研究

另外,在域外民族誌的寫作體例中,以“什麼條”為類目逐條著錄海外國家和地區,在宋時期的民族誌作品中,是一種普遍的做法。這種敘事體例在宋之後的海外民族誌作品中也多有延續,如元末明初周致中的《異域誌》就著錄了200多個國家和民族,編成157條。

總之,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結緣於海洋世界,兩宋時期的中國人對域外世界的認識更加多元,海外民族誌的書寫也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發展階段,並且對後世域外民族誌的書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 為了討論方便,本文將以當代中國的疆域范圍來界定“域外”,討論中所涉及的信息也在此界定中展開。

[2] 交趾又作“交阯”,各種文獻記載略有不同,本文統一為交趾。

[3] 陳少豐:《宋代海外諸國朝貢使團入華之研究》,福州:福建師范大學全日制學術學位研究生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6月,第2-3頁。

[4] 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583、587頁。

[5] 陳佳榮:《中外交通史》,天津:學津書店,1987年,第270頁。

[6] 申採湜:《宋代官人的高麗觀》,林天蔚、黃約瑟主編《古代中韓日關係研究——中古史研討會論文集之一》,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87年,第138頁。

[7] 詳見阮怡:《宋代域外行記中的奉使交聘文化》,《中華文化論壇》2016年第5期,第108-114頁。

[8] 黃純艷:《論宋朝海商在中外關係中的作用》,《云南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第78-83頁。

[9] 熊燕軍:《宋代東南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成分增長的程度估測及其歷史命運》,《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第40-47頁。

[10] [元]脫脫:《宋史》卷489《占城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 年點校本,第14084 頁。

[11] 參照的是中國的位置,如《宋史》記占城在中國之西南,“東至海,西至云南,南至真臘國,北至歡州界”,或者與邊疆地區的接壤情況,也有的以所記國為參照。

[12] 中原王朝與朝鮮半島的交往從來不絕於史,尤其是隋唐時期有了更為直接的對撞與沖突,但宋之前中國人關於朝鮮半島實地旅行的文字則少見史載。入宋後,奉命出使朝鮮半島的使臣留下的文字則逐漸多了起來,如陳寬的《高麗、女真風土朝貢事儀》、楊景略的《奉使句驪掜抄》(十二卷)、《直齋書錄解題》所收《奉使雞林誌》三十卷等。

[13][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三,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57 年(2006年重印)第2687頁。

[14][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鑒長編》卷85,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1951頁。

[15] [宋]王栐撰:《燕翼詒謀錄》卷4,誠剛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41頁。

[16] [宋]王應麟撰:《玉海》(合璧本),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77年,第2912頁,卷一五三,第三六葉上。

[17] 趙燦鵬:《宋李公麟〈萬國職貢圖〉偽作辨證——宋元時期中外關係史料研究之一》,馬明達、紀宗安主編《暨南史學》第八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第204頁。

[18]《直齋書錄解題》傳記類著錄《奉使雞林誌》30 卷,崇寧元年宣德郎以書狀從劉逵、吳栻使高麗,歸而以此書以進,自元豐以後事實皆詳載之。《藝文誌》卷203吳栻《雞林誌》20卷,應即王云所撰之重出或別題。

[19][元]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1064頁。

[20] 潘晟:《宋代地理學的觀念、體系與知識興趣》,北京: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8年6月,第180頁。

[21] [宋]趙汝適著,楊博文校釋:《諸蕃誌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第1頁。

[22] [宋]周去非著,楊武泉校注:《嶺外代答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9頁。

[23] 具體情況是:城邑(今盡得其建國之形勢而圖之云)、宮殿(今繪其形制,仍不廢其名也)、冠服(然而官名參差,朝衣燕服,時有同異者,謹列之,作冠服圖)、人物(今姑自李資謙而下,圖其形者五人,並其族望而為之說)、儀物(今並繪其儀物如後)、仗衛(今繪圖各以名色列之於後)、兵器(今具其名物,圖之於左)、旗幟(今並列於圖云)、祠宇(今取其人使道路所歷,與夫齋祠遊覽耳目所及者圖之,其餘不見制度,則略而不載)、釋氏(今圖其衣服制度,以考同異云)、民庶(今繪其國民庶,而以進士冠於篇)、婦人(今姑摭其異於中國者圖之)、皂隸(今自吏職以迄驅使,並列圖於左)、雜俗(今姑總其耳目所見者圖之,並以土產資養之物附於後)、受詔(今圖其趨事執禮之勤,以備觀考)、燕禮(具載於圖,以誌其向慕中國之意)、館舍(其建立使館,制度華侈,有逾王居,臣嘉之,作館舍圖)、供張(今謹敘麗人所以祇待使華者,作供張圖)、器皿(謹掇其概圖之)、舟楫(今謹即所見列於圖)、海道(今既論潮候之大概詳於前,謹列夫神舟所經島、洲、苫、嶼,而為之圖)、同文(謹條其正朔、儒學、樂律、度量之同乎中國者,作同文記而省其繪畫云)[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虞云國、孫旭點校,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

[24] 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虞云國、孫旭點校,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166頁。

[25]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第82頁。

[26] 康冰瑤:《〈異域誌〉研究》,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5月,第46、83頁。

[27] 蘇繼庼撰:《島夷誌略校釋·前言》,中華書局,1981年,第2頁。

[28] 臧運鋒:《〈三才圖會〉域外知識文獻來源考——以〈地理卷〉和〈人物卷〉為考察中心》,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5月,第31頁。

(管彥波,2017,《海緣世界:兩宋時期的域外民族誌研究》《云南社會科學》2017年第2期 / 作者簡介: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三峽大學民族學院楚天學者講座教授,主要從事民族歷史地理、生態人類學研究。)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22, 2022 at 9:06pm

蟬的主題紋樣:以傳統服飾的名義迎接夏季

說起夏天,最具代表性的紋樣是什麼呢?不如說說惱人的小東西“蟬”吧!夏天煩人的昆蟲,在古人眼裏卻能象征君子的品德,將它應用在官員的服飾之上,後世也有用它做荷包、做發簪的……一起進入“蟬”的世界,以傳統服飾的名義,迎接夏季!

夏季的代表性動物,大概就是惱人的“知了”,大名叫作“蟬”。

小時候對於這種昆蟲的印象極其糟糕,以前沒有空調,降溫全靠偶爾光顧的臺風,所以在下午熱得睡不著的暑假裏,在耳邊叫個不停的蟬真的是煩人極了。而且體型又不算小,經常有討厭的男孩子會抓來嚇唬我們。(相比而言,我比較喜歡金龜子,可以養在吃完的西瓜皮上,模樣也可愛些。)

但是“蟬”卻是古人眼中極有寓意的昆蟲,《寒蟬賦》中甚至總結了它“文、清、廉、儉、信”五種如君子般的品德,成為文人爭相效仿的人生準則。雖然它真的很吵,但古人覺得它登高飲露、隨風長吟,又高潔又哀傷,像極了懷才不遇或傷春悲秋的自己。

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而蟬的“脫殼”習性,又很容易讓古人與生命聯想在一起。雖然它真的很吵,但古人覺得它可以解脫成仙、靈魂再生,並且不受濁世紅塵的汙染。所以在古老的葬俗裏,墓主人口中的玉琀經常會做成“蟬”的模樣。(小聲:也有蛙的模樣,寓意差不多。)

△ 東晉 象山王氏墓地 出土

金鐺附蟬

“蟬”見於服飾,最有名莫過於籠冠上的“貂蟬”裝飾了,即所謂“金鐺附蟬”。孫機先生的《進賢冠與武弁大冠》裏有一章節就詳細介紹了“籠冠與貂、蟬”。 

按照《漢書》《後漢書》的註解,漢代應該就有帶有“蟬”裝飾的籠冠,但考古發現常見於兩晉十六國的墓葬。它的常見樣式有點像是上部中間凸起的五邊形,一般也慣稱為“山形”,中間刻畫了一個抽象的“蟬”,有的甚至有點難以辨認,圖案本身就極具裝飾性。

△ 南京仙鶴觀東晉M1出土蟬紋金鐺

△ 山西蒲城唐惠莊太子墓壁畫

對照畫像,大致就可以了解它是在附加在哪裏了。只是蟬本身比較小,畫像裏經常就只是畫出這個五邊形的輪廓,很少見裏面的蟲子也刻畫出來。這些金珰的工藝也很特別,這種金珠相連的做法據說來自西亞地區。

一般認為,這種金蟬珰與籠冠搭配使用就是男性服飾,但如今認為後期可能出現了女性佩用的案例。韋正的《金珰與步搖》裏從金珰有出土於女性墓主的先例論證可能部分為步搖的構件。


△ 臨沂洗硯池西晉出土金冠飾

“步搖”也算是本號的好熟人了,但是由於目前中國未能發現一具完整的步搖,所以對於它的模樣需要基於有限的考古發現對照相關文獻慢慢摸索。

宜男蟬

南北朝時,《荊楚歲時記》裏記載當時的人會在元宵節那天戴“宜男蟬”。“宜男蟬”顧名思義就是生兒子,這畢竟是關乎古代女人命運的大事。

“宜男”是“萱草”的別稱,所以可能是用萱草編織成蟬的模樣。女子配宜男草的風俗在當時的確十分盛行。殺蛟龍除三害的那個周處就寫過一本《風土記》,裏面寫:“花曰宜男,妊婦佩之,必生男。又名萱草。”直到唐詩裏依然有“胸前空帶宜男草,嫁得蕭郎愛遠遊”這樣的句子。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22, 2022 at 9:04pm

△ 草編昆蟲

但“宜男蟬”卻不是一個蟬的模樣,而是“似蛾而大”。不知道古人認昆蟲的水平不行,還是真的覺得蟬和蛾很像,明代籠巾上的金蟬也很像蛾。

孟家蟬

宋哲宗時有一種時興的紋樣叫“孟家蟬”,但相關記載卻有著年代相近、形式相似,但物種不同的兩條。

(宋哲宗)時孟氏作後,京師衣飾,畫作雙蟬。目為孟家蟬,識者謂蟬有禪意,久之後竟廢。——《萍洲可談》

朱勝非《閒居録》曰:「……紹聖間,宮掖造禁纈,有匠者姓孟,獻新様,兩大蝴蝶相對,繚以結帶,曰「孟家蟬」,民間競服之。未㡬,後廢處瑤華道宮,議者皆以為䜟,蟬者,禪也,出家之兆也。——《中興小紀》

除了一個是蟬,一個是蝴蝶以外,其余記載基本一致。如今一般認為“孟家蟬”是一種對蝶紋,後世也稱作“喜相逢”,雖然有點跨物種的別扭,但是看一下相關文物就會發現蟬、蝶、蛾在古人的藝術加工後的確不太好辨認。

△ 南宋黃昇墓出土環聯銀對蟬

△ 清乾隆,喜相逢紋樣

但從我們習慣性的寓意上來說,蝴蝶對飛顯然更常見也更容易有美好的聯想。但相關紋飾並未在出土服飾上看到,反而在瓷器上流行一時。只不過有人提出,若僅僅為對蝶紋,其實並無新穎之處啊,何必單給了一個“孟家蟬”的名字呢?今天又是期待考古發現解密的一天。

玉葉金蟬

明代出土過幾件“玉葉金蟬”的首飾,就將簪頭做成一片玉質的葉子,上面棲著一只金蟬,寓意金聲玉振。雖然活知了真的很吵,但是做成首飾卻構思精巧又生機勃勃。

△ 玉葉金蟬,南京博物院館藏

這類以小昆蟲或小魚小蝦為主題的首飾,在明代統稱為草蟲首飾,多做成小簪子的樣子,《JPM》裏說的“草蟲啄針”便是。

我們介紹過明代頭飾的規律,“草蟲啄針”顯然並不是那種“榜上有名”的主角。但懂得扮靚的人都曉得,越是這種小物什越是能看得出主人家的階級和品味,所以往往做得又寫實又輕盈又可愛。分明是精心的裝扮,偏是要靠這些小點綴擺出漫不經心的樣子來,仿佛真的是路過的蜂蝶看上了主人家這朵“鮮花”。

△ 上海李惠利墓出土的狄髻與草蟲啄針

△ 定陵出土,金蟬簪

在一些民間收藏的清代簪釵裏,依然可見蟬的蹤影,只是失去了明代的立體和靈動,變得更為形式化了。


△ 清代蟬形挖耳簪

蟬形配飾

另外我們在韓服上經常可以看到她們掛在群頭上的配飾裏有蟬形的,當然也有別的很多主題。早年漢服產業比較遲緩,而這種配飾有比較容易淘寶購買,所以也會被買來搭配漢服。

△ 韓服上的蟬形配飾

因為很多是中國代工的,所以免不了很多店家就把它當作中國的配飾來售賣。(其實代工以後就把設計當作國產的來賣,這種情況很常見,只是一旦指出來就會有很多人接受不了。)其實中國也有蟬形的配飾,就有人發過故宮館藏的蟬形配飾,跟韓國的有點像,但可以看出整體的風格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 故宮館藏的蟬形配飾

其他一些形式的也能找到,但不算很好找,應該算作一個不那麼吃香的題材吧。不過做得很有特色,完全可以好好發展一下,沒必要沈迷在韓國那個裏。

△ 蟬形荷包,民藝中國——女紅系列展

△ 蟬形香囊,童織集粹收藏

最後還要提一下,以蟬蛻為原料之一做的中藥工藝品“毛猴”,簡直可可愛愛本愛了, 用來給這篇文章收尾也特別好。

微乎其微的材料成本、簡單的製作工藝,讓毛猴迅速風靡北京。毛猴是平民百姓的玩意兒,即使再貧窮的家庭都能為自己的孩子買一只毛猴。在老北京的廟會上,“買猴料,粘毛猴”曾是過年必有的一景,無論窮人還是富人,都會為自己的孩子買一只毛猴過節。

△ 毛猴工藝品

蟬其實是一個很並不像預想中那麼豐富的題材,但依然可以找到很多方向可以吸取“靈感”。除非你此生與“傳統”無緣,否則便很希望能看一看“毛猴”這種巧思,有時候豐厚的養分就在我們輕率走過的腳下。(百度百科 原創|發布:2020-06-19)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1, 2022 at 4:39pm

文創路綫《最近都在流行哪些文創新玩法?》

文創業內近期都在玩什麽呢?互聯網興起、社交年代、跨界盛行……圍繞文創的玩法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了,網絡不僅打開了年輕人對於文物衍生的“腦洞”,更是打開了文物資源利用方式的“腦洞”,讓文物、傳統文化總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進入消費者的生活中,“創意”“創新”也成了消費者對文創最大的期待,黃村文化創意產業園這期帶大家探索一下,最近文創業內又在流行哪些新玩法呢?

文創體驗店

近年來這種模式正在走紅社交網絡,也是線下景區愛開發的最新模式之一。

作為景區和博物館內“最後一個展廳”的文創體驗店,已經被重視起來了!天壇的“天壇福飲”咖啡店,上新才兩個多月,已在各社交平臺上有著很高的出鏡率,店內不僅有文創展示臺,新穎的文創咖啡杯更是受遊客喜愛;“天壇美映”AI文創照相館也已經是遊客必打卡的地點,攝影棚共有20個背景板,遊客可以選擇與祈年殿、圜丘等經典建築合影,後期利用AI智能影像技術,在攝影棚內就可以拍攝出實景感很強的照片,深受遊客喜愛……

這種體驗店已經成了“網紅樣本”,在各大景區和博物館起了連鎖反應,甚至有跡象成為未來景區的標準體系之一,這種模式“混搭”也極被消費者喜歡。


網紅效應

文創都在追求“網紅效應”,上述的文創體驗店也是一種,而在消費升級趨勢下,人們的消費越來越理性,導致網紅效應時間越來越短,更新叠代越來越快,但也會推動更符合時代發展的“網紅效應”的出現。

“視覺盛宴”是普遍網紅效應出現的要素,西安曾在西安城墻永寧門前使用千架無人機舉辦了一場光影盛典,通過燈光變化,展現了一系列具有陜西特色、西安元素的造型:如“西安最中國”“奔跑吧西安”“新時代”“四十周年”等文字及城樓、大雁塔、絲路駱駝等,正是由於“無人機光影”的成功,使這種網紅效應現在在大型線下活動時被廣泛運用。

“網紅效應”自然是所有文創人都想追求的,但文創講究的是產業鏈,線上網紅效應更新越快,線下終端就越有壓力,往往線下好不容易跟上了,線上的風已經刮完了。


公益潮流

“公益”+文創現在也開始流行起來了,公益也可以十分時髦和有趣。

廣汽三菱就曾邀請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薪火文化公益基金會等公益機構,聯合發表了廣汽文創IP公益發布會,將廣汽三菱所有文創IP衍生品、公益畫作的銷售收益,都用於公益用途,以“公益”+“文創潮流”的方式刷新人們對於公益形式的全新認知,將公益發布會演繹成公益潮流盛典,同時宣傳了文創產品及品牌。

一個品牌的溫度,往往可以決定一個品牌的高度,這也是為什麽“公益”+文創最近火起來的原因。


文創業內其實玩法很多,而且越來越多起來,文化不同於其他品牌因素,它與任何元素跨界聯合都會產生不一樣的火花,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驚喜,可就像上述的,市場需要檢驗這種玩法是否能產品效益,這就需要無論什麽樣的玩法都有一個較長的周期,那麽如何使“玩法”長久起來就需要業內持續不斷地研究。(發布於 2021-05-07)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April 30, 2022 at 4:56pm

文創是什麽?

牛牛君
執著策略的設計師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文化和創意,也就是文化內容的再創造,把人文資源、地域資源獨特的內涵提煉出來進行二次創作。

什麽是文創產品

文創創作出來幹嘛呢?當然是售賣,就要以產品的形式呈現出來,就變成了文創產品。

所以文創產品是一種精神內涵加藝術表現形式再附加到產品上的東西。

既然最終的落點是在產品上,它肯定就需要遵守市場規則,權衡文化、藝術和實用性三者之間的平衡點。

文化或者藝術成分偏重了,缺少了實用性,那就變成了藝術品或者收藏品,離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遠;反之,則缺少了內涵和特點,淪為普通商品毫無特色。

近幾年市面上很多文創的內容或產品噴湧而出,這是好事,說明人們的生活條件正在提升,逐漸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轉化,畢竟吃飽喝足才能談藝術,整個文創產業也正在逐步發展。

但同時也有很多盲目跟風的產物,比如直接設計個logo就印在產品上就說是文創產品,我覺得那只能算vi衍生品,或者說是廣告禮品。

也有很大一部分做的確實還不錯,但價格讓人望而卻步,我覺得這也不是一個好的現象,文創產品的定價不應該是高高在上、讓人高攀不起的,這其實不利於文創的傳播,只有成為大眾普通消費品,大家都能消費的起時,才降低了入門和分享成本,創作出來的文化內涵才能通過產品這個載體遍地開花。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April 4, 2022 at 10:25am

陳明發《文具敘事》

每一樣文寶,都是大學問;文創可以發揮敘事體驗的主角。早年出席中國文博會,看見大部分的文化產品,都是被當成貨物來賣,而不是以文化本色來分享。現在,有了文化強國願景,文具也可以是中華敘事的載體。拉動文化消費,不僅僅是作為提高疫後收入的策略之一,最重要的是對文具所闡明的文化價值的理解與欣賞。


人傳人的新冠肺炎疫情,逼使人禁足在家,群集的文化消費如欣賞畫展、珍藏交易、美術班、交流會等大受影響,因此刺激了互聯網的數字消費,在極短期內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變成了新常態。隨著統文化消費的空間和產品形態轉變,數字化消費所需的技術載體、智慧終端、穿戴設備等後續服務,變成不可或缺的新基建,其發展則相帶成為新的增長點。
(26.3.2022)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19, 2022 at 6:33pm

陳玲玲《泰國影視廣告敘事原型研究》

根植於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的激活。原型是人類對人生永恒問題的認知模式,蘊含著豐富的人性,泰國廣告正是通過對原型的匠心運用,觸發觀眾情感共振,實現市場效果及達到藝術高度。

敘事即故事。敘事既是人類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人類向同類表達對世界了解的方式。對意義的追求使得人類從古至今都處於敘事中,並且仍在敘事著。在敘事類別中,廣告敘事所表現的是人和物之間的故事,目的在於建立產品消費與人的精神需求兩者間的橋梁。在廣告敘事中合理運用原型,有助於消費者通過價值認同最終接受廣告敘事呈現的意義與產品消費的關聯。


原型理論建立在榮格等人的研究基礎之上,認為人類在早期的發展中,需要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物質的匱乏及人生意義的缺失,這些經驗不斷積澱,逐漸轉化為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行為模式——即本能,和領悟模式——即原型。原型的生成是感悟和理解程式的建立,是人類典型情境的反復發生和普遍一致基礎上的情感模式,因而,當環境中出現某種情境與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相契合時,原型即被激活,進而引發人的心靈情感。


原型深藏於人的潛意識中,是人類在面對生、死、性等人生終極問題時形成的認知模式。原型中蘊含著豐富而復雜的人性、及情感方式,因而,原型中也凝聚了海量社會文化符碼,成為廣告創作者運用在廣告敘事中激發觀眾情感的重要元素。

原型具有層次結構,受眾接觸到特定的原型時,首先接納與感受,其次領悟與激活,在後者中實現感性體驗與原型意象的融匯。原型可觸發受眾的文化定勢,文化定勢是人類心智對外界認知的一種方式,通過“貼標簽”的方式將不同類別的事物與特定的意義相聯系,再次遇到事件時,便根據以往的理解進行刻板解讀。原型可使受眾快速啟動既定的認知模式中,認同廣告所傳遞的觀念,並在廣告采用的暗示手法下,無意識中迸發出強烈的情感而不自察,無抵觸接受廣告主的說服,最終認同廣告敘事表達的價值觀念,並將這種價值認同“粘貼”到商品消費中,建構意義消費。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8, 2021 at 9:19pm


屠格涅夫散文詩《白菜湯》

一個農家的寡婦死掉了她的獨子,這個二十歲的青年是全村莊裏最好的工人。

農婦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兒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問他的母親。

那母親在家裏。

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張桌子前面,伸著右手,不慌不忙地從一隻漆黑的鍋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湯來,一調羹一調羹地吞下肚裏去,她的左手無力地垂在腰間。

她的臉頰很消瘦,顏色也陰暗,眼睛紅腫著。……然而她的身子卻挺得筆直,像在教堂裏一樣,“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這種時候還能夠吃東西!……她們這種人真是心腸硬,全都是一樣!”這時候太太記起來了:幾年前她死掉了九歲的小女兒之後,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麗的別墅去,她寧願在城裏度過整個夏天。然而這個女人卻還繼續在喝她的白菜湯。

太太到底忍不住了。“達地安娜,”她說,“啊呀,你真叫我吃驚!難道你真的不喜歡你兒子嗎?你怎麼還有這樣好的胃口?你怎麼還能夠喝這白菜湯?”“我的瓦西亞死了,”婦人安靜地說,悲哀的眼淚又沿著她憔悴的臉頰流下來,“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給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湯是不應該糟蹋的,裏面放得有鹽呢。”

太太只是聳了聳肩,就走開了。在她看來,鹽是不值錢的東西。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