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文創慕課》推薦精彩文獻,歡迎學習: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55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文創 庫 on May 1, 2022 at 8:17pm

愛墾·疫後文創

在旅遊火熱的年代,
幫忙敲鑼打鼓吸引遊人的
文化創意產業,算起來
已經進入青壯年歲
(1990-2022)

過去两年給新冠疫情一鬧

大家都在同情旅遊業
誰看見文創界在折兵損將?
還是看看人家最近都在
流行哪些文創新玩法吧。

延續閱讀 》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1081260

Comment by 文創 庫 on March 27, 2022 at 12:17pm

CONCLUSION

Even though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economic activities have been conceptualized today in the post-2000 period,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ey have been a recurrent process in motion as a result of the adaptation of cumulative information to human life in terms of content.

In other words, the product, service, content and value created by every new information is also a creative economic activity.

While new information added to the information used over time creates new creative products and services, it enables the old ones to disappear or to redesign them as nostalgic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ividual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creative economic activities. Although a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made as creative sectors in the literature, creative individuals operate cellularly within all sectors in the general econom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each creative industry operates independently, as well as clustering like cells into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this context, creative industries are in close contact with many areas of socio-cultural life in a wide range of fields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ie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ultural activities, cultural tourism, artistic activities, social networks, city and urban life.

Creative cities and cultural structures with which creative sectors are related play a role in encouraging the emergence of creativity and the clustering of creative individuals in a particular region or city. While rural culture continues its activities focused on daily life, big cities dominated by urban culture and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However, the new style culture and settlements created by the creative class in big cities are criticized as one of the negativities of creative economies, in that they cause an increase in social and cultural exclusion within the social layers.

Technology is considered as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creative economies. Creative industries such as architecture, art, design, games, media, e-publishing always need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and advanced digital technologies. Internet,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ICTs enable the design of creative products, services and content,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products with other sectors. Social networks undertake the promotion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creative products. The widespread use of the internet, computing, telecommunications, television, digital platforms, large data storage in digital environments, mobile communication tools and digital media,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to present to consumers the revolutionary opportunities at very low costs for the promotion, distribution, marketing and consumption of creative contents and products in digital environments without sharing the physical space.

Comment by 文創 庫 on March 27, 2022 at 12:17pm

In this context,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CTs and social networks become important in terms of provid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expected from creative sectors.

Creative industries have three main problem areas. The first is the financing problem. Because the realization of all creative ideas is based on physical capital and a creative idea requires a large amount of initial capital i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 product into service and involves uncertainty.

Another problem is the time issue. Because the long-term incubation period of the content and products that creative economies try to offer and the short-term interests of the capital conflict.

Financial problems and its constraints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work in longer-term due to time pressure. Since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system focuses on wage-time-output optimization, it is oppressive in terms of regulating and accelerating employee behavior. However, the oppressive function of time remains ineffective in creative economies. For this reason, it may caus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he new material values created by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cause the emergence of new layer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socio-cultur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of the city in urban life.

To put it more clearly, creative industries cause the formation of high income groups in the city, the emergence of new areas of influence by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and networks of these groups, and cultural changes such as new restaurants and luxury settlements on a regional scale according to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life. Local governments naturally focus on investments and services in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se groups are located in order not to be exposed to the reaction of these groups. This situation is criticized because it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new social layers in urban life, the deteriorat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ocio-cultural segregation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eduction of negativity in the for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economic policies, avoid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at may arise from creative sectors can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peace.

The fact that the concept and framework of the creative economy cannot be determined completely, the absence of an internationally agreed transpare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prevents the form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the measure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reative economy.

(CREATIVE ECONOMY: A LITERATURE REVIEW ON RELATIONAL DIMENSIONS, CHA... by Semra Boğa & Murat Topcu,in Economics, Volume 8, No.2 2020, ISSN 2303-5005)

Comment by 文創 庫 on November 13, 2021 at 11:47am


喜菡文學網2021年9月獨行詩「球」

感謝《有荷文學雜誌》編委林宇軒選評:1作者:建德作品:〈月亮〉將天幕牢牢定位的圖釘——短評:以圖釘來代換月亮的形貌,建構出整體的空間感,具有想像力。2作者:玉香作品:〈中秋節〉整個地球追著月球轉——短評:把節慶的氛圍具象化,成為星球之間的互動。
3
作者:艾亞娜
作品:〈落日〉每天一場弧線投射,從不入筐
短評:在落日的移動軌跡之上,以「不入筐」讓想像停留在懸而未決的位置。
4
作者:陳昊星
作品:〈地球儀〉彈指之間,環遊世界
短評:書寫地球儀和實際世界的關聯性,結合彈指之間的時間性與空間性。
5
作者:帥麗
作品:〈球鞋分類〉分了大小還得上得了廳堂
短評:以球鞋為發想,從文化北京切入,富含故事的潛力。
6
作者:綠喵
作品:〈水球〉聽說你是水做的,哭的卻是別人
短評:將水作為媒介,營造出敘述對象的猶疑,想像力豐富。
7
作者:艾亞娜
作品:〈解放〉是不是灌滿壓力才允許升空
短評:借用氣球的意卻未寫出氣球的象,以問句表達一種精神性的控訴。
8
作者:煩
作品:〈貓〉嘔心瀝血之作
短評:不明寫出「球」,卻能從更深層的聯想中指涉整個活動的歷程。
9
作者:梁傑
作品:〈立場〉原來球場上能隨意擺動的,不止是球。
短評:將具體的球場引導至抽象的立場,虛實轉換流暢。

(收藏自:喜菡文學網)

Comment by 文創 庫 on November 8, 2021 at 5:26pm


美猴王國際化:標新立異還是原汁原味

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和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的派拉蒙影業宣佈聯合拍攝3D魔幻電影《敢問路在何方》。在銀幕上已經是技術為先的今天,把中國家喻戶曉的名人孫悟空插上技術的翅膀,讓他又一次飛向大銀幕,這隻猴究竟算是只中國猴還是變了血統的美國猴?

《敢問路在何方》是著名詞作家閆肅為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寫的主題曲的歌詞,當時紅遍大江南北,甚至整個亞洲,現今成為有著美國血統的3D電影《敢問路在何方》片名。印象中美國人總是標新立異,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可如今,美國電影人原封不動搬了拿來用,不管你有多少含義,什麽立場,務實的美國人只是為我所用而已,他們看重的是孫悟空強大的市場價值。


《西遊記》是中國幾千年文化沈澱的國粹級寶貝,中國人已然全面展示了這部著作的魅力,美國人講美國精神,那是獨占鰲頭。但是要講中國國粹,可能還真不夠底蘊。說他們是關公面前耍大刀——找死,也許絕不是虛言。可美國人就「敢問路在何方」,美國電影就敢拿雞蛋往石頭上碰。美國人敢攬這瓷器活,憑的是哪個金剛鑽?

在美國人眼裏,《西遊記》是一個非常魔幻的中國故事,孫悟空是一個聞名世界的戰士。把孫悟空搬上銀幕,再用上《變形金剛》、《美國隊長3》和《終結者6》的特效技術,一定會把這部中國國粹級別的經典之作推向新的高度。美國電影人的金剛鉆,實則就是他們的3D電影技術。電影任何一次的革命變革,都是技術革命帶來的,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小銀幕到寬銀幕,而今3D技術又為觀眾展示了全新的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美國人玩的是電影新技術,從電影發展的角度講,美國人攥著先進的電影技術在關公面前耍大刀又何如?在技術為先的今天,有了技術,雞蛋變成了金剛「蛋」,金剛「蛋」碰石頭,或許能碰出燦爛的火花。


美國人拎著技術繼續拿來主義。他們來摻和中國的文化國粹《西遊記》,《敢問路在何方》很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不管六小齡童還是不是這個美猴王,也不論中國演員是不是影片核心,還是一如既往的在裏面打醬油,如果美國人用西方思想詮釋他們心中的中國國粹《西遊記》,並且一定會塑造美國英雄般的孫悟空,那麽《敢問路在何方》一定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糟蹋中國文化的電影。將中國的經典和好萊塢的技術合體,之前有過先例,但無論在票房還是口碑上,特別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現,都沒有達到讓人滿意的效果。這次和好萊塢「霸主」派拉蒙合作,會不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呢?在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堅持中國的文學經典,用好萊塢成熟的工業體系、敘事結構和特效去呈現中國故事。體現新的高科技,在動作技術和視覺技術上進行一系列的創新,這樣打造出來的孫悟空才是一部真正有著中國經典名分的國際美猴王。

美國電影在全世界市場上一家獨大。美國電影在中國大地上掙中國人的錢,因此美國人掛的羊頭也許是金的,賣的狗肉是合金鋼的,美國3D版孫悟空,雖然穿上美國的技術外衣,但是中國的孫悟空應該永遠是中國人熟悉並熱愛的孫悟空,他身上散發的是中國人的精神。可以肯定,美國猴和中國猴不一樣,但是這只中美混血的國際猴必須保持原汁原味,才值得我們期待,才會在世界電影市場上得到認可。因為這只中國美猴王的名氣實在太大了。(陳 濱《美猴王國際化:標新立異還是原汁原味》2015年05月14日 來源:北京晚報)

Comment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16, 2021 at 12:50am


2035年:中國將建成文化強國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了規劃和設計。2020113日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這是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首次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根據規劃《建議》,到2035年,中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規劃《建議》還專門用一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並從三個方面入手,部署了未來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體任務包括,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製度化,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等。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如強調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等。

三是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包括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規範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創新推進國際傳播等。延續閱讀 2020-11-03 新華網 / 新華社北京2020年11月3日電,記者余俊傑)

文獻跟進 》愛思想平臺

Comment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10, 2021 at 12:23pm


葉初易·
江南文化的詩性之美——《中國風·江南文化叢書》簡評

劉士林、洛秦主編的《中國風·江南文化叢書》(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以詩性文化理論為總體框架和方法,以江南地區的文化資源和精神創造為對象,揭示了“江南詩性文化”的基本理念、主要內容及現代價值,既不同於傳統江南文化研究中偏重文獻整理的研究方法,也突破了當下區域發展研究中的經濟學與社會學研究範式,是探尋江南文化詩性之美的新成果。

自古以來,江南地區就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生活方式與獨具個性的區域文化傳統。江南文化一直是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熱點,並相應形成了兩大主要研究模式:

一是文獻整理與匯編;

二是以經濟史與社會史為範式的實證研究。

它們有力拓展了江南文化研究的視角與空間,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偏歷史而輕審美、偏經濟而輕文化、偏江南文化的科學研究而輕其現代性價值闡釋等問題。與之不同。


該叢書的創新之處在整體上表現為三方面:


一是確立了“江南詩性文化”的基本內涵。認為與齊魯、巴蜀、中原等區域文化相比,江南詩性文化是中國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

二是提出了以學術研究為基礎的“新知”。既充分利用歷史地理學、社會學、文化學、美學等傳統理論方法,也借鑒了都市文化學、詩性文化理論、文化產業學等新的理論方法,為人們重新認識和體驗江南文化提供了諸多新知識、新見解。

三是運用了以審美感受為基礎的“美文”。堅持理在事中、明白曉暢的話語方式,以人物和事件為中心傳達對江南文化的思考,做到了學術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
(2013年10月27日人民日報)

Comment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2, 2021 at 11:00am

一般人不愛動腦筋,看偵探小說能或電影活絡腦神經;一般人也沒有太多九曲十八彎的生活,看偵探小說或電影能增添想像力。

以前,華人社會因為缺乏福爾摩斯這樣的大偵探,而覺得在英國人面前抬不起頭。前兩年,徐克拍了《狄仁杰》,才讓大家鬆了口氣。


後來甚至感到有點驕傲:福爾摩斯算什麼?中華民族早在唐朝就有了一位狄仁杰!

很多人不知道,狄仁杰也是靠洋人給所塑造出來的。

因爲文化原因入籍日本的小泉八雲

日本靈異小說作家小泉八雲 (1850-1904),原是愛爾蘭裔希臘人。初到日本做新聞採訪,一下子就被攝住了,決定入籍日本。在文化上從頭學習,终于成為著名小說家。

其代表作也是遺作《怪談》部分故事在1964年拍成電影,成了不朽的藝術作品。

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磁吸力,甚至能改變到來做客者的命運;市面上不是已經有《100個改變你的生活的目的地》之類的書刊嗎?後新冠病毒時期要再造地方、振興地方,從在地故事資源著手吧?

                           (上:小泉八雲,下:導演小林正樹於1965年改編的《怪談》電影劇照)

延續閱讀 》

狂熱迷戀中國文化的高羅佩(R. H. van Gulik)

王新禧·櫻花之美與妖異之魅──小泉八雲和他的《怪談》

Comment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1, 2021 at 6:20pm

考量文學作品在寫得怎麽樣上是否達到“真善美”和諧圓融的審美境界,還必須勘察其是否達到獨創的審美高度,文學作品只有是獨創性的審美文本,才能以個性化的姿態和特異的藝術風姿,屹立於中國或世界的優質文學之林,也只有獨創性的文學作品,才真正符合詩性的美學要求;因為“詩”在人類話語中就是指創造,“詩人就是創造者,詩性就是創造的屬性,這樣說來,‘詩性的智慧’即創造性的智慧”。

而對於文學藝術來說,這種創造不是一般化的創造,必須是獨一無二的創造,即“獨創”,只有獨創的文學作品才有可能成為真正優質之作或經典文本,即使那些達到“真善美相統一”審美境界的文學作品,若是模仿、雷同,或因襲、轉抄之作,也不能算是優秀的創新之作,那有可能成為假冒偽劣的贗品。


茅盾對文學作品的批評極為重視其獨創性,既重視其審美內容的獨創性,又重視其審美形式的獨創性,也看重其審美風格的獨創性,他對魯迅《吶喊》集小說的評價如此,對整體中國文學系統的評述也是如此;所以茅盾對劉彥和在《文心雕龍》中流露出不重視每個時代文學的獨創性,而一味崇古擬古貶今非今的觀點極為不滿,並指出在我國文學演變的長河中,熱衷於擬古不求創新的復古逆流綿延不斷。

魏晉以前屈原作《九章》,於是便有宋玉的《九辨》、王褒的《九懷》、王逸的《九思》、劉向的《九嘆》,摹仿不已,九九無窮;揚雄作《連珠》,於是便有潘勗的《擬連珠》、王粲的《仿連珠》、陸機的《演連珠》、顏延之的《蒼連珠》、王儉的《暢連珠》,不一而足;枚乘作《七發》,於是便有傅毅的《七激》、張衡的《七辨》、崔骃的《七依》、馬融的《七廣》、王粲《七釋》、張協的《七命》、桓麟的《七說》,凡諸擬作,章摹句寫,不思獨創,何見創作個性?茅盾嚴正斥責:“摹仿原是人類的天性,但中國文人之好擬作,卻因是迷古。魏晉要返於兩漢,兩漢要返於周秦,周秦要返於唐虞,只思後退,不顧上前,便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毛病”,“便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學不能健全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這種忽視文學獨創性而一味擬古的惡流一直“流”到五四時期,文壇上的老八股老教條盛行,擬古主義之風勁吹,嚴重阻遏中國文學發展,正如胡適所揭露的:“觀今之‘文學大家’,文則下規姚曾,上師韓歐;更上則取法秦漢魏晉,以為六朝以下無文學可言。”

其實,這種不思創新只想“摹仿古人”的擬古主義是人的“奴性”表現,根本創造不出具有個性色彩的詩性文本和“真正文學”,不過“為博物院中添幾件‘逼真贗鼎’而已”。至於現代中國文學發展到21世紀,崇古擬古之風在文學藝術創作中是否煞住了,而獨創性的審美追求和美學理想在文藝界是否蔚然成風,筆者雖不敢妄評,但每年長篇小說的出版據聞達三千多部,這足證文學創作之繁榮;如此巨量的長篇小說真正能進入廣大讀者閱覽視野的有多少部,真正能得到文學評論者慧眼青睞的有幾部,不得而知,至今尚未見到有心人的詳細統計。


不過根據蠡測,這3000多部長篇小說究竟每部寫得怎麽樣,能否達到“獨創”的美學要求,也許那些專職文學評論者難以做到心中有數,即使有些長篇有幸獲得文學批評者看重,也沒有達到“獨創”的文學高峰。到底有多少公式化、雷同化或摹仿抄襲的所謂文學作品,積壓在書庫中或冷落在書攤上,更難以言明。

因此,文學批評者的社會責任相當繁重,不僅要從那些寫得怎麽樣的評述過的文學作品裏選出優中之優,點贊它們何以能成為優質的獨創性作品,以引導廣大讀者從更高的審美層次上解讀文學作品,進而提高讀者的審美鑒賞能力和理性審美判斷能力;而且應盡量多地關注那些不是名家名作的“小人物”,或新人新手創作的不捨一顧,或無暇能顧的大量湮沒或庫存的長篇小說,也許能驚喜地從中發現“高峰”之作或“獨創”佳構,為廣大讀者開拓閱讀的新天地。(姜雯《今天我們還需要新科學嗎?》見 2019年10月18日 中國作家網,來源:文匯報)

Comment by 文創 庫 on September 29, 2021 at 5:55pm

西安新聞網訊 暑假是孩子們放松的時候,暫時告別課業負擔之後,或者睡懶覺,或者沈迷於遊戲,或者外出瘋玩……但作為家長又會因此焦慮,過度的自由是不是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

暑假確實可能導致學習能力倒退,這叫做暑假滑坡(Summer Slider),是被科學驗證過的現象。上個世紀末,暑假滑坡的概念就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報告表明,作為調查對象的孩子暑假期間的閱讀和數學能力大幅退步,這種退步往往還會產生雪球效應。一項針對小學三至五年級兒童的研究也表明,學生在暑假期間平均損失了約20%的學年閱讀成績和27%的學年數學成績。


其實,避免暑期滑坡並不困難,不用做大量的習題,也不用上補習班,單純重復課本知識只會讓孩子覺得怠倦。在暑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甚至實現彎道超車的辦法,就是閱讀,但一定要讓孩子們讀他們想讀的東西,如果孩子們不是真正喜歡所閱讀的內容,收獲也會大打折扣。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的《日有所誦》是由親近母語研究院專家經過十餘年研究,打造的一套經典誦讀讀本。小學1-6年級6冊共收錄精選詩性文本960篇,所選文本符合兒童心性,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精神發展和學習需要,緩坡而上。一二年級全文注音,也是學習和鞏固漢語拼音好讀本。


對小學生而言,到底該讀哪些英語文本呢?就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而言,他們的閱讀,應該是“誦讀”,簡單地說,就是用心而出聲地朗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兒童面對的不僅是語言或文字本身,更是語言與自然的契合、文字與心靈的共鳴。最適合誦讀的文本,應該是韻文。《英文誦讀》作為《日有所誦》姐妹書,采用一致的專業研發體系,堅持經典性、序列下、趣味性的原則,特選英國兒歌、童謠等經典韻文,根據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序安排,讓孩子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對於英語語感培養、英語語言學習和英語文化積累都有幫助。


“暑期日記”是最常見的暑假作業之一,也是孩子們最害怕的作業之一。每天都是差不多玩,寫什麽?怎麽寫?好不容易擠出些字,也只不過是流水賬。《我的寫作課》提供兒童寫作綜合指導解決方案,從童詩作文開始,逐步加入生活作文、觀察作文以及從圖畫書學寫作,中高年級涉足專題作文,引導孩子慢慢喜歡上寫作。


如今,應試性閱讀、碎片化閱讀大行其道,孩子們離經典越來越遠。“如何閱讀經典”“什麽樣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閱讀”,成了老師和家長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典童書·權威譯本》精選世界兒童文學中當之無愧的經典,如《小狐貍阿權》《柳林風聲》《小王子》《安徒生童話》等等,集結了陳伯吹、任溶溶、彭懿、周龍梅、韋葦、程瑋等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提供精當優秀的譯本。


《四大名著閱讀指導版》是鮮有的青少年版無刪減全本,每冊配有明清小說研究專家精心撰寫的導讀和鑒賞,以及生字難字的注音注釋,讓孩子可以輕松無障礙閱讀。《中國老故事》從近萬篇民間故事中精選結集,本著兒童性、經典性、當代性的原則,將美麗的中國幻想故事、古老的神話傳說,以優美的現代母語重述。內容涵蓋了大家所熟悉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民俗故事、節日故事、名勝傳說與古代名將、帝王、智童、科學家、工匠故事等,總計200餘篇,並配有300餘幅精美生動的原創手繪插圖。《成語故事》作為《中國老故事》第二輯,以清晰的歷史朝代為脈絡,從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精心遴選300餘個成語。編者基於對母語的深切體認,本著兒童性、經典性、當代性的原則,用真純溫潤的優美母語,以現代價值解讀。100餘幅精美生動的原創手繪插圖,幫助孩子在故事中理解成語,打下堅實的傳統文化根基。


《親近數學》除了一些基本的數字常識和練習之外,還增添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數學小故事。教給兒童數學的思維、數學的方法,讓兒童愛上數學。《親近科學》用兒童的語言講述孩子身邊的科學,根據兒童閱讀心理和接受能力安排年級內容,通過自然科學的有趣性,充分激發兒童的科學興趣。
(如何避免暑假滑坡現象?2021-07-26西安新聞網,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職茵 / 實習生馮歡)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