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65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October 9, 2021 at 4:39pm

誰是城市最理想的書寫者?閻晶明分析道,文人各有抱負,有的天生想走出去,胸懷天下;有的執著於一處,把一個小小的世界翻遍;有的永遠只說家鄉,既是家鄉的研究者、歌頌者、也是家鄉的文化守護者和辯護者。閻晶明認為,這樣的寫作者擁有“鄉賢情結”。

聶還貴是大同人,擔任大同市文聯主席,一直把大同作為自己的寫作對象。“他像一個詩人一樣,忍不住抒發自己的豪情,書中多處引用和自創詩歌,以點燃熱愛之情;他像一個散文家一樣,不可遏制地敘述大同歷史的亮點,大同文化的閃光處;也像一個演說家一樣,論述大同的驕傲及其在中國歷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閻晶明如此評價聶還貴的這部作品。

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梁鴻鷹認為,從氣象上看,《大同》的詩性或詩意,與其說來自作家的博學,不如說是來自作家對時代、對故土、對人、對事業的熱愛,正是厚實的積累、對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澎湃的熱情,才使他筆下的文字產生了迤邐的神采。“冬天乘以雪,等於美麗;乘以風,就被空茫和寂寥覆蓋。”同樣的道理,寫史的文字乘以詩性,等於美麗,如果乘以平鋪直敘,則一定顯得空茫和乏味。

“現在有不少的文學作品,就像某個地方的環境,只有水泥、磚頭,沒有青藤、樹木和花草。也就是說,沒有文采。”中國作協創研部原主任胡平認為,城市傳記寫作,要有情感的投入,要追求文采飛揚。


“不虛美,不隱惡”

但是,由“鄉賢”來操刀自己所在城市的傳記,情感的投入是個優勢,但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往往適得其反。太了解了,太投入了,在一些具體內容上有可能迷失方向。

王必勝坦言,《大同》的部分闡述存在直觀、繁冗,甚至散漫不羈、隨意而為的特點,有些論述不盡簡潔得當,多旁逸枝蔓之嫌。


雷達則認為,《大同》出現了信息量過於密集的情況,有一些與大同距離過於遙遠的信息也細密地出現,雖然是旁征博引,但不無堆積之感。

在《大同》裏,作者這般論述《紅樓夢》與大同之間的關系:“……曹雪芹取『焦大』之名,暗含『交大同好運』之意,並索性將大同敬稱為『榆蔭堂』。而大同方言,『炮燥』、『將就』、『營生』、『那廂』、『滾水』……在《紅樓夢》裏撒落如珠。乃至賈母之婢『襲人』的名字,也仿佛取自大同方言。『這姑娘生得真襲人』,此乃大同人誇贊女孩的慣常用語。”李建軍說,這樣的寫法與態度,值得商榷。

看來,為城市立傳,要把城市當人來寫,秉持客觀的態度。“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漢代史學家班固對司馬遷《史記》的點評,同樣也值得城市傳記寫作者借鑒。(摘編自2014年9月23日《廣州日報》,原題為《知道得太多》,記者 王國平)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October 1, 2021 at 6:18pm

談詩之存有者集結了作為物的各種論述。這些物的集結,構造出本論文的地景-它們是空間、意象與生存。我曾在導論中提及關於“進入方式”之選擇的問題,但並未說明我所選擇之方式-也就是這個地景-緣由。實際上,當筆者在第三章追問到“為甚麼是空間?”時,業已做出暗示。這邊我想透過空間(space)與場所(place)對於地景產生之不同意義,作最後補充。為甚麼本文在第三章轉而強調“場所”一詞?如果空間起初用作如康德所認為,感性之先天形式之一,或是作為劃出界限(boundary)之用所進行的數學抽象化,此種空間本質是空而有邊界。海德格透過對空間詞源Raum 之考究指出:“Raum 的意思是為'安置' (settlement)和住宿(lodging)而清理出或空出的場所(place)。” 232

空間必須透過某種為達棲居之用的清理,遂成場所。毋寧說,場所是在物的集結中建立起來。因此巴舍拉提出“場所分析”而非空間分析,而場所分析本身就具有“拓樸”之意涵,此種拓樸為清理與使集結之工作。因此,本論文地景之構成,始於一種“使集結”工夫,地景並非提供一面鳥瞰之圖像,標示出各種物之間的距離,提供量性關係:有多遠?多近?毋寧是提供質上之感受:是“遠的”還是“近的”?這種“距離感”只能夠在我們自身的生存活動-棲居-中展現,棲居之存有者作為座標零點,首先是要標明出遠近大小之變化。這種由形容詞構成的場所,才是存有者之鄉愁(nostalgia)所向。我們的生存是鄉愁,我待在小小的台灣(Taiwan)、小小的高雄(Kaohsiung)、小小的中山大學(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無論實質空間如何縮減,心仍在流浪。為什麼不能夠停留、安居於一處幸福的場所就好?或者說,安居並賦予這處場所幸福?因為幸福是找尋來的-它是一場冒險或賭注。如同巴舍拉以日夢去追憶童年之幸福,指明了一種誕生於世的原初幸福,但幸福是多種多樣,而決定冒險追尋的幸福卻是唯一的。幸福是一種實踐。生存是不安於室,廢墟則標明了這種不安於室的靈魂-它始終聽見存有者之召喚


小白蝶,小白蝶,

請你停到油麻花上來;若是厭倦我了,再飛去別的

花上吧!小白蝶,小白蝶,記得

天天

看我

……233


廢墟化意味著冒險之實踐。詩人冒如此之險,走向深淵中探尋語言的本質。我想,哲學家不外如是吧!此乃症狀二:廢墟神經症。此兩種症狀構成本論文之經線和緯線,然而種種織構所開啟空間之皺摺中,水平廣寬與垂直縱深是不斷互換。當延展之物轉而受重力作用,或矗立縱深之物受拉扯而碎裂,是歪曲變形而成廢墟。症狀與惚恍是本論文之界限,但究竟是藥頭不夠重,還是先行治療為當務之急,我想會在日後持續對本論文之課題的思考見曉。畢竟此時此刻,邀請大家一同沉溺於廢墟好夢中或許較為合適。


Ⅱ、自行檢討與本論文未來可能延展之方向
(愛懇註:略/摘自結論頁3、4)


232 Heidegger, Poetry, Language, Thought, p.152;中譯本見:季鐵男編,陳柏沖譯,〈建.居.思〉,《建築現象學導論》,頁56。


233 阮慶岳,《惚恍:廢墟.殘物.文學》,頁138。本段內容出自〈宜蘭員山:神風特攻隊機堡〉,為一首日本兒歌。段落形式為筆者自行之調整。


(邱俊達〈朝向詩意空間:論巴舍拉《空間詩學》中的現象學〉台灣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龔卓軍博士、游淙祺博士,2009年6月)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23, 2021 at 8:13pm

愛懇综合·中國邁點品牌指数文旅IP盛事

經歷了疫情沖擊,挨過了臺風洗禮,中國文旅景區2021年“熬”過了艱難的上半年;假日經濟爆發、本地遊、周邊遊“出圈”、夜遊產品全面開花、紅色、文化類景區持續升溫,中國文旅景區也度過了強勢復蘇,積極求“變”的上半年。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候,文旅景區也在積極探索品牌建設之道。9月15日,由商業空間資產戰略研究咨詢機構-邁點研究院,聯合商業空間產經研究媒體-邁點網等數百家媒體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文旅景區“迈点品牌指数”(Meadin Brand Index)盛典[2020-2021]”於杭州黃龍飯店隆重開幕!

1場頒獎典禮、1個權威報告、1局圓桌議題、2個主題演講、3大案例分享共同構成了邁點首屆“中國文旅景區迈点品牌指数盛典”。本屆峰會以文旅論壇交流和優秀景區表彰為主,基於邁點研究院大數據研究結果,與超過300+文旅代表、行業研究人員以及媒體代表,針對旅遊市場變化趨勢和智慧文旅的營銷要點,探討有參考價值的實現路徑,更將從公益、公正的權威媒體立場,為文旅行業頒發十五大類年度獎項。


無論是在消費客群層面還是在營銷傳播上,文旅景區都需要打破原有的傳統觀念,積極擁抱年輕消費者,激活潛在用戶的購買力,為景區創收提質增效。

面對新消費市場需求和景區經營模式的轉變,優秀景區已經推出更貼近消費需求的高品質產品,更人性化的特色服務,且十分注重新營銷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深刻挖掘景區品牌本身和其所蘊含的價值,通過雲端傳播,讓國人以及世界看到我們中國文旅事業千帆競進,異彩紛呈的景象!”

從整體來看,文旅行業還是在不斷向前發展。從表現來看,受到疫情影響,國內旅遊收入及旅遊人數大幅下降,但在政策利好、經濟水平提升以及科技賦能旅遊景區產業的大背景下,國內文旅景區擁有無限的發展潛能。


通過對5A級景區和4A級景區,在年度品牌指數以及景區細分維度兩個層面進行分析,未來景區品牌建設要留意四大趨勢展望和建議:


其一、是旅遊市場砥礪前行,文旅高質量發展加速;
其二、是文旅融合縱深發展,文博景區成假日休閑熱點;
其三、是紅色旅遊熱度攀升,傳播影響力燃動全國;
其四、是數智文旅復蘇提速,“旅遊+”跨界場景成為市場主流。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文旅產業也正在完成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的轉型,需圍繞“文旅IP如何實現創新發展”展開深度討論。中國的文旅景區IP發展正在由“引入”過渡到“原創”,而在IP的發展過程中是否成功,則需要看其是否可以與本地文化融合,真正打造成具有記憶感的獨特用戶體驗。

文旅IP就是文化資源,中國可以打造各種文旅IP,打造的時候要尊重文化,但不迷戀文化,而是對在地文化發掘過程中積極思考如何將它進行市場化。

要關注文旅IP的獨特性,現在很多景區都在打造IP,但只有IP被賦予更多文化情感因素,才能真正引起遊客共鳴,將產業IP變成產業化。打造文創產品包括文化IP,不僅僅是單店的打造,更重要的是需要和遊客的交互點、讓遊客感覺到有趣好玩,甚至把它帶回家。(信息來源:恩傑資訊 2021-09-21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21, 2021 at 6:21pm

景區尤其傳統型、山水型,或者是老牌的景區做文旅IP,要與景區的發展定位;所在消費市場的客群關注點以及本土文化做緊密結合,通過這些結合點找到其中的引爆點、關聯點,持續不斷去找一些創新的點。

IP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通過不斷的磨煉、深化,形象化,讓遊客深刻記住。一方面是深度挖掘在地文化,抽離文化屬性,將文化內容IP化;另一方面則是對員工進行高標準要求,形成獨特的全員軍事化管理模式,共同打造景區精神。

文旅IP是以特定社群基因為基礎,以特定消費價值觀為引領的一種商業權利,最核心的價值就是號召消費者和影響消費者進行旅遊產品消費,創造行業社會價值和財富。

現代景區的改革升級,離不開智慧景區、數字化的應用。此時對於文旅景區來說,如何理解新時期的智慧景區,以及如何利用新科技賦能景區呢?旅遊景區智慧變革背後有三大原因:首先新冠疫情是直接因素,使旅遊景區被動的思考新的發展之道;其次是社會矛盾對景區轉型的推進作用,這種矛盾決定了景區需要改造升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最後是科學技術的推動作用。“景區不能只解決‘有玩’的問題,要解決‘好玩’的問題。”

而在景區在智慧升級過程中要思考八點:其一是文旅深度融合——宜融則融,能融盡融,推動景區高質量發展;其二是互聯網+旅遊——新技術賦能旅遊業變革;其三是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旅遊市場重構;其四是強化依法治旅——促進旅遊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其五是六要素一體化+獨立化——促進旅遊景區叠代變革;其六是生態健康+旅遊——新理念促進旅遊產品轉型;其七是生態健康+旅遊——新理念促進旅遊產品轉型;其八是危機意識+應急管理——對旅遊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用AI定義旅行?流影Vlog賦予了旅行新玩法中的新科技邏輯。它定義了以往的拍攝與視頻服務,不僅對用戶來說可以達到有效分享的目的,對文旅景區來說也有助於打造品牌價值。不論是宏觀層面智慧旅遊的熱潮,還是微觀層面景區智慧管理模式的演化,以科技為核心基礎的數智化經濟搶灘文旅新賽道,催生旅遊新業態。

邁點研究院統計,中國4A級及以上的景區共超過4300家,而這些景區根據核心旅遊吸引物對現有景區可以被劃分為包括山水型景區、海濱型景區、文化場館型景區等29個不同類型。邁點注意到,不同類型的景區也擁有不同的特點和營銷玩法。不同的景區如何“因地制宜”打造新的營收增長曲線呢?

海島景區創新運營的營銷思路,可考量引領海上娛樂,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玩好,更要玩的有趣。為此,在產品端、服務端和經營模式端都做出了相應的升級創新;而在營銷層面則致力於滿足遊客精神層面的需求。

單一的自然觀光已經無法滿足遊客的需求,而是需要更具特色的深度體驗產品。因此,得重视歷史文化和智慧數字化在歷史遺址型景區中的重要作用。

過去講文化是靈魂,旅遊是市場,現在文化被具象成一種產品,想要通過旅遊市場手段達到目的,實現文化的價值,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擺在面前的重大問題。在此基礎上,以孔子為引領的中國儒家文化品牌、以運河文化為主線的文旅康養項目品牌、以東方儒家為特色的餐飲服務品牌、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旅遊商品品牌、以智慧旅遊為依托的全域旅遊品牌,共同構建文旅景區產業閉環,成了新方向。

首屆中國文旅景區MBI影響力品牌獲獎品牌。據統計,現場共頒發了15大類重磅獎項,其中包括“2020年度中國5A級景區影響力品牌獎”、“2020年度中國4A級景區影響力品牌獎”、“2020年度中國主題景區影響力品牌獎”。(信息來源:恩傑資訊 2021-09-21)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15, 2021 at 10:42pm

在江南發現詩性文化—15日上午,由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辦,浙江大學亞太休閑教育研究中心、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協辦的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第四講在杭州城研中心倉前大樓109報告廳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文化和旅遊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劉士林教授作《在江南發現詩性文化》講座。浙江省社科聯副主席陳先春致辭。杭州城研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江山舞為劉士林教授頒發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聘書。來自浙江大學、杭州師範大學等高校師生及未來科技城周邊相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社區居民參加本次講座。


劉士林教授從歷史、哲學、文化、審美、倫理等層面,解讀中國人文精神代表之一的江南詩性文化。他說,審美精神是江南文化的本質特征。因為對以務實著稱的中國民族來說, 由於持續的文化壓抑因而它的審美機能是嚴重匱乏的。在充滿苦難、又在苦難中產生出巨大生命熱情的江南軸心期, 才使得中國民族的審美意識從沈重的政治倫理異化中解脫出來。以禮樂政治為中心的“北國詩性文化”, 只能看作是一個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級階段”或“早期狀態”。

關於江南詩性文化的現代性意義,劉士林認為江南詩性文化是中國詩性文化的最高代表,它把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審美需要充分展示和表達出來。江南詩性文化是最有可能成為啟蒙、培育中國民族的個體性的傳統人文資源。在這個嚴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費時代中,如何守護與開放好這一沈潛的詩性人文資源,依據它提供的原理創造出一種詩化新文明,是在江南重新發現中國詩性文化的根本目的。


關於倫理人文與詩性人文的關係,劉士林說,江南詩性人文與齊魯倫理人文既相對立又相聯系,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深層結構原理。只有在兩者的張力與鬥爭中,才可以實現雙方各自的本質力量。當下,要在詩性人文與倫理人文的矛盾衝突中努力彰顯中國文化的生機與豐富內涵,開拓中國文明固有倫理價值與審美價值的新境界。

講座深入淺出,兼具學術性與科普性,讓在場的聽眾進一步開拓了視野,對江南詩性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講座結束後,劉士林還就江南詩性文化的內涵與平衡點、江南文化與北方文化的區別以及江南詩性文化在推進長三角城市群發展中的作用等問題回答了聽眾的提問。


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為浙江省社科聯和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聯合推出的品牌講堂,旨在在杭州未來科技城搭建一個“科技”與“人文”碰撞的舞臺,為周邊廣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及社區居民提供精神大餐、思想盛宴。

迄今為止,已邀請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理事長,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王國平,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潘公凱,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等著名專家學者,圍繞“讓城市因歷史而美麗”“筆墨藝術、美術理論、裝置藝術、建築設計的創意實踐”“傳統謚法的政治學意義”等主題開展演講,獲得了聽眾的一致好評並產生了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
(2019-01-09 來源:城市怎麽辦,城市學研究動態︱在江南發現詩性文化 ——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第四講開講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15, 2021 at 10:41pm

在江南發現詩性文化

15日上午,由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辦,浙江大學亞太休閑教育研究中心、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協辦的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第四講在杭州城研中心倉前大樓109報告廳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文化和旅遊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劉士林教授作《在江南發現詩性文化》講座。浙江省社科聯副主席陳先春致辭。杭州城研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江山舞為劉士林教授頒發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聘書。來自浙江大學、杭州師範大學等高校師生及未來科技城周邊相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社區居民參加本次講座。


劉士林教授從歷史、哲學、文化、審美、倫理等層面,解讀中國人文精神代表之一的江南詩性文化。他說,審美精神是江南文化的本質特征。因為對以務實著稱的中國民族來說, 由於持續的文化壓抑因而它的審美機能是嚴重匱乏的。在充滿苦難、又在苦難中產生出巨大生命熱情的江南軸心期, 才使得中國民族的審美意識從沈重的政治倫理異化中解脫出來。以禮樂政治為中心的“北國詩性文化”, 只能看作是一個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級階段”或“早期狀態”。

關於江南詩性文化的現代性意義,劉士林認為江南詩性文化是中國詩性文化的最高代表,它把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審美需要充分展示和表達出來。江南詩性文化是最有可能成為啟蒙、培育中國民族的個體性的傳統人文資源。在這個嚴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費時代中,如何守護與開放好這一沈潛的詩性人文資源,依據它提供的原理創造出一種詩化新文明,是在江南重新發現中國詩性文化的根本目的。


關於倫理人文與詩性人文的關係,劉士林說,江南詩性人文與齊魯倫理人文既相對立又相聯系,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深層結構原理。只有在兩者的張力與鬥爭中,才可以實現雙方各自的本質力量。當下,要在詩性人文與倫理人文的矛盾衝突中努力彰顯中國文化的生機與豐富內涵,開拓中國文明固有倫理價值與審美價值的新境界。

講座深入淺出,兼具學術性與科普性,讓在場的聽眾進一步開拓了視野,對江南詩性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講座結束後,劉士林還就江南詩性文化的內涵與平衡點、江南文化與北方文化的區別以及江南詩性文化在推進長三角城市群發展中的作用等問題回答了聽眾的提問。


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為浙江省社科聯和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聯合推出的品牌講堂,旨在在杭州未來科技城搭建一個“科技”與“人文”碰撞的舞臺,為周邊廣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及社區居民提供精神大餐、思想盛宴。

迄今為止,已邀請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理事長,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王國平,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潘公凱,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等著名專家學者,圍繞“讓城市因歷史而美麗”“筆墨藝術、美術理論、裝置藝術、建築設計的創意實踐”“傳統謚法的政治學意義”等主題開展演講,獲得了聽眾的一致好評並產生了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
(2019-01-09 來源:城市怎麽辦,城市學研究動態︱在江南發現詩性文化 ——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第四講開講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13, 2021 at 10:59pm

李宗舜《果后》
剝開褐色厚皮
玲瓏有致六瓣果肉
雪白,晶瑩剔透了
熱帶山水滑溜出來的
清玉
吃在口裡清潤補肺
一個炎熱天氣終於找回
參天榴槤樹蔭下
不起眼的那棵矮樹
就是我

2021年8月28日梅多公寓

                                                                            Photo Credit:Swallowtail Garden Seeds


李宗舜《品種》


當失控的魂魄

從一堆榴槤眾神的唯一

貓山王

搶先蠕動我的舌尖

節節敗退的知覺

是口腔內

一股難以形塑的噴霧

在口水和胃道間

流連忘返

2020年7月3日梅多公寓

(珍藏自:李宗舜臉書)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1, 2021 at 11:15am


《改善一切,重回大自然》

回憶過去,故鄉的夢再次浮現眼前。

一磚一瓦,全是我們親手興建。

溫馨中,有苦有淚也有許多感言。

幸福的堡壘,不怕風雨摧殘。

呵護的關懷,充滿信心與喜悅笑顏。


記得小時候,擁有許多兒時玩伴。

每日黃昏時刻,大樹下叔公開始訴說著當年。

夜晚星光燦爛,姨婆唱起春風情緣。

這就是我的故鄉,經常在夢裡出現。

歲月不饒人,時代不停的變遷。

居住的自然環境,陸續遭受破壞與污染。

好景不常在,這一切早已無法看見。

只能默默耕耘,期待有一天會完成心願。

讓污穢獲得改善,再次重回大自然。

(收藏自:台灣〈山守現無毒農業〉【儒耕傳奇 梨香書情】征文比赛)

愛墾文創 地方創生·達人交流 最新動態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August 29, 2021 at 5:33pm

安培淂·婆羅叢林中的人與地
這是在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島的叢林中
所孕育出來的世界最巨大花朵──大花草
婆羅洲乃由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三個不同國家統治
有著紛呈多樣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系統
然而經過長期的林木濫伐和資源開採
叢林未來是否還能保有獨具一格的迷人風采?

                                                                        撰文‧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我發覺在我的本地朋友當中,有許多人並不知道婆羅洲在哪裏。但婆羅洲其實是全球第三大的島嶼,目前仍是地球上重要的氧氣庫,因為婆羅洲擁有世界其中一處最大的雨林。在偏袒的政策支持下,伐木公司不斷輕率地砍伐森林,地球的一片肺葉不幸正在逐日萎縮中。

婆羅洲分屬於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擁有基本上共通的文化和習俗。在穿越不同區域時,有時我發現每區之間的差異似乎非常微小,這是因為各地方的人都說著相同的語言,擁有共通的文化根源。

印尼控有婆羅洲的最大部分,也就是南部的加里曼丹;婆羅洲北部兩個半自治州沙勞越和沙巴則屬於馬來西亞領土。汶萊夾在沙勞越與沙巴之間,只占據北部海岸的一小部分。儘管如此,由於蘊藏石油與天然氣,汶萊名列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婆羅洲這三個區域雖有共通的根源以及類似的地理條件,然而彼此間的歧異仍相當大。

走遍婆羅洲是一大挑戰,因為各地之間相隔遙遠。如果小小的汶萊所擁有的是一流的道路,那麼加里曼丹上游地區根本沒有道路可言;而在沙勞越,泥面的伐木道路有時是唯一的選擇。在偏遠地區,河流往往是主要交通動脈,然而在乾季時,河水變得太淺,搭飛機或步行因此成為唯一可行的替代方式。

在這片壯麗的土地上,我想觀察婆羅洲一千二百萬居民如何生活,還有,他們的生活如何與這個獨特的環境應和。我的旅程以沙巴作為起點,在沙巴我攀登了東南亞最高峰京那巴魯山。接著前往沙勞越,少數族群在這裏掙扎求生存,快速變化的世界已容不下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這些內陸與高地的居民自古以來便屬於森林,如今森林逐漸消失,資源開發不斷奪走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

我由沙勞越轉往汶萊,漫步在金碧輝煌的圓頂清真寺之間。汶萊儘管現代化,但仍保有古老的傳統,其中一項是好客。在加里曼丹,我發現煤礦開採事實上正在刨盡地面上的一切動、植物群。那裏的森林幾乎被砍伐殆盡;除了伐木活動,火災也是破壞大面積原始叢林的兇手。

我與當地人討論這一切,他們是土地的真正主人,但卻也是無力影響決定的人。我看見悲哀的一面,然而同時也感覺到事情有轉機。幸好,批評資源開發政策不當的聲音,近年來開始影響婆羅洲居民以及某些統治階層的想法。

因此島上部分特殊生態區已經實施保育計畫。國家公園以及伐木者鏈鋸尚未進入的某些地區,現在多少受到更好的保護。光是如此仍嫌不足,如果無法完全杜絕砍伐,以目前這種速度,森林轉眼之間就會消失。(收藏自 《經典雜誌》)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August 28, 2021 at 12:01am


濱雪海域:每個人都有一份體驗

關於濱雪海域鄉鎮的體驗叙事,一位文友透露,1970年代中,她在適耕莊教書兩年,小雨後的傍晚時分,常在遼闊的稻田上空看到180度半圓的雙彩虹。原來我們不覺得出奇的景觀在他人眼中卻是難得的景緻,真個身在美景不知惜眼福。(近年來該地迅速發展,應該不易見到了。)

真的很希望下一回在濱雪能看見她所說的雙彩虹。雙彩虹對我有特別的意義,我從柔佛老家捧著母親骨灰甕到士毛月靜安林安放時,那個傍晚雨後遠遠的天際就有雙彩虹......

1990年代杪到適耕莊,夜裏看見稻田遠處濒海處一輪大圓月幾乎接觸到海水。一般銀幕的月亮佈景都沒它大和亮。

說濱海體驗,带上一筆。沙巴邦國最北鄉古達,也是馬來西亞最北鄉,有位海南籍貫的酒店業者 孫家謙甲必丹,今年收到海南島鄉親來訊:紀念春節家中團圓飯,要添菜,添一道 南洋美食,需要孫家謙給他找佐料,同時用視頻微信他們怎樣炸這道美食,再問清楚,原來是炸香蕉。這群鄉親之前到過古達省親,吃了沙巴的炸香蕉後念念不忘。可是,一直也很困擾:海南島也有香蕉啊,用面粉油炸後,怎麼就是軟趴趴,一點也不像沙巴的香脆好吃。後來搞懂了,是佐料不一樣、用油不一樣的關系。炸香蕉在馬來西亞其實擁有”美食文化遺產“的地位,只是我們都覺得太尋常了。有時候走下一條街,有三間店就有三檔炸小吃。太普通了。可是,對遊客來說,真難忘啊。

這些地方創生纪事,一路都讓人想像,絲路文青怎樣走在一起,来到有一定人氣的創業根據地,有一定流量的互聯網平臺,接軌微信、臉書等有效社群媒體,後面是“一帶一路”的熱血會賢達與企業,還有富有經驗的各年齡層社會企業推手,都到場了,準備好了文青所需要的資源,在眼下最受寵愛的一帶一路夥伴的,文萊與菲律賓鄰居供貨區:沙巴—砂拉越國邦就等待大家的參與。

趁冠毒讓很多計劃都煞车而需要重新思考,這些年的概念路徑碎片,可以收拾組織一下,以便再出發:

絲綢之路文化基金專頁

愛墾納達故事城臉書

文化旅遊臉書

懷舊情懐臉書

跨界·絲路:文創青年關懷濱雪一帶一路

濱雪鄉鎮畫家陳幹逸

雪州瓜雪而欖鬍鬚港海鮮

臺灣木業文創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