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雙子塔曾是世界最高建築物,建築於吉隆坡安邦路,此前是賽馬場,後由馬來西亞國油公司建成百貨大樓與辦公大樓,這是它前面的噴泉公園。

Rating:
  • Currently 4.5/5 stars.

Views: 30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12, 2021 at 4:13pm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誌。是歲,元和四年也。


譯文


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裏,就常常恐懼不安。如有空閑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遊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

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裏有向往的好境界,夢裏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遊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華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點著覺得它奇特。於是命令仆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荊棘,焚燒亂草,一直到山頂才停下。

(我們隨後)攀援登上山頂,隨意坐下觀賞,附近幾個州的土地,就全在我們的坐席之下了。這幾州的地勢高低不平,高處是深山,低處是窪地,像蟻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遠,實際上有千里之遙。(這為千里之內的景物)聚集、緊縮、累積在眼下,沒有什麽能夠隱藏。青山縈回,白水繚繞,外與天邊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景象。

(登上山頂)然後才知這座山的特別突出,與小土丘不一樣。遼闊浩渺啊與天地間的大氣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邊際,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遊而不知它的盡期。

(於是我們)拿起酒杯斟滿酒,喝得東倒西歪地進入醉態,不知太陽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遠而至,直到看不見什麽了還不想返回。(我只覺得)思想停止了,形體消散了,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

(遊過西山)然後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遊賞過,真正的遊賞是從這裏開始的。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遊寫成文章以記載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參加永貞革新時打壓異己太過兇狠以致樹敵太多,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為後來當道者嫉恨,除短暫奉召入京外終生皆被貶外放。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因以“寓言”體諷世,留下《三戒》 等小品而別具一格。其文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其出於河東柳氏,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號柳柳州。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並稱“韓柳”。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11, 2021 at 2:25pm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藝術特點·賞析

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題目“始得”二字有密切關係。全文五次或明或暗點出“始得”之意。文章內容是寫發現並且宴遊的經過,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受。具體安排是,先寫遊西山的情形,再寫遊西山的經過和感受。這樣文章自然而成兩段。

第一段寫始遊西山時的心情及對西山景色總的評價:怪特。作者自稱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常常驚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貶後的心情。這三個字既是作者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又同下文遊西山時陶醉一於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個開頭,包含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內心的悲憤心情,當然其中就有一種無聲的抗議。自己是這樣一種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貶永州,時時感到屈辱、壓抑,政治上失敗,才華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負無法實現,於郁悶痛苦之中,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處境裏,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當他遊山玩水的時候,那種感受自然同那些風流閑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

他是要在遊覽中,排解內心的憂憤,在遊覽中忘卻現實處境,想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托。因此,這個開頭也是他遊山玩水的緣由。首先寫行動,在“行”“遊”兩個動詞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兩個重疊的形容詞。“施施”“慢慢”,是漫步走著的樣子,漫不經心的外在動作。通過外在動作的描寫,實際上表現了作者在遊覽的時候,一種寂寞、愁悶的、無可無不可的精神狀態。


“日與其徒······無遠不到”寫始遊西山前之所見,“到則披草而坐······起而歸”寫當時之所為和所感。“意有所極,夢亦同趣”—意想中所到的境界,做夢也走到這種境界,這句話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沈醉於山林美酒之中,實際上內心深處的郁悶並未得到排解。暫時得不到施展的抱負仍然是夢寐以求,他希圖借遊樂飲酒以求忘優的目的沒有達到。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這幾句說,我自以為永州的山水凡有點特別形態的,都被我遊遍了,卻從來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怪異。而且這裏“怪特”二字,又概括了西山的情態。作者之前沒有看到西山、遊覽西山,所以說“未始知西山怪特”。這是從反面來扣住題目裏“始得”二字。簡潔的幾筆,小結了作者遊西山前的感受,以及發現西山景色怪特時的欣喜,承上啟下,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二段正面寫遊西山的情景,這段文字緊緊圍繞著“始”字展開。九月的一天,他坐在法華寺西亭上,遠望西山,“始指異之”。西山之“異”吸引著他,於是命僕人帶路,渡過湘江,沿著染澳,砍伐灌木雜草,焚燒枯落草葉,披荊斬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處。居高臨下,放眼遠望,‘數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下面一段用反襯的方法描寫西山之高:“岈然窪然”,是頗為形象的摹狀;“若垤若穴”,是十分貼切的比喻。用“尺寸”和“千里”構成強烈對照,千里以內的景物,仿佛容納於尺寸之幅內,都聚攏在眼底。再向四周望去,“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身邊青煙白雲繚繞,仿佛同天空連為一體,無論朝哪個方向望去,景色都是這徉。這繪聲繪色的描寫使讀者也好像身臨其境。有了這種親身的體驗,然後始知“是山之特立”,和那些小土山不能同日而語。

面對眼前奇異的景觀,作者胸懷頓覺開闊。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受油然而生:廣大得如同浩氣看不到它的邊際。欣喜滿意地同天地交遊而没有盡期。於是“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以至於暮色降臨也渾然不覺,仍不願歸去。此時作者覺得自己的心似乎己凝結,形體似乎已消散,他整個兒地同不停地運動變化著的萬物融合在一起,達到了物我合而為一的忘我境界。然後才明白以前自以為“無遠不到”“皆我有也”,其實並未真正遊過,而真正的遊賞應視作現存“始得西山”才開始。作者這個體驗十分寶貴,是他精神上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的表現,他因政治改革失敗而被貶蹢的一度消沈,開始解脫出來,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這是他始遊西山的最大收獲。因此他寫了這篇遊記。最後說明遊覽時間。


這篇遊記語言清麗,結構完整,景和情完全融為一體,寫景重在寫意抒情深沈而含蓄。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5, 2021 at 9:57pm


〔唐代〕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藝術特點

緊扣題目,選材獨特。獨辟蹊徑,少提西山,卻是一切為了“西山”。鑒於作者 “人”身份,才有閑暇,內心憂懣,便需宣泄排遣,這好似給作品悲涼的基礎進行了定格。

遊覽的方式便也順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這表現出的是隨意,無目的性的特點;其二,“披草而生,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覺而起,起而歸“。苦中覓樂,亦體現出散漫放任性的特點。

文中由抑到揚的方法,鮮明地表現了作者貶謫永州後憂懣的心態。為集中筆墨描繪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見聞感受,一概捨棄,尋道登山的過程,艱難而表現的空間較多,但也只是“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楱莽,焚茅,窮山之高而止”輕輕帶過。


構思精巧,結構嚴謹。開始先概寫平日遊覽之勝,繼而再寫西山之宴遊,在這裏作者采用曲折入題的方法,欲寫今日始見西山,先寫昔日未見西山;欲寫昔日未見西山,先寫昔日得見諸山,即先寫未得西山之遊,然後筆鋒一轉,折入始得西山之宴遊。鋪墊充分,轉折自然,說明西山之遊,既是昔日遊遍諸山的繼續,又是一系列新的宴遊的開始。文章緊扣“始得”,前後照應,氣脈貫通,可謂新穎、巧妙、匠心獨具。

比照與映襯的使用。文章一開始,作者就表明了被貶後的憂懼、苦悶心情,這與遊山玩水的賞心樂事恰成鮮明對比,給“山水之樂”定下了一個悲涼情調。自然景物的美好與社會現實的黑暗,不協調地激蕩著作者的情感。作者對遊山的描寫,也多從比照和映襯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寫“未得”西山的“漫漫而遊”,正是為了反襯一識西山的驚喜;寫萬物的渺小,更顯示出西山的“特立”。


妙用回環手法。“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覺而起,起而歸。”這裏運用了頂針續麻的修辭方法,這樣就上下勾連,連貫而下。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有助於表現遊覽者那種要有所忘懷,又要有所追求的情趣,造成一種回環、復沓的韻味。它概括了一個接一個的漫遊活動,略去了無關緊要的交待性敘述,強調了這些動作的連續性和隨意性,渲染了乘興而來,漫不經心的心情。

寄情於景,托物寓志。本文敘事寫景,都飽含著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現了作者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的情懷。例如,寫“披草而坐,傾壺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現;寫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寫照。實際上,柳宗元所描寫的西山一帶,只是一般的丘陵,並非崇山峻嶺。他不過是借景抒懷,在山水之間澆灌自己的情感,賦予山水以個人的情志。山川壯麗卻無人賞識,如同士人之懷才不遇。


創作背景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為人知。《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之下的遊歷結晶,這篇文章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25, 2021 at 3:30pm

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特色

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他能成山水遊記的一代宗師,必有原因。

柳宗元對大自然山水有着長期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因而能把握着所描寫景致的物態,用細膩的筆觸簡潔準確地把它們描寫出來。如《鈷鉧潭記》短短的不到二百字的文章,已能生動地描繪出鈷鉧潭的風光。可謂精簡細膩,形容如畫。


在藝術創作上,對作品實在需要“個性”化,只有具體的形象,才能達至逼真感人。柳宗元寫山水,善於捕捉個性化的特徵。

他寫山,永州的“高下之勢、岈然窿然”(《始得西山宴遊記》)的丘陵與柳州的峭立挺拔、全無草木的石峯不同﹔寫水,每一條溪流,每一泓潭水,也各自有其獨特的面貌。

鈷鉧潭突出其秀美、小石潭突出其清幽、黃溪二潭突出其奇麗“若剖大甕”、“未若白虹”、“若頦頷斷齶”,這些貼切而獨特的比喻,正顯示出潭水“奇麗”的景色。

到今天,鈷鉧潭等早已湮沒不知所在了,但柳宗元所創造的鈷鉧潭等地的形象,卻深深印在讀過他的山水遊記的人們腦海中。


柳宗元也善於在變化中,在動與靜的互相櫬托裏描寫自然,筆法不落俗套。

例如,他寫水中游魚,俶怱往來,似與游者相樂,這是寫動﹔但實際卻表現潭水的平靜和環境的清幽。他寫山風衝擊溪谷,草樹搖曳,也是寫動﹔但卻描寫出山谷遠離塵囂的靜謐。


他更善於把靜物寫成有生命的東西,如《鈷鉧潭西小丘記》裏描寫山石“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罷之登於山”,這就把“死”的山石寫“活”了,表現得既具體而又鮮明。憤徘之情,形於文字。

在柳宗元的山水記中,也浸透着飽滿的熱情。他曾說自己被貶永州是“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他在離開永州前不久寫《囚山賦》,把永州郊野的“萬山”比擬為囚禁自己的“狴牢”。

他以這種感情來記山水,表現了他強烈的憤激和不平、理想和追求。這些作品真的做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地步。因而它們也像散文詩一樣,充滿了激情。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May 17, 2021 at 7:59am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

六.龍窟觀魚


斷澗築長堰,鑿山開廣途。

翻成魚樂國,乃是人工湖。

唼喋相濡沫,嬉遊競闖趨。

惠施差解意,物我同歡娛。


這是位於吉隆坡市區內的湖濱公園(Lake Garden),十九世紀末由英參政司瑞天咸(Swettenham)開設。公園環繞著一座人工湖。築湖工程耗時十年,是以建堤截斷Sungai Bras Bras而成,故詩稱“斷澗築長堰”;人工湖最初以瑞天咸愛妻之名曰Sydney Lake,因此當時的總工程師Venning稱為“愛的工程”(labour of love)。(Gullick 1955:7)從最初的設想,湖濱公園就是對公眾開放的一座植物園。由於地處中心,風景怡然,園中植被豐富,湖內遊魚嬉樂,自來成為吉隆坡一帶民眾休閑遊樂的聚集地。不分男女老幼貧富華巫印,齊集共樂,同聚歡娛,是以詩稱“惠施差解意”。

延續欣賞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一、降真觀瀑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二.鄧苑尋芳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三.尼山遠眺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四.情湖弔影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五.古洞探幽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六.龍窟觀魚

Comment by 私貨珍藏 on May 11, 2021 at 10:12am

林連玉佚詩〈吉隆八景詩〉

一、降真觀瀑


美景自天造,懸崖滾雪堆。

漫空飛急雨,平地響驚雷。
赴壑千層湧,渟泓一鑒開。
聯翩蒞止者,半是濯纓來。


這是位於萬饒與士拉央之間的天然瀑布群,稱Kanching Waterfalls;地處吉隆坡北面。“降真”,即Kanching譯音;早期又寫作“間征”。間征山屬於雪蘭莪最早的重要錫礦區,也是雪蘭莪境內最早的華人聚居地。(李業霖1997:38-78)降真瀑布群是由七個上下斷續相接的瀑布組成,總高度落差逾兩百米。開篇詩句造勢頗勁,曰“滾雪堆”、“飛急雨”、“千層湧”,至末尾卻突轉而靜止,且雲“半是濯纓來”。描景之動與狀人之靜產生的巨大反襯,使開辟泉湧的洪流驟然聚焦於觀瀑一人。所謂“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遊人半作遙想銀河九天,半作嬉水濯足與纓,獨我介懷於滄浪水之清兮濁兮。
(摘自:林連玉基金網站 / 網照)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