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選十三)

女人的身軀啊,潔白的山峰,潔白的腿,

你像一個世界,躺著委身於我。

我粗壯的農夫的身體開墾你

並使兒子從大地深處墜地。

 

我僅僅是個通道,鳥兒們從我身上飛出,

夜用它壓倒一切的力量淹沒了我。

為生存下去我鍛造你像鍛造一支武器,

像我弓上的箭,像我彈弓上的石。

 

最猛烈的時刻來了!而我愛你。

你的肌膚,你的毛髮,你的焦渴而堅實的乳房。

哦,那酒盅般的雙乳!哦,那動情的雙目。

哦,那玫瑰般的腹部!哦,你的喘氣,低沈而又悲傷!

 

我的女人的身軀啊,我要你永遠優美。

我的渴望,我的無邊的欲望,我那來回擺動的道路。

我那永恒的焦渴流淌的黑色河床

和我那隨之而來的疲倦,我的無限的疼痛。

 

沈睿 譯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2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Suan Lab on August 2, 2021 at 9:48pm


魯迅的《雪》藝術手法


作者運用十分切貼而又富於聯想啟示的比喻,增強了詩的形性和鮮明性,從而深化了詩的意境。譬如,詩中用“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來比喻江南的雪,極寫其滋潤、潔白、健康美,令人不禁想像到它無比的青春活力。用“紫芽薑一般”來比孩子們玩雪時被凍得通紅的小手兒,既表現出那一雙小手的細嫩狀態,又使人們聯想到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莫大興趣。用“如包藏火焰的大霧”,來比喻那生光、閃爍、彌漫太空的“雨的精魂”,除渲染朔雪那種“蓬勃地奮飛”、升騰的磅礴氣勢外,還使人聯想到它對於黑暗現實反抗與搏擊的巨大戰鬥力。

詩篇運用對比的手法極精細地刻描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不僅使兩種雪的特征都給人們以深刻鮮明的印像,而且於否定江南的雪的致命弱點的基礎,贊美朔雪的長處,更具有令人折服的思辯力量。比喻、對照手法的妙用,很好地深化了詩的意境。

再次,善於駕馭抒情文字,也是這首散文詩的藝術特色。詩人不是以哲理性的議論性文字來直抒胸臆,而是借助詩的形像間接地抒發情懷。這樣,讀者就只能在詩的形像所激動起思想情緒時,才能與詩人發生共鳴。


詩人善於把語言的色彩變化和音樂旋律,與自己所要表現的思想內容十分和諧地統一起來;而二者的相適應,則最易於激動讀者的思想情緒。


江南的雪景中隱約著青春的訊息,因此,對她的描寫,是突出詩的形像的奇麗絢爛;在那美艷之至的場景中,蜜蜂的叫聲,兒童的嘻笑,仿佛是奏著極其和諧動聽的春樂曲。

朔雪像征真的猛士們的戰鬥精神,對她的描寫,則突出詩的形像的恢宏峭拔;而在“蓬勃地奮飛”的場景中,“雨的精魂”們顯示出“燦爛地生光”,“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的戰鬥雄姿。

孩子們嘻弄雪羅漢,是詩人對同志和人民弱點的熱情的批評,因而在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訪雪羅漢,嘻戲和拋棄雪羅漢,寫雪羅漢的不幸結局的文字,則又是頗具摯切同情的幽默情調。詩的語言的色彩感和音樂性,加強了詩的形像的鮮明性和情感蕩漾的音樂美,從而也深化了詩的意境。


最後,要提及的是詩人采取像征手法,迎過一系列富有像征性、暗示性的詩的藝術形像的創造,隱晦曲折地傳達出自己的志趣意緒,表現詩的主題,而使這首詩篇的意境新奇而又幽遠,餘味無窮。

Comment by Suan Lab on July 27, 2021 at 2:24pm


散文詩節奏

節奏是詩歌的靈魂。郭沫若在《論節奏》中說:

“節奏之於詩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我們可以說沒有詩是沒有節奏的,沒有節奏的便不是詩。”


魯迅的散文詩《雪》的情感節奏是建立在段落內部、段與段的聯接中的。它的推移不是平鋪直敘,而是一波三折的。詩歌以“冷峭”的筆致略寫“暖國的雨”的“單調”,簡略且不切題,給人困惑與好奇之感,這是“抑”。

緊接著,詩人的思路跳至“江南的雪”,運用意像排列和誇張性聯想,詳細地描寫雪景的“美艷”,於是從困惑中清醒過來,這是“揚”。


整個首段先抑後揚的節奏,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調。第二、三段從段意上說是自成一體的,描寫了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全過程。然而,第二段是首段“美艷”的江南雪景所引發情感的延續,詩人寫孩子們的不畏嚴寒,寫“雪羅漢”的“灼灼”,表現了人類的創造活力。不過由於詩人有意用樸實的白描壓製此情感,所以此段的情感振幅屬於“次揚。

這為第三段“雪羅漢”的消釋帶來的遺憾,再“抑”讀者的情感做了舒緩的過渡。最後三段,詩歌以“但是”的突接,進入抒寫“朔方的雪”的激情中。在讓讀者經歷了多次抑揚交替的情感迂回後,詩歌以“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簡捷收束,統貫全篇。最終,詩人的稱許,讓讀者與詩人的心靈獲得了強烈的共鳴。


名家點評魯迅的《雪》

魯迅博物館館長,魯迅研究室主任李何林:“這是一篇寫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極美麗的詩,既寫景,又抒情,又有所像征或寄托。文字的美和思想感情的美都達到了高度,充滿了詩情畫意,給讀者以難得的美的享受。”

中國現代文學李關元教授:作者借江南和朔方的雪景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緬懷和對冷酷現實的否定。“滋潤美艷”的南雪寄寓了者的理想和憧憬。“蓬勃奮飛”的北雪抒發了作者戰鬥的情懷。南雪和北雪都有其不幸的一面,但現實的冷酷扼殺不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詩篇雖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但主旋律卻是明朗樂觀的,表現了作者雖身處嚴寒肅殺的冬天,但追求的卻是春天和光明。


作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無產階級文化思想的先驅。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1918年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後相繼發表了《孔乙己》《阿Q正傳》《藥》,代表作:小說集《吶喊》《仿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而已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墳》《熱風》《三閑集》《二心集》等。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臺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詩歌、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Comment by Suan Lab on July 8, 2021 at 8:27pm


李佩甫·官身不由己

這時,國聽見人群里有人悄悄說:“算了,別叫國作難了,官身不由己……”國聽到這話默默地閉上了眼睛。到了這會兒,他才悟過來,三叔給了他多大的面子呀!鄉人們又給了他多大的面子呀!這是情份哪,還是情份。若不是情份,鄉人們說啥也不會讓的。族人要真想抗,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行!鄉人們知理呀……

片刻,人群慢慢地散了。黑壓壓的人們全湧進了老墳地,人們全都跪下來,給先人們磕頭。哭聲震天!那淒然的哭聲像哀樂一樣響遍了整座墳地,驚得樹上的烏鴉“呱呱”叫著亂飛……


國咬著牙,堅忍地逼住了眼里的淚水。

市委書記大步走過來,握住國的手說:“謝謝你,李治國同志,謝謝你!”市長也贊許地說:“很有魄力嘛,很有魄力!”

國木然地站在哪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李佩甫《無邊無際的早晨》)

Comment by Suan Lab on June 20, 2021 at 3:41pm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博爾赫斯的散文和對話錄,將其浩瀚的學識化為一場智力冒險,註定會讓年輕人熱血沸騰,而那也正是他的本意。若說他創造出了一個仙境,他自己卻並非身居仙境,即便在這位盲人偶像的人生最後幾年,他的國民中也會傳來提醒他的呼聲:曾幾何時他本應該更努力地用他的雙耳去聆聽。


這就是世界公民,但這也是他們自我提醒的一種方式,這個社會大熔爐並未煮透他們的靈魂,他們靈魂的塑形是在別處,那個地方是一個真正的地方。

專心的聽著話筒另一端的聲音。不過我想他沒有,因為這時他把眼珠子直盯著我瞧。他一直看著我,我也一直看著他。要不是他得對話筒回話──大概是被問到為什麼沈默吧──這種僵局恐怕會一直持續下去。(《文化失憶——寫在時間的邊緣》 Cultural Amnesia: Notes in the Margin of My Time, 2020 [澳] 克萊夫·詹姆斯 Clive James,譯者: 丁駿, 張楠, 盛韻, 馮潔音,北京日報出版社)

註: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西班牙文:Jorge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又譯博爾赫斯,阿根廷作家、詩人、翻譯家。其作品涵蓋包括短篇小說、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在內的多個文學範疇,以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

Comment by Suan Lab on June 5, 2021 at 10:05pm

策蘭·沒有救贖

保羅·策蘭:
他是那個帶著一首情歌從火焰中走出來的人,這首歌以唯一可能的方式救贖了人類—承認這裏沒有救贖。
《文化失憶——寫在時間的邊緣》 Cultural Amnesia: Notes in the Margin of My Time, 2020 [澳] 克萊夫·詹姆斯 Clive James,譯者: 丁駿, 張楠, 盛韻, 馮潔音,北京日報出版社)


保羅·策蘭(德語:Paul Celan;1920年-1970年),法國籍布科維納猶太詩人、翻譯家。是二次大戰後最重要的德語詩人之一。

Comment by Suan Lab on May 30, 2021 at 8:57pm


奧威爾·沒有黑暗的地方

他憑直覺知道,在這樣的地方,燈光是永遠不會熄滅的。這是個沒有黑暗的地方:他現在明白了為什麽奧勃良似乎理會這個比喻。在友愛部里沒有窗戶。他的牢房可能位於大樓的中央,也可能靠著外墻;可能在地下十層,也可能在地上三十層。他在心里想像著這一個地方,要想根據自己身體的感覺來斷定,究竟高高地在空中,還是深深地在地下。(喬治·奧威爾《1984》【74】)

Comment by Suan Lab on May 25, 2021 at 10:00pm


石黑一雄·被迫演奏討厭的音樂

很快地,我們發現提伯是匈牙利人,不是俄國人。還有,他的實際年齡或許比看起來大,因為他已經在倫敦念完皇家音樂院,還在維也納待了兩年,師事於歐雷格.佩托維克。一開始,向年邁大師學藝之路一波三折,但他學會應付那名聞遐邇的暴怒性情。最後,他滿載自信的離開維也納──還收到一連串邀約,在歐洲各大知名表演場演出。不過,音樂會後來因票房冷清遭取消,他被迫演奏討厭的音樂,住的地方不是太貴就是太髒。(石黑一雄《大提琴》)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