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3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21, 2021 at 9:55pm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日軍入侵東南亞 ,多方打擊華人社會 ,大量華人逃回中國 ,中國人移民東南亞過程中斷。二戰結束初期 ,除免於戰禍的泰國外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內亂頻繁 ,百業蕭條 ,華人企業受創尤甚。中國人移民東南亞過程雖然再續 ,但不復二戰前盛況。除入境泰國的中國移民較多外 ,一些國家的離境華人甚至多於入境華人。1947 - 19493 年間 ,離開新加坡的華人為 294 805 [ 29 ]人 ,入境華人為 248 617 人。 二戰以後 ,東南亞華人人口增長主要是自然增長率。

 

①“再中國化”的觀點為廖建裕教授(Leo Suryadinata) 提出 ,指那些已經同化或半同化於當地民族的華裔再度恢復華人的族群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現象。參見 : Leo Suryadinata ,“Ethnic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 Overseas Chinese , Chi2 nese Overseas or Southeast Asians ? ”In Leo Suryadinata ed.  ,  Ethnic Chinese as Southeast Asians .  Singapore :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 1997 ,p.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 70 年代後期 ,大規模的中國人海外移民活動基本停止 ,持續 300 餘年的中國人移民東南亞大潮中斷。一方面 ,中國政府嚴厲限制人民向海外遷徙 ,海外關係成為“汙點”,大部分華僑被視為需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向東南亞移民在動機和實踐上均不可行。從 1955 年始 ,中國政府正式宣佈放棄雙重國籍法 ,承自清末的根據血統主義原則制定的國籍法不再施行。中國政府從號召華僑在政治上認同、經濟上協助新中國,轉變為鼓勵華僑加入當地國籍 ,文化上認同於當地 ,政治上效忠於當地政府(加入當地國籍者) 或不介入當地政治活動(保持中國國籍者) 。中國政府對華僑工作的方針“,  是為僑胞的長遠利益著想 ,鼓勵更多的華僑參加當地國籍 ,在當地生根。” ① 



另一方面 ,獨立後的東南亞國家出於對“共產主義”國家的防範 ,也非常忌諱本國存在的大規模“外僑社會”,嚴厲禁止中國移民入境 ,並相繼對本國華僑社會采取或激進或和緩的同化政策。東南亞各國華僑或被動或主動融入當地社會 ,加入當地國籍 ,效忠於當地政府 ,成為當地國家民族的組成部分 ,絕大部分華僑完成了從“僑民”到當地華人的身份轉變 , 不復為中華民族的海外分支。從 20 世紀 50 年代到 80 年代 ,東南亞各國華人社會的“華人意識” (Chineseness) 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②在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柬埔寨和老撾 ,相當部分華人同化於當地社會。

因此 ,從 5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期 ,除了 70 年代初期數千來自雲南的知青越境進入緬甸,和 70年代中期數千福建人潛入菲律賓外 ,東南亞華人社會基本上沒有來自中國的移民加入。由於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作用 ,東南亞華人人口仍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據估計 ,到 1990 年前後 ,東南亞華人約 2 000 萬人 ,其中 ,印度尼西亞約 546 萬人 ,馬來西亞約 525 萬人 ,泰國約 481 萬人 ,新加坡約 252 萬人 ,越南近 100 萬人 ,菲律賓約 85 萬人 ,柬埔寨和緬甸各約 50 萬人。

(莊國土,2008,論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四次大潮,《南洋問題研究》,2008年第1期【總第133期】作者單位: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廖承志在1957 年中僑委第二屆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上的講話。見《僑務政策匯編》第3 輯,南洋研究院院存資料。

在此使用的“華人意識”(Chineseness) , 指認為自己是華人的意識。構成華人意識的基礎, 一是華人血緣, 二是一定程度上認同和保持華人文化。王賡武教授則認為“, 華人意識”指“那些認為自己是華人的即是華人”。參見
Wang Gungwu“, The Study of Chinese Identities in Southeast Asia”, in J . Cushman &Wang Gungwu , Changing Identit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Since World War Two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88 , p. 16217.

此估計來自:Leo Suryadinata , Chinese and Nation·Building in Southeast Asia , Singapore : Singapore Society of Asian Studies , 1997 , p. 7. 雖然廖建裕教授說明, 其所列華人數量大部分是推估, 並非來自正式人口統計數據, 但筆者仍認為,所列印度尼西亞的華人人口數量顯然低估。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4, 2021 at 11:22pm


清代中國商人海外網絡

清代中期人口的增長,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以外的發展所造成的。美洲的各種農作物經由東南亞的西方國家殖民港口輸入中國,從而為養活更多人口,導致中國人口的擴展提供了條件。到18世紀中葉,中國商人的足跡遍佈於東南亞的各個港口,而他們的貿易網絡起到了使得中原各省份變得更為充裕的作用。對外貿易增加了中國的銀兩供應,並進而使得中國國內貿易更為生氣勃勃,也大大增加了腐敗產生的機會。盡管所有這些背景性因素,都是邁向“現代”世界體系的重要步驟,但在魏源的世界觀中,卻並無這方面的認識。([美] 孔飛力,從魏源政治議程看現代中國起源,見《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中文版序言,陳兼、陳之宏/譯,三聯書店,2013年10月版,2013-10-24愛思想平臺)

延續閱讀 》

我們這樣走過歷史

吉隆坡景觀·雙子塔城中公園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ne 20, 2021 at 3:36pm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35)

(三十五)

九伯作古幾十年,高風亮節系好人;

雖然冇功也有勞,但願孫賢齊光衍。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ne 5, 2021 at 9:06pm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27-28)


(廿七)


呼天喊地爺娘親,子蠻報恩親過身;

都講命苦衰過人,爺娘有靈冒激心。


(廿八)


你仔有命一條龍,話講青山愛保留;

轉日吾怕冇柴燒,有日變條過江龍。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28, 2021 at 1:03pm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15-16)


(十五)

阿娘祖傳有好多,拾滴來講冒嫌多;

太平世界用吾着,有朝一日就是寶。


(十六)

初生哦芽面播廯,娘娘教你吾使錢;

阿米乳汁查面八,三日皮滑白又淨。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25, 2021 at 9:57pm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5-6)

(十三)

焦仔赤腳滿芭洛,面黃肚結吃吾落;


阿娘灌渠鷓鴣菜,明早生猛兩頭洛。


註釋:滿芭洛 - 滿芭溜跑


(十四)


阿答屋家蜈蚣多,焦仔被咬喊陰功;


雞公痰液查傷口,明早消腫又消毒。


注意:祖傳秘方,太平世界不鼓勵試用,請即看醫生。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7, 2021 at 2:45pm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5-6)

(五)

九伯真系有兩手,耕田種菜種番薯;

搭埋養雞又養豬,罕食罕儉把日守。


註釋:搭埋 - 連同


罕食罕儉 - 省吃節儉


(六)

過開幾年又攞芭,山頭角落來開芭;

樹榕棵棵行行種,日灑水篤走滿芭。


註釋:日灑水篤 - 日曬雨淋


延續閱讀 》



一帶一路·札記


海絲館

遇上·北婆羅洲 02

Comment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3, 2021 at 10:08am


曾仁青·北婆羅洲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序

編註:曾仁青為馬来西亞沙巴區域资深客家运动工作者/作家,擔波羅利人,曾出版自傳《擔波羅利的男孩》一書,深受歡迎。


客家話乃是以中原古漢語為基礎,也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在盛唐時期更盛行一時;它和華語(又稱普通話)非常接近,可是仍有許多詞彙及慣常用語和華語完全不相同,而其中一些客家詞彙還特別傳神呢!

今日嘗試推出的已經不為年輕人所接受,且又日漸式微的一首七言四句新沙巴客家山歌,以供賞賜教,主要是要藉在客家山歌中找到客家人的另一個生活調劑品;然而它又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精髓、是客家人的心情、更是客家人的歷史。


一般的客家山歌構句與七言四句相似,每首山歌有四句,每句由七個字組成,第一、第二及第四句最後一個字要押韻。

雖然山歌與七言絕句相似,但山歌的句子較七言絕句淺白,也不注重平仄,只要唱起來語氣順暢、音律和諧就可;但在演唱時有時必須隨著節奏、調子加入一個虛字,以豐富歌曲表達的方式。


客家山歌也有七言五句(有待刊登),但其構句也與七言四句有著其共同點,就是每句由七個字組成,第一、第二、第四及第五句最後一個字也必須要押韻,而第五句往往是加強或豐富第四句歌曲的語氣力度,增加歌曲的表達意境。

由於各地區的客家詞彙和發音和用語未必盡同,有時還會參雜本地土語,今日推出的七言四句客家山歌的詞彙,乃是本人以最熟悉的本地客家慣常用語有感而抒之。謝謝!


已故九伯,原名謝九,擔波羅利人,原籍廣東番禹人,務農為生,秉性忠厚,平素熱心社會公益,是擔波羅利眾福堂人壽會發起人之一,也是擔波羅利中華學校校舍重建委員之一。(資料摘自擔波羅利眾福堂人壽會紀念特刊)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