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A year dedicated to MOOCs Service for partners along Silk Road

Photo Credit: DANTESQUE CIRCLE by Toni Infante

上一堂體驗帶動課
團康帶動法 》》

》觸電
》蘿蔔蹲 
》一比呀呀 
》HAND CLAP SKIT 
》SNAKES 

》Bus Stop
》Yurt Circle》
》Ladder Game
Caterpillar Game
》如何推廣社團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30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December 17, 2021 at 3:07pm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3)領袖的敘事創意

霍華德·加納(同下,18頁)將領導人說故事時所發揮的創意,分類成三個等級:

1.一般領袖:只是可能有效地敘述他或她的團體的傳統故事;不會設法延伸其當代聽眾的意識。我們可以檢討最常見的、一般的領導人的言行與生活方式而得知一個群體的普通故事,但我們經由這種方式不大可能預知這個群體未來的走向。

2.創見領袖:敘述一種在一國之眾中未為讓人察覺的故事,或是一種在他或她的專業領域中未為其他組成分子察覺的故事,同時這位領導人還能為這個故事帶來新的重點或衝擊。他們沒有創造出全新的故事。他們主要的成就,其實在於他們認知了一些已經存在於文化,但多年來一直沒有聲音或一直遭忽略的故事或主題。在藝術界,一些自比為新古典派、新浪漫派,甚或新現代派的藝人,其實也是在設法重振已經無人運用的主題或形式。這些力圖革新的領導人在面對當代與之對立的潮流與故事之際,設法拾得早先時代的榮耀率真,他們有可能成功地重塑其時代一些

3.遠見領袖:最可貴的敘事領導,他們不滿於敘述一些當代的故事,不滿於重述一種很久以前或不久以前曾經流行的故事,結果他創造出一個新的故事,一個過去大多數人聞所未聞的故事。並且在將這個故事傳達他人的過程中,至少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功。除了古自古以來公認的摩西、孔子、耶穌、釋迦牟尼與默罕默德等先知,現代的甘地與莫內也稱得上是有遠見的領袖。(延續閱讀 》 敘述並具體體現故事)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November 28, 2021 at 10:39pm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2)不一樣的領導力
Howard Garnder: Leading Minds: An Anatomy of leadership 為什麼愛因斯坦、史隆及甘地......都有那麼多的追隨者?

關於領導的作品多如過江之鯽,但多數的作品忽略了領導中最關鍵的一個成分,亦即領導人與被領導人的心靈狀態。

本書作者加納認為,領導的關鍵之鑰在於創造並且具體體現一個有效的故事。領導人領導的對象如果不是專家,他就得處理被領導人未啟蒙前的心靈。領導人必須把被領導者在小時候所學得的世界觀及聽到的故事納入考慮。

加納的研究對象囊括了性質分歧的各領域領導人,從物理學家歐本海默、通用汽車總裁艾夫瑞·史隆、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到聖雄甘地,加納重現這些領導人所敘說的故事,並描繪這些故事與其敵對故事之間的衝突。

閱讀本書能讓讀者更加了解各組織及國家領導人所採取的領導形式,從而選擇出最適合的領導人;也讓有志於成為領導人的人得以洞悉領導的訣竅,成為一個有效的領導人。


霍華德.加納(Howard Gardner)

一九四三年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洲斯克蘭頓,是美國發展心理學家。1983年提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打破傳統對人類智慧的刻板印象,是影響當代教育最深遠的創見之一。目前為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認知與教育學教授,並擔任哈佛大學「零點計畫」(Project Zero)共同主持人。他的研究精闢,並於一九八一年獲得麥克阿瑟論文獎;一九九零年,他成為獲得路易斯維爾.葛羅梅爾(Louisville Grawemeyer)教育大獎的第一個美國人。著有二十餘本著作,包括《創造心靈》、《超越教化的心靈》、《心靈的架構》、《開啟先河的人》、《心智解構:發現你的天才》、《MI開啟多元智能新世紀》、《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等國際暢銷書。

譯者簡介·譚天


台大政治系畢業,曾任《聯合報》編譯中心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譯著有《戈巴契夫傳》、《身先士卒》、《巴頓將軍》等二十本書,現專職譯著。

序·智慧導讀(評論家 公孫策)


語言與典範的領導


這本書有別於其他我讀過的所有關於領導的書。

如果是「那些」書,寫一篇導讀對我而言,可能駕輕就熟。因為古今中外的領導人大致上耳熟能詳,他們的成功方程式也不難歸納。可是這一篇導讀卻寫得我心虛極了。因為,不怕讀者見笑,我自忖尚未能充分領會書中的真意。但即使以我能夠領會的部分,我已經敢於向讀者推薦本書。並且鄭重建議,就如我自己會做的,將此書再看、三看,相信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穫與心得。

這不是一本故事書(而我最擅長的正是故事書),但作者明確的定義了領導力的方程式:敘述故事+言行合一=領導力。並且特別強調,使用「敘述」(relate)而不使用「說」(tell)故事,是因為領導人除了用言語表達,還必須透過自身的典範,來表達他們的故事,從而影響信眾。

這個觀點令我對下述這個故事,有了新的體認。

戰國時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與韓非齊名的申不害,擔任韓昭侯的宰相十五年,讓韓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最初申不害以法家理論遊說韓昭侯,昭侯說;「法治很難推行的啊!」

申不害說:「那都是因為主君輕易接受左右的請託關說,才難以推行啊!」

韓昭侯答應不再接受關說,一切依法行事。

後來,申不害推薦他的堂哥任官,韓昭侯沒有批准,申不害露出不悅表情。

韓昭侯說:「我是應該接受先生的請託,而破壞先生建立的制度呢?還是遵行先生的法制,拒絕先生的請託呢?」

申不害為此回家閉門思過。

《韓非子》書中,以這個故事說明:欲行法治,必須摒除「人治」。

看了本書關於典範領導的分析之後,乃多了一層體會:說故事以推行法治的是申不害,可是身體力行以建立典範領導的是韓昭侯。韓昭侯的成功方程式,史書上只有說他「重用申不害」而已,好像功勞都是申不害的。其實不盡然,若不是韓昭侯的典範領導,申不害的政治改革很可能無法克竟全功。


直接領導與間接領導


作者用以詮釋領導力的例子,不限於「權力領袖」(包括政治和商業領袖),同時將人類學家、科學家與教育家納入,以之詮釋「直接領導」與「間接領導」,這也是本書的獨特見解之一。我特別在意他將文化人類學者瑪格麗特.米勒列為第一位領袖人物的深意,也就是他歸納「領導心智四大要素」中的首項:我們的「靈長類傳承」。這不是「人為萬物之靈」式的驕傲,反而是回歸人類「生物本質」的一種謙卑。易言之,領導不是高調的引領與統馭,而是謙卑的溝通與說服。

這一點可以由作者對「聖雄」甘地的格外推崇文字中感受得到:甘地認為他是可以拯救「他的人民」的唯一人選,他的精神是高調的;但是「對甘地而言,僅有一個故事是不夠的,還要在生活中具體實踐」,這就是「言行一致,以身體力行為說服」。此亦所以甘地的理念雖然是印度民族主義,但是他中能成為舉世景仰師法的世界級領袖──因為他的行為典範可以放諸四海皆準。

讀正史、看故事書、讀偉人傳記,讀者常懷「複製成功」的憧憬,但事實上時空無法重現,人物也無法復生。成功的經驗是有用的,可是古人的經驗又如何運用於未來世界?

本書作者對此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案:透過對「六大趨勢」的觀察,他展現「這些趨勢都在二十世紀初已現端倪,而且直到近年都沒有緩和現象」。包括仍被目為危言聳聽的「全球性毀滅的可能性」,以及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即時通訊」在內。

對趨勢的預言或許並非作者的強項,可是分析歸納領導本質,卻是本書卓然不群的獨到功夫。隨時密切注意趨勢的變化(包括本書與其他書),然後以本書之「內功」印證、分析當代各領域俊傑的領導魄力(敘述故事+言行一致),將令你大有所獲。這正是我所說,我會不時拿出本書「複習」的原因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September 28, 2021 at 8:58pm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1)

我將丘吉爾與愛因斯坦都視為領導人物—都是對其他人的思想、行為與(或)感情造成極大影響的人。丘吉爾經由他在許多場合發表的談話與演說,以一種直接方式施展他的影響力。因此,我稱他為直接領導人。愛因斯坦則透過他研發的理念,以及這些理念演變成理論或論文的方式來影響他人,因此,他應該算是一位間接領導人。(霍華德·加納著《領導大師風雲錄》,1997年,台灣遠流出版事業,9頁)


陳明發《休息,為了走不同的路》

疫情起伏,不容樂觀,衷心希望諸位友好都平安無恙。 居家抗疫,發現過去走了世界好些地方後,現在有機會安下心來靜靜反思,發現最有趣,最神秘的景點,還是自己的家,特別是和家人的共同記憶,還有那瑣瑣碎碎收藏在抽屜裏的老照片、舊東西。 過去參與過許許多多的群體工作,常常聽見人們說讓世界看見我們(的地方、景點、目的地),可是我們究竟真正看見自己多少? 當世界真的走向我們了,我們能說的故事,能比以前更多、比網上材料更深入、精彩嗎? 謝謝每一天睡醒,總有很多朋友互相勉勵:“休息,為了走更遠的路”。 我說:“休息,為了走不同的路”。我就用這句話和大家互相鼓勵,直到我們下一回有機會面對面深聊。 在渾渾亂亂、棲棲惶惶的歷史時刻,小百姓如何安身立命?找不到厚厚的原著來啃無所謂,愛墾網幫你整理了一些至少可以自我領航的劄記,推動自己在續航以前,先想一想自己未來不同的路,往哪裏走。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August 17, 2021 at 8:25pm


功利主義破犬儒?


迪克·基耶斯(Dick Keyes)《看穿犬儒主義》(Seeing through Cynicism)一書中指出,許多人不相信對愛情和婚姻的永久和超功利價值。第一個原因是自己經歷了這方面的不幸遭遇,或者看到過太多的破裂婚姻和離婚家庭。他們不相信婚姻可以“天長地久”,把婚姻視為一種為男女雙方彼此提供方便的可長可短的互利關係

第二個原因就是功利主義。具有中國特色的性關係功利主義在男女雙方都有。一方面,許多男的,尤其是那些有錢有勢的“理想型”男士,要麽養情婦或二奶,要麽有外遇。另一方面,許多女的,尤其是年輕美貌,受過高等教育的,不是想釣金龜,就是願意當“小三”。他們對愛情和婚姻抱功利主義、虛無主義、犬儒主義的態度,把性關係當作赤裸裸的買賣。

禮物關係代表與功利主義和犬儒主義不同的觀念,但是,光憑觀念是無法改變另一種觀念的,所以還談不上是糾正時弊的良藥。功利主義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和擴散的。我只是要說,美國一對結婚七十年的年逾90的老夫妻,相隔15個小時先後辭世,他們的愛情和婚姻是幸福的,也讓我們許多人感覺到了這種幸福。(徐賁:當今中國犬儒社會文化的困境與出路,2016-01-27, 愛思想平臺


延續閱讀 》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文創領導

韵文化:气韵、神韵

《媒体愛墾》內容重點推薦

自吹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August 9, 2021 at 5:53pm


有笑聲的領導術

第一個將英文單詞“Humour”譯成中文的是王國維,翻譯為“歐穆亞”。此後,“humour”出現多種譯法,李青崖意譯為“語妙”,陳望道譯為“油滑”,易培基譯為“優罵”,唐桐侯譯為“諧稽”,林語堂譯為“幽默”。最終是林的譯法普及開來,林也被稱作“幽默大師”。

在上海,林語堂創辦了《論語》《人間世》《宇宙風》雜誌,提倡幽默文學。他說:“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林語堂(1895-1976年)認為,中國人除了正經話只有笑話,所以,他提倡:“在高談學理的書中或是大主筆的社論中,不妨夾些不關緊要的玩意兒的話,以免生活太乾燥無聊。”

林語堂說:“幽默也有雅俗不同,愈幽而愈雅,愈露而愈俗。幽默固不必皆幽雋典雅,然以藝術論,自是幽雋較顯露者為佳。”


林語堂在《一夕話》中寫道:“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幹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林語堂的幽默感大概來源於父親。林父是個牧師,一次下午佈道,教堂裏的男人困得打瞌睡,女人則在聊天,無人聽講。林父在講壇上向前彎著身子說:“諸位姊妹如果說話的聲音不這麼大,這邊的弟兄們可以睡得更安穩一點兒了。”

童年時,林語堂和二姐看了林紓翻譯的小說,便一起口編長篇小說,講述一位法國偵探“庫爾摩斯”的故事,騙母親取樂。等母親發覺孩子們在逗她,才喊道:“根本沒有這種事,你們說來逗我樂的。”到廈門上學後,林語堂則和哥哥一起捉弄母親。一次,他們從廈門回家時,打算由一個人扮成乞丐,到門口向母親討水喝,其他人則從背後撲到她身上,嚇她一跳。


林語堂在杭州玉泉買一銅雀瓦,付款後對攤主說這是假的。攤主嚴詞詰問:“你為什麼要買假古董?”林回答:“我就是專門收藏假古董的。”

法國的公園或街上,常有男女熱情擁吻。林語堂見了,便笑嘻嘻地用法語大聲叫喊:“1、2、3、4、5、6……”數他們親吻的時間能維持多久。

一次,林語堂赴美國紐約夜總會,因著長袍、銜煙鬥,某美國紳士誤以為他是唐人街洗衣店的老板,故問他開什麼店。林怒答:“我是林語堂。”然而對方追問:“那麼,做點什麼買賣?”林幽默答道:“我出賣《吾國與吾民》。”


二戰期間,面對法西斯的威脅,林語堂竟異想天開,想以幽默來防止戰爭。他說:“派遣五六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幽默家,去參加一個國際會議,給予他們全權代表的權力,那麼世界便有救了。”

辜鴻銘論男子多妻,曾以一個茶壺可配四個茶杯作比。林語堂以《金瓶梅》中潘金蓮之語:“哪有一隻碗裏放了兩把羹匙還不沖撞的麼”加以反駁,可謂旗鼓相當。


林語堂有時發刻薄之言:“不管怎樣,無論怎樣混法,能混過這上下五千年,總是了不起的,說明我們的生命力很頑強。”

林語堂又言:“文人不敢罵武人,所以自相罵以出氣,這與向來妓女罵妓女,因為不敢罵嫖客一樣道理。”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July 27, 2021 at 9:44pm


站起來,我們來做個遊戲


1970年代未來學/趨勢學名著《第三次浪潮》作者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1928年10月8日-2016年6月27日),本來對戲劇並無特別興趣。可是,在談體驗業時,提到了謝克納那時候還剛剛開始的環境戲劇實驗,並將之作為體驗業的一種象征。他很欣賞一位劇評家所做的比較:

當《69年的狄奧尼索斯》(Dionysus in 69,下圖)在紐約演出的時候,一位評論家用這樣的話,總結了該劇的編導理查·謝克納(Richard Schechner)的理論:

“傳統的戲劇總是這樣對觀眾說:‘坐下,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可不可以同時還這樣說:‘站起來,我們來做個遊戲。’”

謝克納的戲正是這樣做的。在這個從歐里匹得斯那兒得到靈感的戲里,觀眾真的被邀請參加舞蹈,一起來慶祝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儀式。


這樣的對比也許會使人覺得,在傳統的戲劇中觀眾就是被動的接受者,事實並非如此。譬如當年的《白毛女》完全是用傳統形式演的,並沒有任何觀眾參與的特別設計,那些看完之後立刻報名參軍的青年農民看戲時肯定非常衝動,然而還是坐在那兒看完了至少大半場戲。

布萊希特和迪倫馬特的戲劇也讓人安靜地坐在那里看故事,但卻用奇特的故事逼著他們動腦筋想問題。和傳統的看戲方式相比,迪斯尼式的遊樂讓人在身體上活動起來,腦子卻大大“減負”了;而參與式的環境戲劇,則叫人在身體和頭腦兩個方面都充分第挖掘潛能。
(孫惠柱:看戲、遊樂與托夫勒的“體驗業” 2008-05-29 《爱思想平台》)


體驗設計·延續閱讀 》

《叙事行動公共藝術》觀察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玩得哥和妹

文化旅遊

DESIGN-DRIVEN 設計力創新

福建惠安美女文創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May 26, 2021 at 9:07am


許地山·民族英雄


每日都聽見你在說某某是民族英雄,某某也有資格做民族英雄,好像這是一個官銜,凡曾與外人打過一兩場仗,或有過一二分勛勞的都有資格受這個徽號。我想你對於“民族英雄”的觀念是錯誤的。曾被人一度稱為民族英雄的某某,現在在此地擁著做“英雄”的時期所榨取於民眾和兵士的錢財,做了資本家,開了一間工廠,驅使著許多為他的享樂而流汗的工奴。曾自詡為民族英雄的某某,在此地吸鴉片、賭輪盤、玩舞女和做種種墮落的勾當。此外,在你所推許的人物中間,還有許多是平時趾高氣揚,臨事一籌莫展的“民族英雄”。所以說,蒼蠅也具有蜜蜂的模樣,不仔細分辨不成。

魏冰叔先生說:“以天地生民為心,而濟以剛明通達沈深之才,方算得第一流人物。”凡是夠得上做英雄的,必是第一流人物,試問亙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許地山《危巢墜簡》 給樾人)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May 10, 2021 at 3:01pm


陳明發《投訴部》


這裏是投訴部;它的功能是被投訴。(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34)

身為人力資源發展咨詢顧問多年,看過好些組織的“怪象”,有的企業人力資源部有專人負責輔導與投訴事務,偏偏這個部門是最先要被批評的單位,叫老闆好生尷尬。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April 11, 2021 at 6:06pm


陳明發《疫後振興文化:矢量概念》

科學講究測量。踏進一間房子,覺得熱或冷,它有度量,是溫度測量的結果。24度就是24度,28度就是28度,在既定的一點上,它是沒有方向的零維的量。


假如我們覺得24度不夠冷,可調節冷氣機,它牽涉到了電流,這是一種有一維方向的量。電流無論多複雜,它的方向也只有兩種:順時鐘或逆時鐘;向內或向外;從A點到B點,從B點回A點。可以用正負來表示,屬於標量。想像射箭運動中的箭靶,比較好理解。
但是,如力量(F)這種二維以上維度有方向的量,其方向存在無數種可能,無法簡單用數字表示。稱為矢量,可想像為射箭運動的那把箭,可能的過程與結果具有一時難以分辨的可能方向,因爲它涉及力矩、線速度、角速度、位移、加速度、動量、沖量、角動量、場強與速度等變數。

這是我們面對疫後振興工作可參考的概念框架。
(參考《百度》)

Comment by Leading Link on March 29, 2021 at 5:16pm

陳明發博士《快樂語言:聰明的轉折》

人生苦短,却苦多;很矛盾,不是?

在大部分人眼裏,人生絕少精彩絕倫的事。


如果不覺得起床、工作、下班、跟家人或朋友吃飯,是一快樂的事,快樂恐怕會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要找到高職,人人肯定,有寬裕的金錢、完美的婚姻,或是到東歐旅行才快樂,這樣的心境,要時時快樂恐怕是艱難的事。

如果能自我培養一份感受“美”的‘自身生存技術’,那麼,一部書、一個午間小歇、一頓簡單的下午茶、院裏風鈴木落得一地的鮮花、商業街一位街頭藝人的美好街舞......都會是常常使我們快樂的好夥伴。


上篇:陳明發博士《明確的語言模式》

美學‘自身的技術’:通過對古希臘羅馬時代,具有生存美學意義的‘自身的技術’的重建,通過對基督教之後的‘自身的技術’的批判,建構和實施由我們自身依據審美愉悅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美學。

                                (Photo Appreciation: Parallel Life by Marco Casella)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