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展頻道》推薦精彩文章、照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Rating:
  • Currently 4.71429/5 stars.

Views: 421

Albums: 愛墾欄目
Favorite of 1 person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19, 2021 at 2:33pm

桑塔格·坎普(Camp)趣味

桑塔格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提出坎普趣味,作為一種新的審美感受力,是為了給新興的當代藝術張本,為其合理性建立理論依據。坎普感受力,為當代通俗文化、新興文化的發展掃除了理論障礙,促進了後現代主義藝術的蓬勃開展,並最終在當代文壇占據主流地位。坎普是後現代主義文化的先鋒,是它響應了時代的要求並為其代言。


坎普和後現代主義的關聯,早有論者指出,但它和現代主義的關係,則很少有人論述。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其一,坎普和後現代的淵源更深厚一些;其二,隨著坎普所代表的後現代藝術的發展,它們離現代主義的批判、質疑的精神也漸行漸遠。坎普主張審美的生活,具有反抗工具理性的意義,但意義已經非常有限。畢竟,審美地生活必須建立在豐裕的物質基礎之上。另外,當代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和現實共謀,融入市場,失去了批評的立場。再有,坎普趣味不會關乎藝術的內容及意義,也就失去了對社會的重新審視和批判的機會,留下的是對現實的認可、妥協。啟蒙運動所留下的人文精神這一寶貴遺產已經喪失殆盡。
(李霞,南京大學中文系,2010,坎普與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6卷,第6期,2010 年12 月)

編註:對照趙毅衡的《論坎普:艷俗的反諷性再生》提到的“艷俗”式反諷,是否有批判精神。 

(The Top 10 ‘Camp’ Movies)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18, 2021 at 12:45pm


石黑一雄·流行音樂

愛蜜麗和我一樣,喜歡老派的美國百老匯歌曲。她偏好快節奏的曲目,像是艾文·柏林(Irving Berlin )的〈貼臉相偎〉(Cheek to Cheek )和柯爾·波特(Cole Porter )的〈愛的開始〉(Begin the Beguine),我偏好苦甜參半的民謠──像〈又見雨天〉(Here's That Raining Day )、〈不曾入心〉(It Never Entered My Mind)。雖然差距頗大,但那個時代要在英國南部的大學校園找到同好,簡直近乎奇跡。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各種音樂類型都聽。我有個侄子今年秋天上大學,迷上了阿根廷探戈音樂,他也喜歡愛迪·琵雅芙以及最新的獨立樂團。不過,在我們那個年代,品味選擇沒這麽廣。學生大致分成兩派:一是長髮寬衣的嬉皮,酷愛“前衛搖滾”;一是整齊端莊的古典樂迷,其他音樂一概棄如敝屣。偶爾,你會巧遇嗜愛爵士的人,但這些人通常是所謂的跨界類型──狂放無盡的即興,而那些最初始、讓人愛上音樂的美麗歌曲,他們是不會看在眼里的。

所以,當發現有另一個人也欣賞美式音樂時,真是鬆了口氣,而且還是位女性。和我一樣,愛蜜麗專門收集黑膠唱片,鍾愛細膩、直率的唱腔──你經常能在骨董店找到這些我們父母那輩丟棄、遭到賤價出售的唱片。她偏愛莎拉·芳恩(Sarah Vaughan)和查特·貝克;我鍾情茱莉·倫敦(Julie London)和佩姬李(Peggy Lee);辛納屈或艾拉·費茲傑羅都不是我們的菜。



頭一年愛蜜麗住校,她的房里有臺手提式唱機,是當年相當流行的機種。看起來就像隻大帽盒,淺藍色的表皮,單顆內嵌式喇叭,得先掀開蓋子才能看見里面的轉盤。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音質滿粗糙的,但我還記得,當年我們倆總窩在一塊兒,開心地連聽上好幾個小時;取下一張唱片,再小心翼翼地把唱針挪去另一張上頭。我們喜歡比較同一首歌的各種版本,然後相互討論歌詞和歌手的詮釋:這段非得唱得這麽酸不可?〈我心上的喬治亞〉(Georgia On My Mind)──究竟該把喬治亞當成個女人、還是美國的一個地方來唱?我們尤其喜歡那種歌詞明明洋溢著歡樂、唱腔卻令人徹底心碎的唱片──像是雷·查爾斯(Ray Charles )的〈或雨或晴〉(Come Rain or Come Shine )


愛蜜麗是如此熱愛著這些歌曲,因此,每次聽到她與其他人討論起裝腔作勢的搖滾樂,或是毫無內涵、那掛加州歌手,我總是詫異不解。有時,她跟他們討論某張“概念”專輯的熱忱,並不亞於我們倆討論起蓋西文或霍華德·愛倫(Howard Aden)時的專注;我只能緊咬嘴唇,以免泄漏出我的不悅。
(石黑一雄《夜曲》 の《或雨或晴 Come Rain or Come Shine》)

    (Очаровательные девушки и виниловые пластинки【Adorable girls and vi...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15, 2021 at 9:55pm

纳博科夫·彩色玻璃玻璃

不久,我的注意力就會轉得更遠,也許就在那個時候,她那充滿節奏感的聲音的少有的純凈達到了它真正的目的。我看著一棵樹,樹葉的拂動引入了那節奏。伊戈爾正在慢條斯理地侍弄牡丹花。一隻鷯鳧走了幾步,仿佛想起了什麽又停了下來——然後又繼續往前走,展現著自己的名字。不知從什麽地方冒出來的一隻銀紋多角蛺蝶落在了門檻上,伸展著帶尖角的黃褐色的翅膀舒適地曬著太陽,突然,它收攏翅膀,正好顯出了黑色背面上剛出現的細小的白點,然後同樣突然地迅速飛去。但是在她讀書給我們聽的時候,魅力最持久的源泉來自鑲嵌在遊廊兩頭粉刷成白色的框架結構上的彩色玻璃構成的色彩斑斕的圖案。透過這些神奇的玻璃看到的花園變得奇異地平靜、超然。如果從藍玻璃看出去,沙礫變成了煤灰,而黑黢黢的樹飄浮在熱帶的天空中。黃玻璃創造出一個混合進了格外強烈的陽光的琥珀世界。紅玻璃使樹葉把深紅寶石滴落在粉色的小徑上。綠玻璃把青蔥的草木浸泡在更綠的綠色之中。在看過這樣富麗的色彩之後,當你轉向一小方塊普通無色的玻璃,上面落著一隻孤零零的蚊子或跛腳盲蛛,那就像口不渴的時候喝下一大口水一樣,你看見的是熟悉的樹下的一條平淡無奇的白長凳。但是,在所有的窗子中,在後來的年代里,炙烤著人的思鄉之情、使人渴望能夠從中向外看的,正是這扇玻璃窗。(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自傳追述》5.6)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12, 2021 at 4:27pm


陳明發《文物解說詞》

近年來,馬來西亞好些華人社團紛紛成立文物館。民間倒是很熱心,覺得家中有的“雜物”,反正也不是什麼“古董”,所以都很樂意送去展覽。讓人看看、拍拍照。一般的情況是,開幕時轟轟烈烈;過後便慘談經營。

說到捐獻文物,我見過有人曾表示要把家裏某項舊東西送走,可是有單位向他們接洽時,他們忽然又掉進雞肋的處境中,甚至有生離死別的為難。有關單位問我有何辦法說服他們。我說,如何有關文物真的富有展覽價值,例如我見過一個數十年前大富人家的保險櫃,現在已經沒有使用價值,卻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但放在家裏又覺得太阻礙地方,不僅沾灰塵,而且由於疏於照顧,已經開始銹斑。我建議有關單位發個保證狀當收據,向他們“借”去展覽,而且可以特別聲明是誰家的珍藏品。有一天他們家忽然想載回家懷舊、追緬前人,隨時可領回。這措施不僅兩全其美,也可能征集到更珍奇而有在地歷史敘事價值的文物(如有關家族對建設該地的貢獻)。


我因為在從事地方創生咨詢,有時善意地挖苦一些文物館管理人說: “你們是有'物',無'文'。”有者一時領略不過來,還應我說: “有啊,那裏不是有個牌子明明白白寫上'銼冰器'、'剝椰具'嗎? ”我跟他們說,“許多人都叫得出我們的名字;可是,他們了解我們嗎? ”有的朋友就喜歡擡扛,駁我說: “我叫得出林青霞的名字,有關她的影話,我可以說上三天三夜。”我答他: “你說到重點了,談林青霞你能談上三天三夜,是因為有她的電影,還有報刊、電視與網絡等無數來源的內容,這幾十年不斷在為你提供談資。可是,對於身邊再尋常不過的東西,我們反而沒了談資。”現在把老東西擺在這裏,就是希望後來的人認識它,知道它與我們前人生活的關係。”趁機就鼓勵他們整理整理集體記憶吧;別看每樣老東西那從百字到千字的解說詞,那可是一個地方以及其居民的身世。隨著智能手機的攝影功能越來越好,有關各地老東西的影像越來越普遍,帶領參觀者往更深認識與感受挺入的文字其實更顯得珍貴。


很多文物的解說內容,其實可從文學創作找到很好的材料,包括地方誌。馬來西亞的王潤華教授李宗舜辛金順都寫過一些地景詩/地誌詩/空間詩,所反映的地方詩學,能找到與有關地方文物的靈魂。

別說本土日常生活的一般古具舊物,普遍缺乏應有的解說詞,嚴重限制了有關文物館作為教育基地與觀光景點的發展,即使像自古的文化大國、爾今的文產強國中國,也有許多千年古城的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仍然沒有解說詞。不過,他們正自觉地透過官方努力在積極地解決這問題。例如,山西省會太原市政府在2018年,便為其166處文物保護單位公開征集解說詞,參與者最高可獲萬元獎金。

他們表示,這項征集活動旨在動員社會力量深挖文物背後價值,以解說詞拉近文物與公眾的距離,讓不會說話的文物“活”起來(習近平語),讓全民參與文物保護的氛圍濃起來。此外,為充分推廣利用解說詞成果,太原市還舉辦全市文物講解大賽、出版優秀解說詞合輯、開展志願者講解培訓和文化惠民活動等系列主題活動,真正實現與社會共享文物事業發展成果。

這些都是馬來西亞民間文物工作者可以積極效仿的文化生產活動。

(Source: https://www.pinterest.com)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11, 2021 at 9:56pm


陳明發《臺灣三義園藝女孩》

關於木刻髮夾,臉書網友提到:臺灣很多文創區好像有這東西,我回答她說:手工木刻髮夾應該不罕見;其真正的賣點在於產地的木料、竹料或藤料的民俗敘事。我猜測,在臺灣中部的三義與苗栗木器街,應該會找得到這玩意兒。1980年經典電影《小城故事》中的木雕工場,就是在這兩個地方拍攝的。衝著這部電影,我後來有機會去臺灣遊走,特地去參觀了三義木雕/根雕區。

二十幾年前,再走三義時,曾參觀過一間在大路邊賣花苗/花種的小鋪,一位看鋪的小妹很熱心招呼我和友人,還特地介紹說她有辦園藝班,一派年輕創業的神氣。這體驗項目在當時的臺灣,應該還是很冷門的東西,我於是問她:妳的業務還好嗎?


她很認真地說:週末園藝班並不賺錢,但從北部來家庭遊的親子團,可以促進家庭樂,回家前會很開心地跟她買很多花苗、花種、壓花紀念品,是一盤還算穩定的不壞收入。重要的是在自己鄉裏做事,能和家人在一起,不需要背井離鄉。我後來在很多培訓班鼓勵年輕人在地創業都提到她,當時不流行合照,我已經不記得她的樣子了,只覺得神氣自信的女生都好看。跟她買的壓花書簽我至今還收藏著。
(11.4.2021)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11, 2021 at 12:05am


陳明發的詩《髮夾》


給妳鏤好髮夾,還剩下

一小節木方,妳刻了個心符

別在我衣上,說這是

絕無僅有的勳章


我們同坐的矮板凳四周

終於同意把光線調亮

方便我們練字寫詩

塵土上

(2017年5月25日)

詩成後,發現木質髮夾不就是古代荊釵的變異嗎? 荊釵+布衣=不求聞達的耕讀意象,何嘗不是美好生活的嚮往? 說在塵土上寫字,經驗來自小時候隨父親到森林伐木場,大人忙勞動,我則常在河邊、礦湖旁的沙地練字;偶爾,拿火炭在破房子牆上塗鴉,過足畫家癮!今天若有人要開發手木刻髮夾的文創工藝,“荊釵記”是個好鋪名。日本各地米酒的叙事藝術,都突出在地特產米糧與泉水的鄉土元素。同樣的,"荊釵"不妨借在地的藤、竹或樹木的身世創作地方誌故事,還有設計有關體驗過程。自己動手做點什麼東西,接觸的不僅是在地物質,還包括在地生態和自己最內在的交會。我們寫詩,不是因為首先有了幸福,而是因着寫詩才有幸福感;詩,能幫忙我們梳理與人世萬物的關係,地方詩學也一樣。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6, 2021 at 2:41pm


陳明發詩想《深夜食故》

記憶這事即使不揪心,也踢胃。此刻的人,寄身三更半夜應該睡去的西方;在地球另一邊,不正是東方醒来作息的時刻?往昔在東方吃東西,極少在夜深人静時吧?際此春節,想鄉得緊,舊時日間或入夜積存的味覺記憶,都潛進了鄉思,挑起了半夜廚房消愁事件。淺淺的粿模有形但那黏性說不清;無奈的抓摸無形却燙人。聲息混雜味道的動靜,是東西身心若隱若現敲擊的心的節拍。(21.2.2021)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5, 2021 at 9:48pm


里爾克《羅丹(一個報告)》


物。

當我對你們說出這個字的時候(你們聽見了嗎?)便產生了一片靜;那圍繞著許多物的靜。一切動作均延長起來,變為輪廓,並且從過去與未來的時間凝成一個持久的元素:空間,那化為空虛的物的偉大安息。

然而不,還不是這樣,你們還沒有感到那靜的誕生。“物”這字掠過你們身邊,對於你們並沒有什麼意義:太多和太冷淡了。所以我非常喜歡剛才曾給你們提起童年;或許它能夠幫助我把這字當做一個親切的、維繫著無數記憶的字放在你們心裡。

如果可能,請你們用那已經生疏和長大了的感覺的一部分,回到你們童年許多物中一件和你們曾經有過密切關係的物。你們試想,還有比這件物對於你們更接 近、更親切和更需要嗎?是否一切(除了這件物)都能夠使你們痛苦或委屈,用痛楚來恐嚇你們或用疑惑來擾亂你們?倘若慈愛是你們最初的經驗之一,以及信心和 不孤寂的感覺~~可不全賴這件物麼?可不曾有一件物,你們曾經和它平分你們的小小的心,像一個要夠兩個人吃的麵包一樣麼?

在那些聖者們的傳說裡,你們後來找著了一種虔誠的歡欣,一種愉快的謙遜,一種無論什麼都樂意做的心情,這些都是你們早已認識的因為任何一塊小木片都曾經為你 們這樣做過,把一切加在自己身上和負擔起來。這件被遺忘了的小小物品,無論什麼意義都可以具備的,是你們和萬千別的物相熟悉--而當它藏匿起來的時候,一 切都在那裡。

這物,無論如何無價值,早已準備好你們和世界的關係,把你們帶到事與人的中間;而且,由於它的存在,它的任何形象,它的最後毀滅或神秘的消失,你們已經體驗過人事,直至死的最深處了。

你們幾乎忘了這一切,而且很少意識到你們還需要物,那和你們童年的物一樣期待著你們的信心,你們的愛,或你們自身的呈獻的。這些物怎麼會到這裡來呢?它們和我門怎樣發生關係呢?它們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很早,人們就苦心依照他們所看見的天然物的模型造成許多物了:人們造了許多工具和器皿,而眼看見自己手制的物和那些原有的物被承認有同樣的形象,同樣的權利,同樣的真實,該是多麼稀奇的經驗啊。於是從強烈的勞動中產生了一些物,盲目的,並且帶著一個被威脅的袒露的生命的痕跡,還暖烘烘的—可是剛好完成和放下,它已經加入人物的世界,戴上它們的寧靜,它們的沉默的尊嚴,而且彷彿只帶著一種憂鬱的理解觀望著,超出它的延續以外了。這經驗是那麼稀奇和強烈,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驟然有些物只為了這經驗而被製造出。因為最古老的偶像,說不定只是這經驗、這企圖的實施,要由眼前的人性和獸性創造出一件不同我們一起死去的,一件持久的,一件最接近那至高的—一件物來。

什麼物呢?一件美的物嗎?不。誰會說得出什麼是美呢?一件逼肖的物而已?一件物,人們可以在那裡面認出他們所愛的,他們所畏懼的,和這一切中有所不可思議的罷了。

你們還記得這樣的物嗎?其中的一件,或許早已變成你們的笑柄了。可是有一天你們忽然發覺他的懇切,發覺它們所具有的那奇特的、幾乎絕望的嚴肅。於是在這形像上面,你們可不立刻瞥見一種你們先前以為不可能的美,幾乎不等它同意便向它走來嗎?如果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刻,我現在要把它喚回來。就是這一刻,那些物要跟他重新走進你們的生命裡,如果你們不容許他用一種意外的美驚詫你們的話,就沒有一件物可以感觸你們了。美永遠是些突如其來的、我們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上帝的故事~~里爾克散文隨筆集,2000,48-49頁,葉延芳、李永平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原載《愛墾雲端藝廊: 藝·攝影館》

                   (Feature Photo: 羅丹雕塑 Auguste Rodin's Thinker by Adobe Stock Photo)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2, 2021 at 12:48am


鮮拿哥:我母親的ipad故事

moooi妹妹(還是姐姐?),妳也不好怪罪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它們其實是好東西。工具嘛,讓它們成為我和妳之間的橋梁便好了。好像汽車,我開車來找妳,一道去兜風,多好;可是,假如我們天天為車子吵架,工具就變成了我和妳之間的柏林墻(這墙其實也早倒了好多年),我和你跳得很高也看不見彼此。

講個笑話給你聽。上幾個月,我老媽子做了一輩子的家庭主婦,忽然接到一通電話,說老同學有個兩天的敘舊短遊。怎麼說,我媽媽當年也是有幾個追求者、仰慕者的女生,相夫教子了這三十年,忽然出現,也不好截然變成兩個人,讓當年沒追到我媽媽的男性高興,同情我爸爸。老爸於是有點緊張,說我給你買一部iphoneipad帶去,讓人知道你其實也是很跟得上潮流。還是老媽子夠底子,氣定神閑的說,那麼複雜的新東西我不會用的啦,人家要看的是老朋友,不是看新東西。

老媽回來後說,許多同學好像為了這個兩天的敘舊生活,特地去買了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卻不太善於操作,要拍照、找個檔案,手忙腳亂。許多人把時間都花在研究這些東西怎麼個玩法,而忘了問對方,這三十年你是怎麽過的?倒是老媽子還是年輕時的那麼熱心,處處關心人,主動和人交流。所以有的師長、同學便說:“你看來不只是樣子沒多大改變,個性也還是那麼可愛!” 老爸子聽後樂壞了,我卻很懷疑是不是老媽子自編故事,自我陶醉,看來又不像。

當然,老媽子是一個很溫馨的女性,沒有恥笑老同學的意思,反而贊賞他(她)們願意學習新東西。她說:“新科技看來很有趣,但需要一點時間才摸得熟。”我說,不難的,我正好要換新手機,這個舊機賣給你吧,附送無限時培訓課程,她說:“母子不講錢,送給老媽還差不多!” (鮮拿哥 2011年8月17日討論《蔣勳:過得像個人,才能看到美》)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31, 2021 at 9:49pm


莫迪亞諾《暗物質》


他清楚地感到,在確切的事件和熟悉的面孔後面,存在著所有已變成暗物質的東西:短暫的相遇,沒有赴約的約會,丟失的信件,記在以前一本通訊錄裏但妳已忘記的人名和電話號碼,以及妳以前曾迎面相遇的男男女女,但妳卻不知道有過這回事。如同在天文學上那樣,這種暗物質比妳生活中的可見部分更多。這種物質多得無窮無盡。而他只是在自己的記事本上記下這暗物質中的幾個微弱閃光。他見這些閃光極其微弱,就閉目思索,尋找能產生聯想的細節,使他能再現整體,但整體並未出現,只有一些片段,一些星塵。他真想投身於這暗物質之中,把斷掉的線索一根根接好,是的,要回到過去,抓住一個個影子,了解其來龍去脈。這是不可能的。於是,只有找到那些姓。或者名字。它們能起到磁鐵的作用,能再現妳難以弄清的模糊印象。它們存在於夢中,還是在現實之中?(莫迪亞諾《地平線》)


莫迪亞諾《青春咖啡館》

《參觀一套沙發的旅遊》

愛墾雲端藝廊: 戀戀·文物館

EVOCATIVE OBJECTS:THINGS WE THINK WITH

陳明發院士戀物體驗劄記·物件加速人的自我創造

EFFECTIVE STORYTELLING PROGRAMMES FOR MUSEUMS

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壹)——物與作品(1)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

阿蘭·波德頓《給工作一個讃》の 物流管理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