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3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May 1, 2021 at 4:26pm

陳明發·放慢腳步

根據加拿大名記者奧諾德(亦譯卡爾·奥諾黑,Carl Honore)所著作的《放慢腳步》(亦譯《放慢脚步去生活》in praise of slow )一書,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西方多國政府有意識地為他們的民間,制定政策抵制全球化經濟所帶來的漫長工作時間文化,而提倡在工作與私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奧諾德說:


“雖然削減工作時數,意味著少掙錢,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種代價是值得的。英國最近的調查顯示,渴望削減工作時數的人是渴望贏得彩票的人的兩倍。美國的類似調查也表明,在兩周的休假和兩周的額外報酬之間,選擇前者的人是後者的兩倍。

”在歐洲,選擇兼職工作(編註:馬來西亞一般稱“自由業者”、“打散工”,意思是沒有固定上班的職業)不再是恥辱之事,而是成為愈來愈流行的生活方式。1999年的調查發現,歐盟77%的臨時工選擇削減工作時數,以便有更多時間陪家人、休息或從事自己愛好的活動。(奧諾德《放慢腳步》【37】)

參考:

1 https://www.slowmovement.com/

2 慢讀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April 30, 2021 at 12:41am


陳明發《旅遊產品多元化》


這是一張拍攝於1953年的老照片,摘自網上,背景是檳城的遊泳池。這使我想起1976年中學畢業旅行,首度踏上檳榔嶼,參觀的景點除了傳統的喬治市市區、極樂寺、蛇廟、升旗山、關仔角、巴株菲冷宜,居然還包括檳城遊泳俱樂部!

對來自柔佛南部農耕鄉鎮的鄉下仔,雖然離開臨海的新山與新加坡,雖然僅有半小時車程,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欣賞到穿泳裝的沙灘女郎。雖然山城有的是河流,許多人都諳水性,可是去到那麼“正規”的地方,誰也不敢脫掉衣服就跳下泳池去。

不遊泳,泳池與池中的水也沒什麽好看,不看人還有什麽事做呢?

今天去檳城遊玩的男女,相信誰也沒興趣去參觀那遊泳俱樂部了,要玩水不去海邊也有水上樂園。看來旅遊產品是會不斷演變的。(30.4.2021)

Comment by 美食 庫 on April 8, 2021 at 2:08pm

这个玩法有看头。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April 5, 2021 at 9:37pm


鄭文輝: 那些年,我們同住柔佛玉射( Gerisik)

退休之後為了寫《新加坡:赤道小紅點》(38萬字已出版),把家裡的資料找出來,於是翻箱倒柜一番,卻無意中掉出了一張發黃的照片

那是一張1953年我小學畢業的群體照。這張照片卻使我的思潮墜入了回憶的深谷。

那一年,我們有16位同學一起在玉射培英學校畢業,我就是在這張照片中之一,小學畢業各奔東西去升學

到現在幾乎都斷了線,你們在何方?我們何時能再相聚?

                                                                (黑白玉射 1939年日侵前的玉射青年团)

(黑白新山。)

在那個年代,上個世紀的四五十年代,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反殖反英情緒高昂,到處兵慌馬亂

殖民地政府在玉射小鎮的後面建立了“新村",有許多居民就是在附近膠園裡“移民"進來的,我們這一群孩子就是在這種機緣下相聚在一起,一同有緣在培英學校同窗6年,也共同過苦難的日子。

為了各自志向和前途,大家各奔東西,我在報界工作四十多年;從吉隆坡的《虎報》、《通報》一直到新加坡的報業控股《新明日報》

從記者到總編輯到新聞培訓工作,輾轉已退休多年!現在唯一有聯絡並常碰面的,只有吳仲達,他和我同行,一直在吉隆坡擔任許多報章編輯及總編輯,現在也退休了。

培英學校是麻坡地區歷史悠久的小學之一,它創於1921年,創辦人是當時的華人僑賢戴金枝,首任校長是陳振炎

初建於港腳“大厝"的舊板屋內,大約有50名學生,教師的薪水及膳食費等,都由戴氏負責,學生則免繳學費。

到了1938年因學生人數增加,當時的董事長邱孝培發起了籌建新校舍,即目前的校址,當時有一間禮堂、4間教室和4間教員宿舍,還有籃球場,算是規模不錯了。

那一年是戊寅虎年,也正是我爸爸要娶我媽媽的那一年,我的清末秀才外公劉琛恰來玉射小住、“培英學校"4個字就是他親手寫的,鑲在舊校舍那半圓的大門框上,今日不知是否依舊在?

(黑白新馬長堤。)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April 5, 2021 at 9:37pm


昔日的“故鄉",今日卻變成了“他鄉"

玉射是我出生地,但我離開它近半個世紀,在這些年來我回去不到10次。但是當我回去時景物依舊、人事全非了。現在,我即使回去也已經沒有“老家",更找不到老同學、老朋友了!

說到“玉射"(Grisek)這個柔佛州麻河北岸的一個小鎮,它是在柔佛的“港主制度"發展起來的,這又是早期華人在馬來亞披荊斬棘墾荒,洒熱血、拋頭顱的一頁墾殖史!

據Garl A.Trocki在柔佛州檔案所搜索到的251張港主地契中,有一張是回曆1330年(即公元1883年;清光緒八年)寫著Gresek(玉射的另一個寫法)港主是Wan Cheng Wan應該是“袁財源"的潮語譯音。

由此可見,隨著潮人港主的開墾,玉射這地方也許比麻教市的開埠還要早一年。

港主制度是柔佛州天猛公依不拉欣有志開發柔佛,而於19世紀初在柔佛州推行的政策,並發出“開港准證"(Surat Sungei)給港主

而港主持有此證可以招收人馬開荒拓地,這塊港主所轄地,就叫“港腳"(Kangka),所以,在柔佛州有很多地方都叫“港腳"和某某港的。

18世紀末,柔佛州和新加坡開始種植胡椒和甘蜜。玉射在開港初期也是大量種植胡椒和甘蜜,因此在鄰近還有一個小鎮稱為“武吉甘蜜"(BukitGambier)。

事實上,玉射在港主開拓之前,印尼的爪哇人已經在這裡河邊岸落腳,他們多是來自印尼東爪哇三寶壠東部新埠頭府(Badjonegoro)極東的“錦石"(Grisek)新村

當17世紀時候,荷蘭人初到爪哇時就在這裡設商館稱“東印度公司",是荷蘭人在東爪哇的根據地,因此,“錦石"這地方也是爪哇感染歐風最早的地方

所以這裡的人民也很早就出海,有一些就來到了麻河的上游落戶,也把自己家鄉的地名Grisek搬到了這裡來,在地圖上,柔佛州就有好幾個地方稱Grisek的。

新加坡有一條街,從前曾是爪哇人聚居的地方也稱為Jalan Grisek。

“玉射"的地名來源就是這樣,過去有許多以訛傳訛,這是我作的考證,必須在此聲明一下並作糾正。

“夜來幽夢忽返鄉",昔日的“故鄉"今日卻變成了“他鄉"。

而他鄉在美好回憶中的碎片雖然一去不復返,卻是能堅實地留在我心底作永久的印記!

(脫稿於先母往生後的第十天, 7月24日,  2012-09-2012 星洲日報/星雲 - 活力副刊)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March 31, 2021 at 10:34pm


萧今·膠林之鄉一一砂益

砂益(Sagil) 位於東甲副縣以北七英里,於一九四八年緊急法令時期建立的。目前人口三千多人,九十巴仙以上是華人,其中福建,廣東人居多,同時,又以陳林鄭姓氏占多數。村民占七十巴仙以上是靠割膠為生,堪稱是個膠林之鄉。整個村的四週均是大園丘,計:南洛園,勿冷望園,淡那美那園,東甲園,小園主也不少,不過,這些小園主多半是自己割,少有僱請工人。村民為了載膠液及路遙關係,幾乎每一戶人家均備有一輛摩多單車,因此,形成了村內摩多單車特別多。


擁有三千多人偌大的一個新村,竟連一間供人娛樂的場所都沒有,因此,每當夜幕低垂傍晚時分,青少年不是聚集在兩個公共籃球場上玩球投籃比賽,不然就是聚坐在咖啡茶室品茗,高談闊論,有者索性去擺四方城,更有者結伴到離這裏七英里外的東甲去看電影。



村內沒有社團鄉團組織,只有聖約翰救傷隊的組織,也是村內唯一能提供較健康進步予青少年活動的團體。村內的青少年皆有一種互助友愛的精神,每當村人不幸仙逝,青年無不到場協助襄理事務如:搬桌椅,搭布蓬,采購物品等。發揮助人為樂的精神。


培育英才搖籃的啟群學校(下圖/網照),建設在村內的側旁,環境清靜幽雅,是個讀書的好地方,目前莘莘學子六百多,教職十八位,分上下午班上課。


南馬最高峰奧菲爾峰一一金山就在村後,宛似一巨人俯視整個新村。常有遠近人士攀上峰頂紮營露宿,欣賞日出和日落的美景及夜晚觀賞附近鄰區夜景。近來,政府曾耗資千萬元在峰頂裝置電訊臺發射站,同時由金山蓄水池起,開辟一條長達五英里多的柏油路直通山頂,目前工程仍在進行中,禁遊客攀登。

金山蓄水池,在奧菲爾山麓下,水源由山上多條支流匯集而成一大河,小於麻河,供食水予麻屬所有鄉市。蓄水池上風景幽雅美麗,綠草如茵。囿於食水關係,不允遊客作歷身之遊。



離村子三英里外的亞逸班那瀑布(上圖/網照),也是在奧菲爾山山腳下,是遊客常到的地方,每當周日或假期,來自外坡的遊客絡釋不絕地包租巴士,私家車前來爬山越嶺,欣賞那大自然風光,登上瀑布頂躍下湖池戲水,看那灌木叢林,聽那瀑布聲,蟬聲鳥聲混合奏出悅耳的《混合交響曲》洗滌煩惱,陶醉於大自然懷抱!
(取自《風雨故鄉情篇》/23-8-75 刊於星洲日報星雲版。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March 30, 2021 at 10:18pm


Panjang Yong·滿 媒介:鋼筆畫

麻坡(muar) 在福建話的諧音是“滿”,這個位於柔佛州的滿城,仍舊還留下一些舊面貌。麻坡橋下的左邊還保存著舊魚村,這裏可以看到靠岸排列滿滿的漁船。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March 29, 2021 at 11:08pm

李海倫: 吹吹海風·嘗嘗鮮·麻坡巴冬

6月21日, 2014

車開過麻橋進入香妃城——麻坡,經過一排排老店屋,美食就隱藏在那六條馬路裏。相信許多人通常只會逗留在城裏,赴一場美食盛宴就匆匆離開。

來自麻坡的朋友住在麻坡以南,離市中心約15公裏處的巴冬(Parit Jawa)。因朋友的關系讓我認識了這個漁村,並在腦海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都戀戀不忘。於是,我開始探索市中心以外的麻坡,那個你會想一去再去的地方。

3

悠閑漁村生活

巴冬是個極為樸實低調的小漁村,那裏悠閑的生活步伐讓她顯得從容。巴冬必去的地方是停泊著顏色鮮艷漁船的海口。一艘艘漁船的倒影映在平靜的水面,偶爾有魚遊過掀起一陣漣漪。吹著溫暖的海風,讓人好好地沈澱紊亂的思緒。這裏的漁村風光還吸引了不少畫家到那兒寫生,幸運的我還巧遇了一位麻坡畫家。

muar 4

當地漁民說漁船出海捕魚回來的景象非常漂亮,那是漁村才有的獨特風景。海口(Pantai Leka)旁有個小公園,大家可坐在公園的長椅享受靜謐的早晨。若是遇上退潮,飛鳥會停留在沼澤地尋找食物。傍晚時分,那裏絕對是觀賞夕陽的最佳景點。此外,公園旁還有觀景臺,您可登上觀景臺瞭望寬闊的海景。吹海風看海景對於當地人來說是如此稀松平常的事,讓我羨慕不已。

muar 1

候鳥過境

熱情的村民也會親切地打招呼,娓娓道來漁村的特色。從村民的口中得知,原來巴冬是候鳥過境的天堂。這裏的生態環境每年都會吸引大批候鳥,其中包括白鷺、燕鷗及其他候鳥。每年6月至8月為觀賞候鳥的最佳季節。一群群的候鳥在沼澤地慢條斯理地覓食,飽足以後在天空飛翔,非常壯觀。許多老馬識途的攝影師也會帶著攝影器材到巴冬拍攝難得一見的候鳥。

6

除了觀賞候鳥,這裏還是垂釣天堂。不少垂釣者帶著釣魚竿,坐在海口那條長長的走道釣魚。另外,漁村的新鮮漁獲讓不少人到巴剎選購鮮美的魚回家。盡管這裏的海鮮價格比起其他地方稍貴,但不損其美譽,識貨之人依舊慕名而來。不如走進巴剎選購海鮮,再拿到餐館烹煮。在這裏品嘗新鮮的海鮮,絕對讓你時而回味。

muar 3

阿叁魚的故鄉

不妨到附近的美食中心,那裏有多家著名的阿叁魚。這裏的阿叁魚有兩種煮法,一種為較辣的馬來風味;另一種為偏酸的華人口味。其實,兩種煮法風味都美味,采用新鮮魚肉才是這道佳肴的重點。巴冬人慣用魔鬼魚為食材,大型魔鬼魚的肉質較適合烹煮成阿叁魚。其實,在這裏隨意走都會看到阿叁魚的蹤跡。

此外,村裏的巴冬燒魚也吸引了不少饕客,更有獅城遊客專程到巴冬嘗鮮。朋友為我推薦的燒魚的確讓我眼前一亮,因為那有的確別於一般的煮法。巴冬燒魚的老板亞波烹調的辣椒燒魚,以潮州方式烹煮,讓魚更為鮮甜,有別於勁辣的燒魚,您還可嘗到魚的鮮味與綿密的肉質。

muar 2

百年廟宇

百年來守護著巴冬的翠美古廟一直香火鼎盛,並虔誠地供奉著清水祖師爺。古色古香的翠美古廟每年農歷3月和農歷8月都會舉辦廟會,並請來傳統藝人表演潮州戲曲與福建大戲。漁民都相信清水祖師爺庇佑著出海討生活的漁民,因此廟會期間足見他們對信仰之虔誠。

11

在村莊另一頭的武吉摩爾(Bukit Mor)名氣雖然不及充滿神秘感的金山,卻是麻坡人喜歡攀登的山。徒步登山的路線不算艱難,卻極具挑戰性。從油棕園進入登山的小徑,一直往上走。盡管不算簡易的登山路程,您依舊可見當地人踏著輕松的步伐登上武吉摩爾。

巴冬這個小漁村看似平凡,卻蘊藏著讓您想一去再去的魅力。或許是那裏的美食、風光、人情味,一直繚繞在我腦海。下次到訪,我希望可以再待久一些,好好地探索這個漁村。

14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