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品:沙巴丹南毛律人豐收節慶典
攝影家    :  北婆羅洲人文關懷攝影家劉富威

《愛墾敘事學慕課》推薦精彩文獻,歡迎學習: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4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April 28, 2021 at 1:00am


陳明發《創作是文化資本》

前陣子和一位玩微電影的朋友聊天。

他剛完成了一部有關原住民生活的微型紀錄片。

他說,很多年輕人都不了解,原住民原來面對著那麼多的問題。例如土地被搶、年輕一代沒有教育與就業機會等等。

他也說,他以年輕人的身份去了解、拍攝,然後呈現出那些社會現象,相信更容易讓年輕人接受那個故事。

他的結論是:讓十八歲的人,去向十八歲的人說故事,更容易引起共鳴。

我當然很同意他的說法。

另一方面,我也了解到,有些故事,雖然是十八歲的人說給十八歲的人聽的,但八十歲的人也一樣可以對有關故事產生共鳴。

只是,有的時候需要“加工”,用八十歲的人所可能建立聯繫的呈現角度、方式與細節,讓故事做二度的創作、表達。

所以,許多好故事都有所謂的“兒童版”、“少年版”、“成人版”或“十分鐘版“之類的不同呈現方式。

而原來的故事變成了一個可以再創作、多層多維度詮釋的“文本”。

今晚讀到雁南飛先生對甲木木佳作的獨特評論,想起好創作為什麼是一個社會的“文化資產”;因為它可能讓我們的鑑賞、體悟與創作的能力有所提升。

而且可能一再的“享用”,做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欣賞”,不必害怕會消耗殆盡。(原載:January 3, 2013 愛懇)

                                                                                    (Framing Photography Ideas)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March 17, 2021 at 11:37am


故事與莫名的病

二次大戰後我們也可以觀察到,當個體失去故事時會產生混亂及迷失方向;而當民族失去故事時,整個文化便會遭受莫名的病。(Ray & Anderson,2008:329)榮格派的分析師伍德曼(Marion Woodman)也這樣告訴我們:“沒有了故事,我們在個人的世界瓦解時,就無法回想起我們自己的身份” (見邱于芸著 《故事與故鄉~創意城鄉的十二個原型》,臺灣遠流出版社,2012年12月,65頁)

                                                                                       (Source:Carlo Zamora)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March 16, 2021 at 4:08pm


叙事藝術:個人風格

公元二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第一位榮獲此桂冠的華裔作家高行健說:“一千個作家可以有一千種不同的寫法,如果每個人都努力找尋自己最貼切的方法同別人區別開來。一個作家或一個藝術家的苦惱首先就在於這番找尋。藝術最忌諱重覆,重覆他人和重覆自己都同樣地不幸……。”

有關閱讀 》陳明發博士 《文創敘事技能系列 1》: 勝在自然

                                                          (What is Elocution by Kurt Hutton/Getty Images)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March 3, 2021 at 12:52am


莫迪亞諾《暗物質》


他清楚地感到,在確切的事件和熟悉的面孔後面,存在著所有已變成暗物質的東西:短暫的相遇,沒有赴約的約會,丟失的信件,記在以前一本通訊錄裏但妳已忘記的人名和電話號碼,以及妳以前曾迎面相遇的男男女女,但妳卻不知道有過這回事。如同在天文學上那樣,這種暗物質比妳生活中的可見部分更多。這種物質多得無窮無盡。而他只是在自己的記事本上記下這暗物質中的幾個微弱閃光。他見這些閃光極其微弱,就閉目思索,尋找能產生聯想的細節,使他能再現整體,但整體並未出現,只有一些片段,一些星塵。他真想投身於這暗物質之中,把斷掉的線索一根根接好,是的,要回到過去,抓住一個個影子,了解其來龍去脈。這是不可能的。於是,只有找到那些姓。或者名字。它們能起到磁鐵的作用,能再現妳難以弄清的模糊印象。它們存在於夢中,還是在現實之中?(莫迪亞諾《地平線》)


莫迪亞諾《青春咖啡館》

《參觀一套沙發的旅遊》

愛墾雲端藝廊: 戀戀·文物館

EVOCATIVE OBJECTS:THINGS WE THINK WITH

陳明發院士戀物體驗劄記·物件加速人的自我創造

EFFECTIVE STORYTELLING PROGRAMMES FOR MUSEUMS

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壹)——物與作品(1)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

阿蘭·波德頓《給工作一個讃》の 物流管理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

一支鉛筆告訴我的事

愛墾雲端藝廊: 戀戀·文物館


愛墾雲端藝廊: 中藥故事館

EVOCATIVE OBJECTS:THINGS WE THINK WITH

Comment by 慕課 庫 on January 26, 2021 at 4:37pm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April 13, 2020 at 10:27pm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uly 20, 2017 at 3:10pm


延續閱讀~~

華商精神數位內容
》》http://iconada.tv/group/hyr/forum/topics/hyr001

華商與一帶一路社會責任
》》http://iconada.tv/group/hyr/forum/topics/3600580:Topic:175604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