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韵是指族韵、情韵、节韵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40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5, 2021 at 5:30pm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1, 2021 at 11:39pm


熱門直播:非遺2020年助中國成功脫貧 (3)


2020一整年,全球讓冠毒-19鬧得天翻地覆,中國卻不僅迅速克服疫情恢復正常,而且還如期全國脫貧。秘訣?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如期而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助力文化扶貧、實現鄉村振興過程中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如何讓非遺融入百姓生活?光明智庫以一堂特別的“非遺公開課”,約請專家及非遺傳承人與您共同探討。

                           繡娘們在貴州錦屏縣三江鎮赤溪坪風雨橋進行刺繡技藝展示。新華社發


3. 非遺“老物件”,創新煥光彩

嘉賓: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劉魁立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 陳岸瑛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赤水竹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楊昌芹


光明智庫:非遺要想長足發展,不能做孤芳自賞的“老物件”,而是要與時俱進,融入數字化大潮。在成為文旅消費“新秀”的過程中,如何在傳承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生產營銷渠道等環節下功夫?

陳岸瑛:隨著國民教育的普及和提升,非遺傳承人的學歷普遍越來越高。年輕的傳承人大部分讀過大學,有的還是研究生畢業。培養傳承人應著眼於年輕人。一些技藝和業務熟練、文化素質高、有上進心的年輕人在短短一兩年內脫穎而出,成為非遺傳承發展的中堅力量,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

就傳統工藝領域而言,不少傳統工藝企業近年來發展勢頭向好,不僅設計研發出走進現代生活的傳統工藝產品,而且開始挖掘產品之外的價值,將工藝背後的無形文化價值轉化為品牌價值。傳統工藝企業一旦擁有了獨特的文化價值和品牌價值,就能與旅遊、教育、家居、服裝等行業跨界合作,產生品牌衍生價值。

在跨界合作的過程中,小批量手工生產有機會與大的產業對接,產生批量的產品和服務,如非遺體驗課、非遺特色遊、旅遊紀念品等。一些小而美的傳統工藝企業,完全可以通過與其他行業跨界合作形成更大的產業規模,使更多人受益。

劉魁立:非遺是歷史的積澱,但更重要的是,它是活躍在現實當中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們珍視這份遺產,尊重和保護這份遺產,感恩它給生活帶來的寶貴滋養。有些門類的非遺表現形式,例如傳統習俗、節慶活動等,是大家共同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是傳承人。有些門類的非遺,其傳承主體並非整個社會全體成員,而是有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承人。其他社會成員通過非遺活動的物質化成品,來欣賞和享用這份遺產的恩惠。這些成品隨時代而演進,其內涵自然也會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淘洗、琢磨、演進、發展。傳承是在保護非遺基質真實性的原則下進行的,但不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如果不回應現實需求,不順應今天的生活,這份遺產就會僵死。通過正規教育培養傳承人,通過旅遊、電商等方式傳播非遺,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楊昌芹:讓“老物件”有新活力,關鍵是要讓傳統技藝和現代審美習慣結合在一起。在非遺不“變味”的前提下,優化產品設計,促進產銷對接,尋求與市場需求的契合點,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到非遺傳承隊伍中來。手藝人不僅要會手藝,還要會設計,這一點很關鍵。我們希望跟一些高校對接,通過他們的設計課程來培訓傳承人。非遺雖是傳統的,但我覺得必須融入現代設計,才能開發出更多適合現代生活需求的產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銷往國外的產品受到很大影響,我準備試水網絡直播帶貨,把竹編更好地推廣出去。(来源:《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2日 07版)

前一篇:熱門直播:非遺2020年助中國成功脫貧 (2)

后一篇:熱門直播:非遺2020年助中國成功脫貧 (4)

Comment by Suyuu on February 19, 2021 at 1:17am

(日本女星新珠三千代(Michiyo Aratama)在小泉八雲同名小說改編,名导小林正樹於1965年導演的電影《怪談》中,演出《黑髮》一劇)


日本靈異小說作家小泉八雲 (1850-1904),原是愛爾蘭裔希臘人。初到日本做新聞採訪,一下子就被攝住了,決定入籍日本。在文化上從頭學習,终于成為著名小說家。

其代表作也是遺作《怪談》部分故事在1964年拍成電影,成了不朽的藝術作品。

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磁吸力,甚至能改變到來做客者的命運;市面上不是已經有《100個改變你的生活的目的地》之類的書刊嗎?後新冠病毒時期要再造地方、振興地方,從在地故事資源著手吧?先來和小泉八雲打個招呼吧~~

櫻花之美與妖異之魅──小泉八雲和他的《怪談》(上)
櫻花之美與妖異之魅──小泉八雲和他的《怪談》(下)

Comment by Suyuu on February 11, 2021 at 10:42am


王婉容《再現與重塑地方感》

在全球商品化、虛擬化、都會化的當代社會中,“地方感”的失落、追尋和重構,是全球在地居民可以重新安身立命,找回現象學上生命存有價值的重要基礎。而地方感的再現與重塑,透過全球各地古蹟保存、都市再造、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具體的規劃、建設和推行,或是想像與記憶交織的藝術和文學再現,形成如同文化地理學家哈維(David 
Harvey)所說的:“想像的地方,烏托邦思想,以及無數人民的慾望,都在激活政治上扮演了要角。”(Harvey 1996:306 / 見王婉容,2013,再現與重塑地方感的老人回憶劇場展演―以香港、新加坡及台灣為例,《戲劇學刊》第十七期,頁7- 36(民國一○二年),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TAIPEI THEATRE JOURNAL 17(2013): 7 - 36)

Comment by Suyuu on February 7, 2021 at 10:35pm
Comment by Suyuu on January 26, 2021 at 8:58pm


借鏡日本地方創生經驗


日本藉其創新與設計力導入地方產業與帶動地方再發展的地方創生經驗, 針對現階段地方特色產業所面臨的問題缺口,提出幾點改善現階段城鄉人口差異及掌握潛在市場商機的政策建議,作為未來政府與民間在相互合作、制度擬定及掌握商機的參考依據,達到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與民眾需求問題改善的目標。

日本安倍政府在2014年9月提出"地方創生"政策,創建了"城市‧人口‧工作創生本部", 將地方創生提升至整體國家戰略層級,以微型地方、跨域、多樣性共生為發展主軸,建立"地域、人才、工作"三者正向循環。此外,透過日本國會追加預算與發放緊急交付金的方式,推動日本各鄉鎮市的地方產業與永續經營之規劃行動,將地方創生政策付諸實行;為推動地方創生,安倍政府陸續提出地方創生版的三支大箭,分別為情報支援之箭、人才支援之箭、財政支援之箭。(蔡鳳凰,借鏡日本經驗發展我國地方特色產業)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anuary 26, 2021 at 8:23pm


2015年臺灣特色的地方創生計畫


藉由盤點各地方“地、產、人”的特色資源及“創意、創新、創業、創生”等板塊推動的方式,形塑以地方創生產業策略為主軸,透過四大策略方向(如:整合設計人力資源、盤點區域特色資產、媒合跨界合作平臺、創生能量國際化),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以期能達到推動文化、產業、觀光等產業,引導青年人才返鄉的目標。但是,這項計畫並沒有出現顯著成果,這或許與政府預算經費的因素有關,抑或是與整體規劃並沒有太多地方政府及在地企業的參與有關。
(蔡鳳凰,借鏡日本經驗發展我國地方特色產業)

Comment by Suyuu on January 25, 2021 at 10:30pm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anuary 4, 2021 at 9:11pm


陳明發《中國特色小鎮》


為擴大內需與提升產業,中國從2014年開始推動“新型城鎮化規劃”,全國各地由此出現了數以千計的“特色小鎮”,其發展引擎,主要由地產、文旅、科技、工商與原產等要素組成。到目前為止,論成績,從最優秀到最失敗的案例都有。唯教育主題,被認為是投資者的“新藍海”。
(見:《教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案例及契機》http://www.ciia-if.org/News/20181029161833_2674.html 4.1.2020 瀏覽)

Comment by Suyuu on January 1, 2021 at 5:40pm


劉半農《一個小農家的暮》


她在竈下煮飯,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剝剝響。
竈門里嫣紅的火光,
閃著她嫣紅的臉,
閃紅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銜著個十年的煙斗,
慢慢地從田里回來,
屋角里掛去了鋤頭,
便坐在稻床上,
調弄著隻親人的狗。
他還踱到欄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頭向她說,
“怎樣了——
我們新釀的酒?”
門對面青山的頂上,
松樹的尖頭,
已露出了半輪的月亮。
孩子們在場上看著月,
還數著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兩,……”
他們數,他們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見劉半農《揚鞭集》)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