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之光:解構與生成—後現代哲學從德里達到德勒茲(7)

另一個人物是吉爾斯·德勒茲(1925-1996),法國哲學史家。


(一)欲望—機器


1.把欲望作為一架生產機器,即“欲望——機器”(desiring-machine)。

欲望是類似於工廠那樣開工和生產的物理的、機械的過程,“除了欲望和生產,什麽也沒有”。

2.身體是欲望的載體,身體的每一處都分佈著“欲望——機器”的動力和燃料,它既感受到欲望的無序的擴張,又感受到欲望在某一器官的集中。

 

3.身體既接受“欲望—機器”的推動力,又受它的反作用力。欲望的生產既有開工,也有間歇;後者也是欲望生產的必要環節。欲望為了主體自身而潛抑。

他認為,我們人轟隆轟隆像機器一樣,欲望來了歇一下,欲望又來了又歇一下,就是每天都處於開工與間歇的過程。


(二)精神分裂的分析


這類後現代主義與精神分析有什麽差別?

精神分析還是以人為本的,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而精神分裂分析是要超越弗洛伊德,所以他指責弗洛伊德為下意識制定了俄狄浦斯情結這樣的固定模式。


1.下意識是對自己和父母個性的無意識,但下意識並非毫無意識內容,它對個人的社會地位和政治身份仍保持著清醒的意識。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下意識是兒童,原始人,他認為,這是具有階級政治的意識。

2.下意識不是兒童或原始人,而是精神分裂者更接近於下意識狀態,他們才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對象。

3.對精神分裂症所做的理論分析的目的不是為了疹治,而是為了解放,即把精神分裂症作為解放的力量。


這個時候,精神病還是病嗎,不是了,精神病者是瘋狂社會的正常人,這種思維同福柯的思維相比更極端。


3.1精神分裂者拒絕社會認可的正常的意義,因此社會也拒絕了他。

3.2精神分裂狀態中的意義是永不休止的流動,在不停止地創造意義,這種狀態比正常狀態更接近於“真正”的意義。

那精神病患者每一每刻都是在撒播,每時每刻都是在創造意義,這種狀態,他認為恰恰是最本真的狀態。你怎麽說這是病呢?

 

3.3 精神分裂狀態更接近於“欲望—機器”的運轉。


他提出精神病患者不是病人,他們是正常社會的瘋人,是瘋狂社會的正常人,他們只按照自然欲望機器生產和生活,是一群無產者、復仇者、資本主義的掘墓人。

他對這些賦予政治意義,後現代主義有一點,他是反政府主義者,他們是對現代資本主義對抗里面比較強的一類人,他們說,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里,現在誰是革命力量,那就是這些人。瘋狂社會的正常人,才是革命的力量。

我們把他們看作成了瘋人,但其實他不瘋,他是真正的意義,別人意義不是真正的。


(三)資本主義批判。


1.資本主義的發展是由欲望的生產向欲望的潛抑的轉化。如果說,資本主義前期是精神分裂的社會,那麽,資本主義後期就是對精神分裂加以治療和制止的社會。

原來的話,還是有精神分裂者的特點,是個革命者,後來呢,你反過來對這批革命者加以修理治療。


1.1當然,資本主義在歷史上曾是非常革命的力量。它是對原始的和封建的部落社會的徹底否定。

1.2但是,資本主義建立了現代國家、家庭和交往方式,重新建立了意識形態。它的作用是壓制欲望擴張,操縱欲望的生產,把欲望變成剩餘價值。

2.資本主義後期關於正常人的標準是通過精神分析學說而建立起來的。

弗洛伊德起到了幫兄的作用,精神分析學家是善於修理和料理“欲望—機器”的機械師。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