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3)

二、敘事典範對傳播學術研究的可能貢獻

延續過去主張(如臧國仁、蔡琰,2013, 2014; Fisher, 1987),本文建議改以「敘事論」為傳播研究之另一典範,乃因在如今網路盛行時代,任何人均可透過如口語、文字、音樂、繪圖、影像等不同媒材而在網路或社群媒介講述、轉述並再述同一故事,且這些相同故事之不同文本也可經「 改編」或「重置」後與不同閱聽眾「互文參與」 (intertextual engagement;石安伶、李政忠,2014,頁 6)。

舉例來說,蔡琰、臧國仁(2012)即曾討論「圖像」與「文字」等媒材如何相互建構新聞故事又如何共同再現新聞事件之情境,因而發現兩者各有獨立論述功能,如在同篇報紙新聞報導中可以「文字」述說事件發生經過但以「圖像」展示事件內容與細節;此一現象已非傳統以文字為主的資訊式傳播理論所能解釋。


兩位作者認為,「圖文共同合作得以展示故事的不同面向,如文字負責再現【事件發生之】先後經過,新聞圖片則顯示現場某些靜態細節。最終二者共同合作讓讀者『對眼前一幕感觸良深』,但文字或圖片究係何者真正『讓人感觸良深』則為尚待驗證的競爭關係」(增添文字出自本文,黑體則出自原文,頁 113),顯然「圖」與「文」不同媒材間的「跨媒性」表現猶待更多延展與深究。


江靜之近作(2014,頁 48;添加語句出自本文)曾進一步檢視了電視新聞「如何【兼而】使用口語、圖/影像、音樂等多媒材呈現全球暖化故事」,發現電視新聞報導者固以口語敘述方式建立了故事的內在連貫性,影像之功能則多在強化新聞結構與權威性並提供有力、動人又簡單的訊息藉此引發觀眾情感與同理心。


至於口語旁白,江靜之(2014)認為其作用似在賦予消息來源發言的正當性並將其型塑成「發現問題者」再以影像補充「問題畫面」,顯然不同媒材間(如該文觸及之文字、影像、旁白口述、背景音樂等)之功能有異卻猶能相互強化,與上述蔡琰、臧國仁(2012)所論接近。


另有陳順孝(2013,頁 3)曾以輔仁大學教學實驗媒體《生命力新聞》為例,討論網路新聞如何運用多媒材、超連結、混搭、互動等特性,其研究發現有下列幾項:「問題意識、內容規劃仍是【網路新聞】報導核心」、「網路敘事結構和傳統敘事結構並無太大差異」、「超文本的運用可以提升新聞嚴謹度」、「多媒材、混搭、互動,豐富了新聞表現形式」以及「網路媒材各有適用和不適用範圍,必須充分了解特性,才能運用得宜」(出自陳順孝,2013,頁 1,添加語句出自本文)。


由以上所引文獻觀之,傳統資訊論之傳播理論發展時期約在上世紀中期,其時猶是文字獨大而影音新起的社會,如今則文字、圖像、影音各領風騷且相互混搭,再以其時獨尊「傳播效果」( communication effects;如 Schramm, 1954)的傳輸傳播模式討論網際網路時代之「眾生喧嘩」現象顯有不足。


如Jenkins、Ford 與 Green(2013, p. 2)即曾如此描繪這個世紀始才出現的「媒介地景」(media landscape):「…【傳播流程】不再視公眾為接收訊息的消費者而是塑造、分享、重新框架並也再次攪拌媒介內容者,這種現象前所未見且…在廣大社區與社群將訊息傳送超越各自的地理近鄰。這是一種『參與式的文化』…」(添加語句出自本文)。


換言之,如今媒介地景早已與前大異其趣,傳播內容正不斷以「跨媒介形式」快速流轉,無法再套用傳統單一訊息發展模式來說明這種新的媒介、新的訊息流通方式與新的媒介內容。


正如 Page 與 Thomas(2011)所言,自 1980 年代以來的眾多嶄新科技發展早已引發了「敘事革命」(narrative revolution),以致「新敘事」正透過不同形式的「新媒介」而產生了「數位敘事學」(digital narratology)的新研究領域。4


4 在系統功能語言學領域,近年來已有針對多媒材文本進行「多模態分析」
( multi-mode analysis ) , 如 Kress 與 van Leeuwen (1990/2006); O’Toole (1994/2011); Martinec 與 van Leeuwen (2005) 皆屬之,這些分析策略可用之於有效分析多媒體文本。

原題: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兼論新科技對傳播學術思潮的可能影響*
出處:新聞學研究‧ 第一三一期 2017 年 4 月 頁 1-48
投稿日期:2015 年 7 月 26 日;通過日期:105 年 5 月 23 日。
* 本文初稿與完稿之內文調整幅度頗大,第一與第二作者貢獻度有別,因而次序對調。作者衷心感謝兩位匿名評審之耐心與建議。
** 蔡琰為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e-mail: yean@nccu.edu.tw。
臧國仁為政治大學新聞學系退休教授,e-mail: kjt1026@nccu.edu.tw。
本文引用格式:蔡琰、臧國仁(2017)。〈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兼論新科技對傳播學術思潮的可能影響〉,《新聞學研究》,131: 1-48。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