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席勒《敘事經濟學(上)——敘事的傳染模型》

摘要:本文考察與經濟波動有關的敘事流行學。人類大腦總對敘事非常敏感,無論敘事是否屬實,都會用來證明行為的合理性。故事促使人的行為與其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和需要相聯系。敘事如病毒般傳播擴散,甚至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經濟影響。盡管敘事是人性的深刻反映,但很難用科學的方法加以研究,但定量分析還是有助於加深對其流行的理解。

 

引言


就敘事經濟學而言,本文指的是對流行敘事傳播與動態的研究,特別是那些與人情味和人類情感有關的故事及其變化,通過對它們的研究來了解經濟波動。例如,蕭條是這樣一段時期,許多人決定削減開支,將就使用舊家具,推遲開辦新企業,延緩招募新員工,或是對政府財政持保守態度。作為對蕭條本身的反應(反饋),他們可能作出上述任何一種決策,但要理解蕭條為何發生,單有反饋理論還不夠。我們必須考慮下述可能:有時蕭條惡化的主要原因同特定故事敘述的流行度和生動性有關,而不在於經濟學家熱衷建模的純粹經濟反饋或乘數效應。

應對經濟學領域加以擴展,認真地對流行敘事變化進行定量研究。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證明敘事變化導致經濟波動的控制實驗。我們不能輕易證明敘事變化和經濟結果之間的聯系並非都是從經濟結果到敘事變化的反向因果關係,但確有真正的控制實驗表明,在營銷(Escalas,2007)、新聞(Machill等,2007)、教育(McQuiggan等,2008)、衛生干預(Slater等,2003)、慈善(Weber等,2006)等領域,人們對敘事反應強烈。

本文旨在描述我們所知的敘事以及人類心智的偏好如何為其所吸引,考察人們也將敘事視為總體經濟的主要外生衝擊、具有同等重要性的理由。本文擴展了我和George Akerlof(Akerlof & Shiller,2009、2015)以及我本人數十年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的深度和相關文獻的涉及廣度都有大幅增加。


當然,除太陽黑子以外,經濟學中幾乎沒有什麽是真正的外生變量,但新敘事通常可視為起因新息①,因為每一件敘事都源自個人內心(或是一些人的合作產物)。

Joel Mokyr(2016)將這樣的個人稱為“文創者”,並將這一概念追溯至大衛·休謨(1742):“凡取決於少數幾個人之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之於偶然,或歸之於某種隱秘未知的原因;而起因於大眾之事則常可用確切已知的原因作出解釋”②。

這裏我將介紹關於“少數人”影響的一些想法,提供一類數學模型來刻畫有關敘事路徑的一些已知決定性因素,並對敘事動態進行量化。同時,我也會考慮敘事如何增強我們對重大經濟事件的理解,這些事件包括:1920—1921年蕭條,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2007—2009年大衰退,以及恰巧位於2016年總統選舉一連串敘事之後的當下。

描述投机泡沫的是另一种特殊的流行病学模型。由于模型中随时间推移生成的是光滑路径,投机性资产价格本身一般不宜直接构建在模型中。

新息,信號處理過程中的一個概念,對於濾波而言,新息是對應於以往的信息序列,是更新了的信息序列。

2 休謨,張若衡譯.休謨政治論文選[M].商務印書館,2012,

Views: 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