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威仁《不存在的幽靈文類~「散文詩」定義再商榷》(下)

所以,渡也非常清楚說明了「散文詩」的主從關係,主體是詩,散文只是一種形式,若將羅青的說法一同觀察,這種散文的形式,應該指的是結構面的分段形式,而非韻律上的表述形式,畢竟從韻律上它還是必須是「詩」的,而非散文那種「敘述性」的韻律。按此,或許可以這麼說,「散文詩」是一種以分段結構作為書寫概念而呈現的詩,羅青以「分段詩」來取代「散文詩」的說法,我反而認為這樣的說法更能說明「散文詩」的定義。 

當然,按台灣散文詩研究學者陳巍仁與詩人蕭蕭的論點,認為有些散文詩只有一段,有些分行詩卻又刻意分段,其實對於這樣的質疑,我認為可以修正或者重新詮釋羅青的觀念,基本上就算散文詩只有一段,仍然屬於分段的形式,另外分行詩的分段,其實在概念上與散文詩所用的分段形式仍有不同,分行詩的分段仍然以「句子」(行)作為書寫的思考方法,但散文詩的分段其實是用「段落」(塊)作為書寫思維,因而羅青以分段詩取代散文詩的說法,其實是精準的,同時與渡也的觀念相互呼應,反而更能釐清「散文詩」這個混沌不清的文類。

 

至於「分段詩」該怎麼寫,其實從瘂弦、商禽、蘇紹連至李長青、王宗仁、曹尼等人都有各自不同風貌的示範,至於有沒有小說化的企圖,或是哲學的傾向等等,這都只是一種表現方式,「分段詩」不一定只能敘事,同樣可以藉此抒情,只不過「分段詩」在書寫時,更能夠容納一些詩歌韻律「散化」或者「敘述化」的空間,往往有些詩思,用分行處理未必能達到作者的想像,那時若能換成分段的方式,有可能產生敘述式的詩境,達到「分行詩」無法傳遞的情韻,「分段詩」本質上還是「詩」,就單句的構成而言,還是必須以詩的思考出發。 


「分段詩」的韻律與結構其實比「分行詩」更難處理,因為既要保有分行詩的詩境與詩意,又不能像分行詩一般讓意象之間的距離產生高度的跳躍或斷裂,在寫法上必須更加注意,尤其是那種斷續之間的掌握。

對我而言,我在書寫分段詩時,詩題上都不會刻意標明是「散文詩」,因為我認為詩可以用分行、分段、圖象、實物等不同的表現方式,所以我書寫不同主題時,會採取相應的形式結構,產生不同的韻律節奏,有些詩作我會想用分段的方式處理,形成一種塊狀的閱讀,而不只是單純行與行之間的跳接與連繫而已。我覺得過去以散文詩名家的詩人,有些敘事性極強的作品,可能更向散文靠攏,尤其是類小說的寫法,那些作品,我們是否也可以說是「極短篇散文」或是「詩散文」?按此不就變成了上述莫渝對於「散文詩」最寬泛的定義嗎?

 

因而「分段詩(散文詩)」到底應該是什麼?又該怎麼寫?我認為無需去問這個問題,只要作品是詩,以詩句構成整體,那麼分段或分行,或長或短,都只是一種表現方式,只要能夠將「語言文字意象」、「韻律結構節奏」、「內容情感哲思」視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完成度最高的應該是正三角形,也就是等邊三角形。

換言之,一首詩是否能達到高完成度,就必須把三者之間的關聯性拉到對等的位置,哪種主題內容,就應該採用哪種型式的語言或文字,運用哪種韻律與結構,這與行數多寡以及表現形式無關,若能將完成度視為寫每一首詩的觀念與標準,那麼就不會產生文勝於質、質勝於文、情溢乎辭、辭溢乎情等問題與現象。同時,無論它以「分行」、「分段」或者「圖象」等哪種「詩」的形式展演,只要三個頂點對應得當,就是一首佳作,次文類的區別又有什麼意義呢? (2017年5月22日)

Views: 5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