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西方哲學史》28 の 柏格森(12)

柏格森的綿延說和他的記憶理論有密切關聯。按照這種理論﹐記住的事物殘留在記憶中﹐從而和現在的事物滲透在一起﹕過去和現在並非相互外在的﹐而是在意識的整體中融混起來。他說﹐構成為存在的是行動﹔但是數學時間只是一個被動的受容器﹐它什麼也不做﹐因此什麼也不是。他講﹐過去即不再行動者﹐而現在即正在行動者。但是在這句話中﹐其實在他對綿延的全部講法中都一樣﹐柏格森不自覺地假定了普通的數學時間﹔離了數學時間﹐他的話是無意義的。說“過去根本是不再行動者”﹙他原加的重點﹚﹐除了指過去就是其行動已過去者而外還指什麼意思呢﹖“不再”一語是表現過去的話﹔對一個不具有把過去當作現在以外的某種東西這個普通過去概念的人來說﹐這話是沒有意義的。因此﹐他的定義前後循環。他所說的實際上等於“過去就是其行動在過去者”。作為一個定義而論﹐不能認為這是一個得意傑作。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現在。據他講﹐現在即“正在行動者”﹙他原加的重點﹚。但是“正在”二字恰恰引入了要下定義的那個現在觀念。現在是和曾在行動或將在行動者相對的正在行動者。

 

那就是說﹐現在即其行動不在過去﹑不在未來而在現在者。這個定義又是前後循環的。同頁上前面的一段話可以進一步說明這種謬誤。他說﹕“構成為我們的純粹知覺者﹐就是我們的方開始的行動……我們的知覺的現實性因而在於知覺的能動性﹐在於延長知覺的那些運動﹐而不在於知覺的較大的強度﹕ 

過去只是觀念﹐現在是觀念運動性的。”由這段話看來十分清楚﹕柏格森談到過去﹐他所指的並不是過去﹐而是我們現在對過去的記憶。過去當它存在的時候和現在在目前同樣有能動性﹔假使柏格森的講法是正確的﹐現時刻就應該是全部世界歷史上包含著能動性的唯一時刻了。在從前的時候﹐曾有過一些其他知覺﹐在當時和我們現在的知覺同樣有能動性﹑同樣現實﹔過去在當時決不僅僅是觀念﹐按內在性質來講同現在在目前是一樣的東西。可是﹐這個實在的過去柏格森完全忘了﹔他所說的是關於過去的現在觀念。實在的過去因為不是現在的一部分﹐所以不和現在融混﹔然而那卻是一種大不相同的東西。

 

柏格森的關於綿延和時間的全部理論﹐從頭到尾以一個基本混淆為依據﹐即把“回想”這樣一個現在事件同所回想的過去事件混淆起來。若不是因為我們對時間非常熟悉﹐那麼他企圖把過去當作不再活動的東西來推出過去﹐這種做法中包含的惡性循環會立刻一目了然。實際上﹐柏格森敘述的是知覺與回想––兩者都是現在的事實––的差異﹐而他以為自己所敘述的是現在與過去的差異。只要一認識到這種混淆﹐便明白他的時間理論簡直是一個把時間完全略掉的理論。

Views: 4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