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瀚·洪席耶的《感性分享:美學與政治》(6)

對此,Rancière寫道,某種對哀悼思想的哀悼,某種哀悼的哀悼:「由此開始,後現代主義乃陷入了債務與重新彌補現代性思想的巨大和諧之中。崇高間距的場景也即將概括各種磨難或原初間距的場景:諸神的海德格式隱退、佛洛依德的那無法化約的死亡驅力和無法象徵化的客體;絕對他者的聲音宣告著再現的禁令 ;對父親的革命性謀殺。後現代主義乃變成了無法再現/無法論述/無法彌補(l’irrpresentable/intraitable/irrachetable)的巨大輓歌,譴責著人的人性的某種自我解放的理念的現代愚癡及其在集中營中那無法避免也無法禁止的實現。」18

前衛藝術論點與政治主體性

最後Rancière則提到了前衛政治的理念。事實上,Rancière說,前衛的論點乃提供了使得美學和政治連結的某種政治主體化的理念,它那強調新穎性的藝術理念和某種對於政治方向理念的謀畫。這首先乃是前衛的流派對於歷史進行閱讀、診斷並定義政治運動方向的理念,以及依據席勒的模型,對感性以及某種即將到來的生命形式進行發明,並將「政治」(la politique)轉變為某種對生命的完全計畫的理念,某種美學革命所提供給政治革命的真正資源。尤其,Rancière指出,種種黨派和美學革命間混淆(confusion)的歷史也正是提出改變的「必要狀況」的大寫政治主體性理念(元政治理念)和某種對於即將到來的感性生命進行創造的想像虛擬性(後設政治)間的某種混淆或對峙的歷史,某種在前衛的美學革命和運動方向、策略的理念間所進行的政治前衛的理念分享的歷史。

  1. 諸機械藝術與匿名者的科學美學提倡

而在第三章中,Aspe和Combes則向Rancière提出了他在〈無法遺忘〉(« L’ inoubliable »)這篇文章中所提及的「機械」藝術(攝影和電影)和(年鑑學派)「新史學」誕生間的某種同時性(simultaneity)是否也賦予了無名的大眾某種程度的可見性(visibilité)的這個問題。在〈無法遺忘〉一文中,透過了對於法國導演克里斯.馬克(Chris Marker)和「梅德韋金集團」(Medvedkin Group)、法洛奇(Harun Farocki)、蘭茲曼(Claude Lanzmann)、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和馬拉美等作者的討論,Rancière提到,電影被發明並逐漸意識到自己作為某種藝術的專屬力量(以福樓拜為例,某種對不確定的意義或無意義的意義進行自然表現的力量)和表現性的時代也正是某種與官方書寫,與官方歷史,與大人物的歷史,與事件史與編年史對抗的歷史的「新科學」(science nouvelle)或「新史學」出現的時代。

18 Jacques Rancière, Le partage du sensible: esthétique et politique (Paris: La Fabrique-éditions, 2000), p. 43-44.

Views: 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