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華裔:風雨飄摇百年路(1)

第一章·中國人移居南洋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從北極圈的阿拉斯加到南美的阿根廷,從歐洲平原到美國的內陸腹地,到處都可以見到華人的蹤影。有一句相當流行的話“海水到處,就有華人”,生動地反映了這個現實。海外華人的總人數多達二三千萬,他們分屬不同的國家,能熟練地掌握和使用居住國的語言,但許多人還能講華語(中國的普通話)和中國的一些方言,還保持著中國的傳統習俗,並且有眾多的親朋是中國人。有些華人經濟實力雄厚,有的在科學教育領域嶄露頭角。


他們的成就,他們的傳統美德,博得了世人的贊羨。他們的今天,已廣為人們所熟知;相對來說,他們的過去,人們就不都那麽清楚了。各國華人的祖籍國是中國。他們自己,或者是他們的先輩,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從中國故土起程,循著不同的路線,以不同的方式,年復一年,歷盡艱辛,散佈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他們有相同的辛酸血淚、不同的奮斗歷程。有一位華人作家這樣寫道:“……感謝我們的祖先,沒有他們當年的刻苦耐勞,就沒有今日的繁榮美麗。每一塊磚瓦,每一根木頭,哪有不沾染祖先的血汗。”


南洋,即東南亞地區。這個地區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和印度兩大文明古國海上交通必經之地,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兩國的影響很深。中國和南洋的友好關係與和平交往可以上溯到久遠的古代。

伴隨這種聯系和交往,中國人開始踏上去南洋的道路,並有些人在那裏定居下來。定居在外國的中國公民,就是華僑。不過,“華僑”一詞是19世紀末才出現的,在中國古書中,華僑被稱作“唐人”、“北人”等等。在歷史上,南洋是華僑聚居的地區。這本小書要講的是南洋華僑的歷史和故事。



第一節·古代華僑移居南洋


1840年鴉片戰爭後的100年間,中國人,主要是東南沿海省份的勞動人民,大規模出國謀生,每年平均在10萬人以上,累計出國人次超過1000萬人,足跡遍及全世界,形成了“海水到處,便有華僑”的格局。 

中國人在鴉片戰爭後大量移居國外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由於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自然經濟被破壞,大批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處於極端的貧困之中,為尋求生路,不少人飄泊異鄉。第二,西方殖民主義者為了掠奪東南亞和其他殖民地的資源,加快了對這些地方的開發。特別是19世紀後期,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開始了向落後國家進行資本輸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特別需要來自中國的勞動力。


在殖民主義者眼中,中國人不僅是廉價的勞動力,而且是“不持武器而又勤懇的民族”,有較高的勞動技藝,這是礦山開採、園丘種植、公共設施的修築中不可缺乏的。因此,他們大批招誘中國人出國。

此外,華僑的大規模出國,和清政府政策的改變也有很大的關係。清初承襲明朝的“海禁”政策,將出國視為大逆不道,一律禁絕,如有私出,要治殺頭之罪。鴉片戰爭後,隨著《北京條約》(中英政府於1860年10月24日簽署8)等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清政府被迫廢除“海禁”政策,使西方資本主義在中國掠奪勞動力合法化,這也是形成華僑大規模出國的重要原因。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