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偉譯 傑夫·格林伯格·這塵世的羈絆(4)

這是根源於心理分析的巨大理論,它似乎能夠解釋人類的很多行為。

 

貝克爾說服我們相信死亡意識在人類行為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們將這些觀點納入到恐懼管理理論中,並將其引入心理學領域。我們向《美國心理學》雜誌投了論文,解釋了這個理論,並解釋了它如何闡明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和心理學中的很多問題。編輯和評閱人對這篇論文不以為然,有一篇評閱意見只有一句話,“毫無疑問,無論是活著的還是死去的,任何一位心理學家都不會覺得這篇文章有趣。”(你認為至少死去的人可能會感興趣。) 

這樣的評論沒有指明評閱人不喜歡之處何在,但我們猜想他們的反應可能與該理論的兩個方面有關:首先,它關心的是死亡的必然性這個嚇人的話題;其次,這個根源於心理分析的龐大理論似乎有助於解釋人類行為的很多方面。自從20世紀50年代反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之後,學界心理學家就一直對龐大理論充滿疑慮,指控這些理論無法驗證,不夠科學。在與期刊協商,並解釋了對本論文的批評缺乏合理性之後,一位飽受批評的編輯非常友好地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的觀點或許有值得欣賞之處,但我們需要獲得新證據才能得到本領域的“有效認可”。

 

對任何理論,我們都沒有接受可證偽論證。那總是能夠引申假說和開發出可驗證方法的問題。但是,要在這個龐大理論上獲得實證性證據支持並不容易。我們想到了三個基本假說,現在已經得到包括偏見、民族主義、政治偏愛、經濟學、藝術、市場營銷、消費主義、環境保護、法律決策、攻擊性、體育成就、愛情關係、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等眾多領域在內的一千多篇發表的研究成果的支持。讓我們首先將焦點集中在死亡顯著性假說上。 

如果對死亡的擔憂是靠世界觀和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的信仰來管理的,那麼提醒人們他們可能要死掉---讓死亡變得顯著---就會強化他們的防禦機制來為自己的世界觀和按照那種價值觀生活的努力辯護。我們首先測試了這種死亡顯著性假說,請市法院法官在假設的案例中判定被指控賣淫者的保釋金份額,材料里包括做出這種判斷通常可以獲得的所有相關信息。如果保釋金數額很小,這位女性就能在審判之後從監獄釋放,如果數額很高,她就可能一直呆在監獄直到法庭宣佈的日期屆滿。我們的推理是,法官的工作是確保世界觀價值觀的破壞者受到懲罰,所以如果事先提醒他們自己必然死亡,他們給出的懲罰就應該特別重。所以在我們給法官的案子中,有一半案子附加了簡短的問卷調查,要求他們在考慮案子之前回答有關死亡的兩個問題。被提醒自己死亡的法官判定的保釋金是455美元,而沒有被提醒死亡的法官判定的保釋金則是50美元。這就支持了我們的假設。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