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別讓農民不食人間煙火(2)

桃李杏柿棗梅櫻,繞村四季花果香。一般農家房前屋後都要栽植多種果樹,一是自用方便,二是美化環境。但一些地方卻要求整齊劃一,要麼全村都種常青樹,要麼全村都種栽一種果樹,農民沒有選擇權,不僅造成景觀單調乏味,也使人們多品種多口味的水果需求化為泡影,即采即食,新鮮方便的生活方式煙消雲散。 

裊裊炊煙,依依鄉情。炊煙是鄉村的獨特景觀,一曲經典的《又見炊煙》,勾起無數人的鄉戀鄉情。但凡人居處,皆有炊煙起,有炊煙就有熟食,而吃熟食是人和其他動物的重要區別。進入農業文明以來,人們以農作物稭稈燒煮食物,然後把焚燒後的灰燼還田做肥料已成習俗。這是處理農作物稭稈除餵養牲畜之外的第二條途徑,這種生活方式造成的空氣汙染,比起壓茬稭稈無處堆放帶來的環境汙染可謂微乎其微。而今一些地方卻下令不準燒柴草,只準燒天然氣。農民說,這真是不食人間煙火,要成仙了! 

 

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農民拍手稱快,但好事一定得辦好,上述種種,究其原因,大體有四個方面:

 

一是脫離實際的城市思維。制度設計者久居城市,不了解鄉村,只以城市人的視角和思維考慮問題,他們不懂得農民和市民不一樣。從生活空間看,農民的家里需要放置如鐵鍬、水桶、繩索、扁擔等一些隨時備用的簡單農具和臨時堆放剛剛收打下的農產品,大多數人家還要放置如機動三輪等小型農機具,而市民不需要這些,上班一個皮包、一臺電腦即可。從生活方式看,市民隨時可到遍佈市區的超市采買生活用品,但農村各種配套服務設施還很不完善,即便服務齊全,就目前農民的收入水平看,也無力承擔超出支付能力範圍的費用。

對於有些日常消費的生活必需品,如瓜果蔬菜,大多還是在庭院附近自己種植,這樣既能利用閑散時間,又可全家男女老少人人參與;既采摘食用方便,又不需額外花錢購買;既能即食即采,吃得新鮮,又無農藥化肥汙水澆灌之憂,安全放心。他們不知道農業和工業不一樣,工業有固定的車間廠房,有完善的管理標準,有穩定的產品生產,而農業生產的對象就是廣闊無垠的大地,與泥土打交道,旱澇冰蟲,風霜雨雪,都可能隨時降臨。更何況農產品生產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不能像工業品那樣可以搬移,可以倒序,可以間斷,還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兩個約束,它的產品也不能像工業品那樣可以分段分拆、分別檢測,農業生產所有環節的努力,都只能體現在最終一次性顯現的產品上。農業生產的季節性,使得它在特定的收種時段,給環境的整潔衛生必然帶來臨時性的混亂和汙染。他們不了解農村和城市不一樣。

Views: 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