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哲學「意識流」探討 --禪宗、柏格森及胡塞爾的對話 (12)

在「意識相續性」裏,胡塞爾首次使用了「剎那」(Querschnitt)來表示「身體存在知覺感受」片段 29。「剎那」意指「瞬間的知覺片段」。筆者以為它代表著是「身體碎片」,「身體存在知覺感受」是片段,猶如碎片般,一塊塊拼湊成為「身體存在整體」,在「意識流」當中,在內具時間中「藉自身建構為自身裡的現象」,也就是藉由「生命體驗那一剎那」的「身體存在知覺感受」,那片段的「身體碎片」,重建「自身的現象學」,重構「自身的詮釋學」,使走向「完形」的發展。

當代拉康完美的詮釋這樣的說法,他寫到「在這一階段,辯證的歷時經驗勾勒了個人融入歷史的圖景。演示內心戲劇的『鏡像階段』,由力不從心向完善主體之預期的發展,吻合了空間認同的誘惑,並且不斷地幻想著從身體碎片向其完整的形態擴展」。(Jacques Lacan ,1977)

筆者以為這樣看起來「意識的相續性」不就是柏格森的「綿延」概念嗎30?生命運動在時間中的流動就是「綿延」,也就是禪宗的「念念相續」,他談到「綿延」時說到,「當我們的自我讓自己生存的時候,即當自我制止把它的現在狀態和以前各狀態分離開的時候,我們的意識狀態所採取的形式」,這樣的「綿延」與時間中的「記憶」相關,而胡塞爾指的「剎那」意指「瞬間的知覺片段」,其實也與「記憶」知覺感受相關,它代表著是「身體碎片」,一塊塊拼湊成為「身體存在整體」,所以筆者以為生命場景影片不是只有一幕,它的呈現有如滔滔大河,不斷湧流前進,「時間」在「生命體驗」當中呈現,這是真實的生命時間感受,所以柏格森認為只能用「直覺」把握,這與禪宗、胡塞爾想法不謀而合。


(二)「剎那」與當下所體驗「現象」



按胡塞爾說法:「現象」意義為「呈現於意識中的事物」。「意識的相續性」無非「意識」當中的「事件」交疊而成,依禪宗而言,「念頭」升起又滑落,乃是呈現「生命體驗」中,在意識洪流當中,「意識」所意向到的「現象」,而這乃是「意識中的事物」,「此意識流自身也必須在其流動中為必可解的」。「身體存在知覺感受」到這樣的「所知」。

而「意識」本身即是意向,也就是「意識」可以主動自由創造自己的「圖式」, 意向出去,這就是「能知」。「意識」當中的事物如實呈現的「現象」,不斷湧流在「意識流」當中,胡塞爾以為當下所體驗的「現象」就是「本質」,所以「意識流的自身顯相並不需要另一其次的意識流」,依「意識流」所體驗的生命現象,即是可以「自身顯相」,能夠使「能知與所知」合一,那也就是「回歸事物本身」,「讓意識流是意識流」。


29 Brough, Husserl:expositions and appraisals, 1977, P.84。「剎那」意指瞬間的知覺片段, 或譯作知覺底「切片」(slice),橫截面(crosssection)。

30 H. Bergson, Creative Evolution, tr. by A. Mitchell, New York: Dover, 1998, pp.261, 263-264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