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瑩:海外華人的公共記憶與族群認同——以印尼馬魯古群島華人為例(11)

在合作經營的五年時間內,三個家庭都居住在商店的樓上,平日的飲食和日常開銷統一從商店的盈利中支出,子女的教育費用則由各個家庭自行承擔。年底時,每個家庭按照當初投入的資本獲得相應比例的盈利分紅。合夥人間達成的基本默契是,在單個家庭能夠獨立面對行業經營與市場風險時,合夥關係可以隨時解散。從合夥人變為同行競爭並不會帶來親戚關係的緊張,因為獲得家庭的獨立經營權是特爾納特島華人商業經營的首要原則。 

除親屬網絡外,自願性的社會組織(社團)有助於建立人際間的互信和互惠交換的規范,從而幫助成員積累社會資本[39]。對當地華人而言,社會資本還可以從族群內建立的體制化關係網絡中獲得。盡管當地從未形成華人的宗族組織,而華僑聯合會也在蘇哈托時期被迫解散,但是以天後宮為陣地的宗教組織一直延續至今。筆者的特爾納特族朋友在提及當地華人時曾說“他們有組織”,並將當地的孔教徒稱之為“廟里的人”(Orang Kelenteng)。之所以本地人會有這種印象,就是因為華人孔教徒經常統一著裝,集體出席本地原居民舉辦的公開活動。孔教協會不僅是當地仍保留傳統民間信仰的華人結成的信仰共同體,更是一種確立群體行動規范、促進族群團結的互助型社會組織。

 

華人孔教徒每周日晚上舉行一次儀式和聚會,在重要的傳統節日到來時還要舉行相應的祭祀活動。平日常規活動的費用主要來自孔教徒所交的會費。除了會費外,孔教協會內還會定期舉行募捐,用來幫助成員籌辦婚喪嫁娶等人生禮儀。每每遇到這種場合,孔教協會的成員都會到場,給主事家庭提供無償的幫助。倘若某位成員遭遇突發性變故,例如感染疾病或生意失敗等情況,協會理事們會發起臨時募捐,並代表所有成員去探望。孔教協會經濟援助的對象是當地所有的華人,所得款項也絕不僅僅來自於孔教徒。當地很多成功的基督徒或天主教徒華商,雖然從不參加天後宮的宗教儀式和日常聚會,但對捐款活動則樂此不疲。尤其在農歷新年前夕,天後宮籌集舉辦慶典的款項很大部分來自於一些不是孔教徒的大商人。天後宮的主事人員也會給瓜馬拉馬街區的所有華人家庭送去除夕慶典活動的邀請函。而除夕夜,無論那些“大老板”有多忙,每個家庭都會全員或派代表參加慶典活動。可見,孔教協會不僅是一個宗教組織,還是溝通當地不同宗教信仰華人的橋梁。它的運行加固了華人群體內業已建立的熟人網絡,又強化了族群內部相互依賴的社會關係。而這種互信關係為當地華人開展良好而持久的商業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社會文化基礎。

Views: 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