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8)

上一篇: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7)


(三)宗教信仰與跨國社會互動

身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延續著僑鄉的傳統,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華僑華人在參與僑鄉現代化進程的同時,也激活了僑鄉一度中斷的傳統。近年來,鑒於僑鄉傳統的復蘇和跨國移民的盛行,宗教信仰與跨國社會之間的互動日漸受到學界重視。黃樹民通過對廈門林村的持續調查,發現在祖籍地傳統的復蘇中,華僑華人具有關鍵性作用。[45]王銘銘認為,僑鄉為了吸引華僑投資而采取的鼓勵“尋根問祖”策略,是僑鄉“傳統復興”的直接促進因素之一。[46]

華僑華人宗教信仰的跨國社會互動並不局限於居留國與祖籍地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也形成了跨國社會互動網絡。宋平以閩南鵬翔鄭氏為個案,探討了宗族組織在東南沿海的復興與海外華人跨國社會實踐的關系。[47]陳進國提出了由核心區、輻射區、外圍區構成的“中華信仰版圖”,屬於輻射區的海外華人廟宇的廟際網絡近些年不斷擴大。[48]範正義從香火網絡、認同危機等方面,分析了海外華人民間信仰的跨地區交往和結盟現象。[49]


四、華僑華人宗教信仰與文化


這一範疇側重於把宗教信仰視為一種文化現象,觀察其如何在海外傳播、紮根、變遷、發展。雖然研究中也涉及宗教信仰的社會功能,但重點在於對宗教“文化現象”的闡述。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與文化傳播、宗教信仰與中華藝術兩個方面。

(一)宗教信仰與文化傳播

可能是受到施堅雅的影響或因宗教文化的相似性,泰國華僑華人的宗教信仰較早地受到了較多的關註。林悟殊對泰國大峰祖師和報德善堂進行了深入研究,經過嚴密的考證,厘清了大峰祖師的生平事跡,分析了報德善堂創立、改組、發展過程及其成功之處。[50]段立生實地調查了泰國的中式寺廟,分析了它們的由來及其與中國本土寺廟之間的關系。[51]同樣是從寺廟考察入手,高偉濃把泰國華人信仰神靈分為顯神、女性神、放浪諧神、民生神四類,分析了四類神靈在泰國華人中的傳播和變遷過程。[52]

李天賜全面介紹了東南亞華僑華人的民間信仰,詳細考察了華僑華人民間信仰在海外傳播的背景、情況和原因。[53]在此基礎上,他對媽祖信仰在海外尤其是東南亞的傳布情況進行了詳細描述。[54] 徐李穎從新加坡城隍廟的歷史和管理者入手論述其“佛教化”和“道教化”,從儀式與活動入手論述其“陰”和“陽”。[55]危丁明以民間宗教先天道為例,論述了一個小宗派如何走出國門、走向東南亞的傳播過程。[56]石滄金考察了東南亞華僑華人民間宗教和民間信仰,勾勒出中國傳統宗教文化在東南亞的傳播、發展的基本輪廓。[57]


下一篇《上一篇《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9)》 



[45]黃樹民著,素蘭、納日碧力戈譯:《林村的故事:1949 年後的中國農村變革》,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年。
[46]王銘銘:《地方政治與傳統的再創造——福建溪村祠堂議事活動的考察》,《民俗研究》1999 年第 4 期。
[47]宋平:《傳統宗族與跨國社會實踐》,《文史哲》2005 年第 5 期。
[48]陳進國:《中華信仰版圖的建構與民間信仰形態的發展》,金澤、邱永輝主編:《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
(201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年。
[49]範正義:《當前海外華人民間信仰跨地區交往和結盟現象研究》,《世界宗教文化》2014 年第 1 期。
[50]林悟殊:《泰國大峰祖師崇拜與華僑報德善堂研究》,臺灣淑馨出版社,1996 年。
[51]段立生:《泰國的中式寺廟》,泰國大同社出版有限公司,1996 年。
[52]高偉濃:《東南亞華人信仰諸神考說》,泰國大同社出版有限公司,2001 年。
[53]李天賜:《華僑華人民間信仰研究》,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年。
[54]李天賜:《海外與港澳臺媽祖信仰研究》,華夏出版社,2008 年。
[55]徐李穎:《佛道與陰陽:新加坡城隍廟與城隍信仰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 年。
[56]危丁明:《庶民的永恒:先天道及其在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 年。
[57]石滄金:《海外華人民間宗教信仰研究》,學林書局,2014 年。

Views: 4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