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7)

文化適應是一個分階段過程,不同階段對應著不同的適應內容和方式。曹雲華把文化適應分為初級和高級兩個階段,他認為宗教信仰屬於文化適應的高級階段,東南亞華人通過改教、創教、堅守傳統宗教等多種方式來實現認同與融合。[36]陳美華從宗教建築物來書寫宗教信仰的文化適應,她認為象征宗教神聖空間的廟宇的修建,意味著華人社會的形成,說明華人已經從“落葉歸根”的故國情懷轉換為“落地生根”的本土認同。[37]

為保證文化適應的順利進行,宗教信仰經常采取各種變通手段。針對菲律賓天主教徒的凱薩賽聖母與華人眼中的“媽祖”之爭,趙樹岡認為這不過是不同族群透過對立詮釋而操弄的符號,“藉由神明創生神話及儀式慶典,建構我群的認同,而神明傳說的不同文本則反映了當地族群互動的歷史隱喻。”[38]當然,對外在符號的詮釋和操弄,不只存在於不同神靈之間。陳景熙通過考察泰國德教白雲師尊造像由“道貌”易為“僧容”的歷史演變,論述了華人宗教如何采用“一種有意識的策略” 進行文化適應。[39]


(二)宗教信仰與華人社團


華人社團被認為是海外華人社會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維護華人社會運行的重要力量。而華人社團的建立和發展,離不開祖先神、鄉土神、行業神及佛教、道教神靈等宗教信仰因素。謝劍以新加坡華人的誌願社團為例,論述了誌願社團在新加坡這一多元社會及快速的都市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並重點探討了誌願社團組織原則中的宗教成分。[40]李明歡對華人社團進行了系統研究。她認為, 祖先崇拜、民間信仰等血緣地緣紐帶,無論早期還是當代都在華人組團結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41]

曾玲、莊英章等人以戰後 30 年廣惠肇碧山亭為例,探討了祖先崇拜與宗鄉社群整合問題。他們認為,祖先崇拜在海外華人社會中的整合範圍較中國本土有所擴展,幾乎涉及華人社團所有類型。[42] 曾玲還考察了華南移民如何運用祖先崇拜、民間信仰等建立社團組織,以宗教信仰激發社團組織的社會性和整合功能,實現華人社會的重建、重組,成功越洋再建家園。[43]她還以新加坡幫群組織海唇福德祠綠野亭為案例,分析了殖民時代基於復合社團的華人移民社會結構與特征。[44]


下一篇: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8)




[36]曹雲華:《變異與保持——東南亞華人的文化適應》,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 年。
[37]陳美華:《馬來西亞的漢語系佛教:歷史的足跡、近現代的再傳入與在地紮根》,李豐楙等:《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宗教與認同:伊斯蘭、佛教與華人信仰》,2009 年。
[38]趙樹岡:《族群互動的歷史隱喻:菲律賓南呂宋島的凱薩賽聖母》,《開放時代》2012 年第 12 期。
[39]陳景熙:《海外華人宗教的文化適應:以泰國德教白雲師尊造像演變為例》,《世界宗教研究》2015 年第 2 期。
[40]謝劍:《誌願社團的組織原則:新加坡華人社團的個案研究》,李亦園等:《東南亞華人社會研究》(下冊), 臺北:正中書局,1985 年。
[41]李明歡:《當代海外華人社團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 年。
[42]曾玲、莊英章:《新加坡華人的祖先崇拜與宗鄉社群整合——以戰後三十年廣惠肇碧山亭為例》,唐山出版社,2000 年。
[43]曾玲:《越洋再建家園:新加坡華人社會文化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年。
[44]曾玲:《社群邊界內的廟宇、墳山與移民時代新加坡華人幫群組織之建構》,張禹東、莊國土編:《華僑華人文獻學刊》(第三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年。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