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慶炳:《左傳》:中國敘事文學起點與開篇 (2)

就中國文學傳統而言,注重整體的觀念反映到敘事文學上面,就必然重視故事中事件的聯系,這樣才能使讀者知道“前因後果”,才會獲得意義的啟迪。第二是演進,情節在文本中如何發展,如何把在某個空間里面發生的事件,放到一定的時間秩序中來敘述,這對敘事文學來說也是一個基本要素。中國文化使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演進帶有明顯的中華民族特色。第三是視角,即這情節由誰來講,採用一個怎樣的視點來講,這也是中國古代敘事文學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左傳》的“故事情節化”

 

為什麽說《春秋經》不是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起點,而說《左傳》才是起點?道理就在於《春秋經》只是單純的事件排列,沒有或基本沒有揭示事件之間或事件內部的因果關係,即沒有情節化。例如按照《春秋經》隱公元年,作者排列了“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於宿”、“冬十有二月,祭伯來”、“公子益師卒”[3] (P5—8)。這是魯國的史官對於魯隱公元年的記事。這里有事件,但無論是事件之間還是事件內部,都沒有揭示其因果關係。這樣從文學角度說,就是沒有意義的。《春秋經》雖然敘事但不是敘事文學,原因是沒有情節。但解釋《春秋經》的《左傳》就不同了。它不但把事件的具體情況加以展開,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事件之間或事件內部的因果關係。如以《春秋經》魯隱公元年的一個事件“鄭伯克段於鄢”為綱,《左傳》所寫“鄭伯克段於鄢”,不但把這個事件具體化,更重要的通過揭示因果關係而情節化。如姜氏生了莊公和共叔段兩個兒子,可為什麽不喜歡莊公而喜歡共叔段,多次要武公立共叔段?《左傳》作者回答說,這是因為“莊公寤生,驚姜氏”之故。共叔段是莊公的親弟弟,莊公不為他的兄弟著想,一味放縱他,鬧到共叔段一再違制,最終要造反,這時候竟然下狠手把他的弟弟收拾了,這是為什麽?《左傳》寫道:“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3] (P14)這種對於《春秋經》“鄭伯克段於鄢”寫法的解釋,從文學上,並不是很高明的,但其用意在於回答上面的問題,使事件內部的因果關係昭示出來,使故事情節化。就是說,哥哥攻打親兄弟,是因為弟弟太放肆,哥哥又太陰險,終於鬧成兄弟骨肉之間自相殘殺。

 

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強調“故事情節化”,最早就是從《左傳》開始的。可以說《左傳》把通過揭示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而使故事情節化,不論從大處的宏觀的角度,還是從細處的微觀的角度,都十分重視因果關係的揭示。


[3]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第1冊[M]. 北京:中華書局,1990.

原題:童慶炳:中國敘事文學的起點與開篇——《左傳》敘事藝術論略

Views: 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