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早期的工業工人按鐘點作息並非易事。很多人按自己的速度幹活,憑個人的興致休息,或者在該幹活的時候幹脆沒有出現—這對按時付酬的工廠老板而言是一種災難。為了將現代資本主義的這些新紀律傳授給工人,剝削階層開始將守時當作市民的一種義務和美德宣傳,而緩慢則被貶責為重要過失。電鐘公司1891年的目錄提醒人們力戒跟不上步伐的種種弊端:"一個人若想成功,如果說有一種美德比其他任何美德更應得到培養,那就是守時;如果有一種錯誤需要避免,那就是遲到。"該公司的時鐘恰當地命名為"獨裁者",宣稱要"革落後者的命"。

1876年,當首個裝有發條的鬧鐘進入市場時,守時得到了強有力的宣傳。數年後,工廠開始安裝鐘錶,以便工人在交接班時打卡,這一做法蘊涵著在日常生活中"時間就是金錢"的原則。當壓力上升至每一秒鐘都值錢的時候,便攜式時鐘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美國,窮人參加每周抽彩出售一隻手錶的俱樂部。學校也支持守時運動。1881年版的麥高菲讀本其中一篇課文就提醒孩子注意緩慢帶來的極度恐怖:火車碰撞、生意破產、軍事失敗、錯誤的出現、浪漫經歷的受阻等。"在生活中依舊如此,因為某人的延誤,精心安排的計劃、最重要的事情、個人的命運、榮譽、幸福、生活本身等被犧牲了。"

 

由於時間安排嚴格,而技術又使加快速度做一切事情成為可能,於是,匆忙便滲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們被期待以更快的速度思考、工作、說話、閱讀、寫作、進餐、移動。19世紀的一位觀察家曾這樣譏諷普通的紐約人:"走路的樣子看上去總是好像他前面有一頓好的晚飯,後面有一個監守者似的。"1880年,尼采注意到一種"匆忙的、不妥當的、讓人流汗的倉促,需要立刻做一切事情的"文化正在發展。

知識分子開始注意到技術對人類的塑造如同人類對技術的塑造一樣。1910年,歷史學家赫伯特卡森寫道:"隨著電話的使用,會產生一種新的思考習慣。緩慢遲滯的心情已經丟棄……生活變得更加緊張、敏銳、生動。"卡森毫不奇怪地發現,在電腦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幹活會讓人對那些跟不上軟件速度的人產生不耐煩。

19世紀,匆忙文化加快步伐再上一個層次,而這得益於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管理原型顧問。在他效力的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伯利恒鋼鐵公司,泰勒使用一塊秒表和一把計算尺,測量出每一項工作所耗費的時間,精確到秒,並最大效率地給工人安排了工作。"在過去,人是首位的;"他不祥地宣布,"而在未來,體制將是首位的。"盡管他的文字在全世界被廣泛地閱讀,泰勒本人喜歡將他的"科學管理"品牌付諸實踐的混合性的成功。在伯利恒鋼鐵公司,他所教的一名工人,一天搬運的生鐵是普通工人的4倍多。但其他很多員工抱怨壓力大,太過疲勞,紛紛辭職。泰勒人緣不好,1901年遭到解雇。雖然他在晚年相對默默無聞,但對聯盟組織來說他仍是一個憎惡的對象,他的"安排第一,人第二"的信條在西方人心理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不僅在工作場所如此。1999年出品了有關泰勒主義的電視紀錄片的邁克舒爾茲認為:"泰勒本該死於恥辱,但他可能笑到了最後,因為他的效率理念對界定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有所裨益,不僅僅在工作上如此,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上也如此。"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