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故事照亮未來》權力(下)

尼赫魯接下印度建國重任, 明確訂定了三條基本路線。第一是印度必須高度世俗化, 也就是去宗教化, 畢竟即使分裂後的印度境內, 都還有幾千萬伊斯蘭教徒, 而且印度教也不是可以定於一尊的一種宗教, 印度禁不起一次次宗教衝突的撕裂。

尼赫魯的第二條路線, 是"不結盟"。印度受夠外國, 尤其西方帝國主義的擺弄了, 要避免再成為國際競逐的"牌", 印度必須也只能和其他國家都保持等距關係。

還有第三條路線, 那就是用國家社會主義手段, 振興印度經濟, 解決印度低度發展與貧窮的問題。

這三條路線, 既是理想, 又是現實規劃。尼赫魯的遠見, 當然是正確的。


50年代, 尤其是1955年"萬隆會議"上不結盟國家制造出的聲勢, 讓人不敢輕忽印度的實力, 更對印度的未來充滿期待。

然而, 尼赫魯設計的印度沒有出現, 後來甚至連尼赫魯的三條路線都被放棄了。納拉辛哈·勞的書, 就是從國大黨"局內人"的獨特角度, 檢討為什麽印度歷史沒有照原本投射的軌跡, 走出康莊大道來。

最根本問題, 就在"持續擁有權力"。尼赫魯的規劃不可能三年五年、五年十年就會有效果的, 這麽長程的理想, 種下了自我毀壞的因子。國大黨以"尼赫魯路線"為理由, 積極尋求長期執政, 進而為了確保"尼赫魯路線"的純粹性, 尼赫魯的女兒甘地夫人繼承父親的權力, 並開始養成習慣, 視不同意國大黨政策的人, 為印度的叛徒。


1975年甘地夫人強悍地取消了憲法明訂的人民權利, 實施戒嚴來對付政敵, 處理國家危機。甘地夫人被暗殺後, 國大黨權力又轉移到她兒子拉吉夫-甘地身上, 家族政治的色彩更形濃厚。

家族政治的危險, 在於少數幾個由血統而非能力決定的人, 承擔了整個國家的信任與仇恨。討厭國大黨的人, 殺了甘地夫人後, 還要再殺拉吉夫·甘地, 可是期待尼赫魯-甘地家族的人, 卻是在拉吉夫·甘地遇刺之後, 堅持應該由拉吉夫·甘地的遺孀, 而非納拉辛哈·勞來領導國大黨, 他們甚至不在乎拉吉夫·甘地的太太, 是個意大利人, 因為婚姻才歸化印度籍的!

當長期擁有權力, 變成一種常態, 當理想口號成為政治人物腐化的掩飾, 印度也就掉進了深淵里。聖雄甘地試圖建立的普世正義價值, 被他的國大黨繼承人弄得烏煙瘴氣, 失去了說服力, 於是地域的、宗教的、種姓的乃至家族的利益偏私, 也就不再受到壓抑, 到處橫流了。


政治人物相信:在理想的保護傘下, 什麽事都可以做, 這樣的政治, 比沒有理想的權力鬥爭還更可怕, 尤其如果這種理想, 必須靠長期掌握權力來實踐的話。讓我們別忘了, 權力比理想更迷人、更容易改變人心。

民主的好處之一, 就是讓權力不斷換手, 至少理論上如此。然而在現實上, 擁有權力的人, 幾乎毫無例外, 都會想辦法繞過民主的精神, 延續自己的權力, 做長期執政的打算。繞過民主的一種方法, 就是灌注人民一種短期內無法實現的夢想, 將自己的權力建築在夢想上, 用夢想來合理化權力。

印度是個民主國家, 多數印度人最大的夢想, 顯然是擺脫貧窮。國大黨就是想用數十年後的富裕與誘餌, 來抓住人民、抓住權力。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