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談美》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4)

在這種心境中完成的藝術境界自然能空靈動蕩而又深沈幽渺。南唐董源說:“寫江南山,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視之則景物燦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藝術家憑借他深靜的心襟,發現宇宙間深沈的境地;他們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頑石,勺水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黃子久每教人作深潭,以雜樹滃之,其造境可想。

所以藝術境界的顯現,絕不是純客觀地機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為高”。(米芾語)尤其是山川景物,煙云變滅,不可腦摹,須憑胸臆的創構,才能把握全景。宋畫家宋迪論作山水畫說:


“先當求一敗墻,張絹素訖,朝夕視之。既久,隔素見敗墻之上,高下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為山,下者為水,坎者為谷,缺者為澗,顯者為近,晦者為遠。神領意造,恍然見人禽草木飛動往來之象,了然在目,則隨意命筆,默以神會,自然景皆天就,不類人為,是謂活筆。”

他這段話很可以說明中國畫家所常說的“丘壑成於胸中,既寤發之於筆墨”,這和西洋印象派畫家莫奈(monet)早、午、晚三時臨繪同一風景至於十餘次,刻意寫實的態度,迥不相同。



四、禪境的表現


中國藝術家何以不滿於純客觀的機械式的模寫? 因為藝術意境不是一個單層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現,而是一個境界層深的創構。從直觀感相的模寫,活躍生命的傳達,到最高靈境的啟示,可以有三層次。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詞》序里,形容詞里面的這三境層極為精妙:

“夫意以曲而善托,調以杳而彌深。始讀之則萬萼春深,百色妖露,積雪縞地,餘霞綺天,一境也。(這是直觀感相的渲染)再讀之則煙濤澒洞,霜飆飛搖,駿馬下坡,泳鱗出水,又一境也,(這是活躍生命的傳達)卒讀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鴻雁高翔,墜葉如雨,不知其何以沖然而淡,翛然而遠也。(這是最高靈境的啟示)”江順貽評之曰:“始境,情勝也。又境,氣勝也。終境,格勝也。”


“情”是心靈對於印象的直接反映,“氣”是“生氣遠出”的生命,“格”是映射著人格的高尚格調。西洋藝術里面的印象主義、寫實主義,是相等於第一境層。浪漫主義傾向於生命音樂性的奔放表現,古典主義傾向於生命雕象式的清明啟示,都相當於第二境層。至於象征主義、表現主義、後期印象派,它們的旨趣在於第三境層。

Views: 8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