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計生·兩岸歌流傳﹕千高原「洄流迴路」與臺灣流行歌(5)

而如果流行歌“洄流迴路”所流經的城市是許多高原,則每座高原都可將不同的音樂主題構織成錯綜複雜的網絡,那麼它們就是多元體,它是由眾多不同的旋律、眾多主體,共變著的滑移。其滑移被洋流的洄流帶動產生橫向的連結,產生新的綜合;當在時間之流的過程裡,被音樂人創作或粉絲閱聽傳播時,各高原之間就產生了差異,許多新的混血旋律出現,這正是歌的生命力的展現,它將周流的潛能解放出來以營造一種差異,充滿創造的可能。但上述仍然是一個理想狀態,“層化空間”—權力擁有者所建立的許多束縛的層,會直接箝制具備生命力的滑移空間;以致於那些有融合性的歌流傳能自由移動的“平滑空間 15”成為困難重重,歌流傳的循環障礙重重。


自《千高原》1980年問世以來,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福科曾提及“或許這個世紀將作為德勒茲的世紀而為人所知。”16 更多人進一步說不只是二十世紀,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也是。作為劃時代的“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研究二部曲,德勒茲的《千高原》(Mille Plateaux)論點是延續第一卷《反伊底帕斯》(Anti-Oedipus)的革命性的唯物主義病理學精神,認為無意識是一不可分割的生命的能量欲望場所。精神分裂並非一種疾病,而是在資本主義的邊界,不斷進行的去編碼的欲望流。欲望總是通過編碼與體制迂迴展現,所謂“反伊底帕斯”的意義之一,就是在商品、體制、規範等資本的主流運作內,探索一種創造性的重複,“重複中的差異的程度越高,人的行為就越自由—精神分裂指的就是自由的絕對上限。”17 欲望流不應該被社會制度所箝制,而是應該掙脫僵固化的體制,不斷地生成、偶遇、組合與變化呈現生命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德勒茲因此不同於西方主流存在(being)哲學的對“同一”與“不變”的強調,而是“共存”、“差異”、“變化”的生成(becoming)思維。以流動對抗靜止的時空,“以不斷變化的質的瞬間對抗沒有差異的永恆,意味著打破自身的同一、不斷地生成—他者的動態過程”。18 流變的永恆,“存在只是生成的短暫的、現實的結果或表達;它是蘊含在潛在的過去之中的先決條件在當下的現實化,其現實化的過程,德勒茲稱之為“層化”(stratification)。”19


生成的邏輯不是彰顯個體,而是和(and)與一起(with)的邏輯。


據此,《千高原》進一步發展出根莖的異質連結的概念,建立逃逸線,打破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以生成論的概念進行跨界,生成動物、生成女人、生成弱勢到生成難以感知。為了表現這樣的去人類中心思想的進化,德勒茲的理論術語也產生改變,如他們以“解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取代精神分裂,大大拓展了理論的適用範圍。


《千高原》的第九高原〈1933年:微觀政治與節段性〉分析了德勒茲的政治哲學,以解釋嚴苛的層化的約束又能解釋去層化的逃逸(見圖四)。20 他們運用“線條”的類型化來論斷微觀政治,並認為所有的社會均具有節段性(segments)。人是一種節段性的動物。居住,往來,工作,娛樂:生活被空間地、社會性的節段化。德勒茲將節段性區分為“柔韌—分子線”(有縫隙的)和“僵化的—克分子線”(密不通風的)兩種形式,並且每一種節段性都有“二元”、“環形”和“線性“三種型態,它們彼此連結在一起,甚至是彼此相互過渡。“二元”節段性遵循二元對立,社會階層,同樣還有男人和女人、富裕和貧窮、成人和小孩等的政治運轉,“環形”節段性則涉及具有不同中心的領域的原始社會政治人類學運作,中心有如此眾多的節點發生作用,並未發生共振落於同一中央黑點中。而“線性”節段性則是經由共振使國家型態最終過度編碼和空間紋理化的結果。

16 Michel Foucault, “Theatrum Philosophicum” in Language, Countermemory, Practice(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7), 165–98.

17 Eugene W. Holland,《導讀德勒茲與加塔利《千高原》》,周兮吟譯,(重慶大學出版,2016),6。


18 邰蓓,〈如何認識德勒茲的“生成動物”問題——從德里達的質疑說起〉,載於《文化研究集刊》,第28輯,陶東風,周憲主編,(2017)。


19 Eugene W. Holland, 周兮吟譯,《導讀德勒茲與加塔利《千高原》》,
(重慶大學出版,2016),19。

20 參考德勒茲、加塔利,《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卷二):千高原》,姜宇
輝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291–325。與Eugene W. Holland, 周兮吟譯,《導讀德勒茲與加塔利《千高原》》,(重慶大學出版,2016),126–33。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