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蕙《洪席耶:“空”與政治性主體之歧義》(15)

巴迪烏說,「印跡」(trace)指向了「切割機制」(the regime of the cut)。「命名」就是「切割」,介於物質的湧發(phusis)與話語邏輯(logos)的交界處:命名暫時固定意義,也暫時遮蔽其運動的整體狀態(Logics480)。巴迪烏的「印跡」與「切割」的概念,靠近了海德格所說的話語邏輯與再現關係中詞語之命名既揭露又遮蔽的雙重運動,也靠近了拉岡延續海德格的詞語裂隙概念而提出主體「紋身」(tattoo)而標記自己的符號法則與「切割功能」。拉岡將主體與話語問題拉到符號性的表記層面,任何文本都會透露出主體的位置以及其未說出的真相,然而閱讀此真相,則需要反向回溯並且迂迴繞道而行。在《講座十一》中,拉岡以莫比斯拓撲環,說明符號界與想像層的交接處(point of intersection)是一個「空」(void) 的拓撲空間(Lacan, Four 156)。拉岡的後期著作延續了這個拓撲概念,以緊密而不佔空間的(compactness)拓撲面,來說明作為小他者的對象物(objet petit a)是透過詞語所銘刻的異質空間的交會處(the heterogeneity of locus),也正是介於兩個空間的拓撲面。這個緊密而不佔空間的拓樸面接合了話語的符號秩序以及主體的欲望,並且由於不被符號化的真實之運動,而使得不同質空間的交叉面得以無限延展(On Feminine 9-10)。更重要的概念是,拉岡所提出的「空」(vide)並非一無所有的「空」,而是由有限而不可數的系列構成,是充滿表記的「小宇宙」,是生命充滿感受表記的「空」,是不斷生成與滅亡的永恆純粹運動,透過詞語中銘刻的對象物而暫時被捕捉。[33] 因此,對於拉岡而言,詞語是銘刻於「空」之上的表記或是印跡,永遠是修辭與裝飾襯托性的,銘刻著無意識情感牽動而出現的「站出-存有」(affect of ex-isting)的表記(“Seminar of 21 January 1975” 163-66)。

拉岡所討論的命名「切割」的雙重運動,使我們可以討論主體如何隨著符號法則的「要求」(demand),以自身的「欲望」(desire),穿越符號場域,捕捉住替代性表記,暫時固定住某個「對象物」,並且藉此「對象物」而出現。在命名處,「對象物」的雙重性充分展現主體被詞語「切割」的效果;主體無法命名的部分因此被扣除,也同時因此而透露了其接合所隱去的底層。巴迪烏循著拉岡的論點,但是以更為徹底的集合論,來說明主體出現的「點」是在「空的邊緣」。這個集合內的「空」,說明了詞語透過「切割」而設定(posit)之「點」,連結了主體藉以出現的命名以及其不被計算的「空」。正如巴迪烏所說,這個拓撲點是主體在這個世界出現的操作點,是思想的決斷,內含「存有的隱性拓樸空間」,因此是「一個集合內子集合與其自身內部的區分」,也是政治性的起點(Logics399-411)。

以集合論與拓樸概念而說明的「點」,本身便是一個多維空間。在這個集合論之下,主體是一個結構,一個原理,也是一個拓樸多維空間的「點」。然而,要使主體出現,便需要有積極的否定性辯證力量,要先從既定邏輯中扣除與解離(subtract, unbind),才能夠更新現有結構。因此,對巴迪烏而言,主體化是「主體-思想」所驅動的邏輯行動。這個「主體-思想」之出現,使邏輯反叛成為可能。主體可以理解為使身體「印跡-命名」與變化銜接的行動;事件之後,新的身體隨著命名而出現。但是,事件之後出現的身體,並不全然與事件本身等同,而是一種「可能性的標誌」,隨著事件軌跡與其後果,而從「一點」到「另一點」出現。暫時標記,也暫時遮蔽,但卻同時透露出可能性。從前文的討論中所指出的不同主體模式來看,忠實於變化的主體是非常罕見的。巴迪烏說,「忠實主體」的位置是「軟弱」與「罕見」的,主體必須「日復一日地」地以「戰鬥力」(militant)維持這個軟弱位置,拒絕縫合於任何體制、拒絕合理化自身,也拒絕以全稱的方式定義真理。巴迪烏強調,只有透過敏銳與迂迴的思想,不斷以補遺方式說出真相,才能夠使這個軟弱的位置不被摧毀(Saint Paul 52)。如何辨識巴迪烏所分析的「忠實主體」,或是保守而壓抑變化的「反動主體」,或是訴諸宗教、種族與起源等信仰系統,否認變化而持續附魅的「蒙昧主體」,就要在不同歷史情境中進行具體分析。巴迪烏所進行的,便是透過分析命名痕跡以及切割機制,思考主體形式是透過甚麼路徑而被構成,是否僅只是重複其線性發展投向未來,或是回到起源而否認變化,還是透過扭轉之力而帶出了新的思想。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