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輝·無器官身體與游牧主體:ADOLF WÖLFLI畫作的混沌與秩序(4)

但如果這樣看來,AW 畫作之中的種種「解釋」的手法看來與此種「記錄」的內在性平面並不相似。無論是在其系列的插畫冊作品,還是在其單幅作品之中,「解釋」的操作都普遍存在,但或是作為附加的解說,或是索性就是位於圖畫的背面,無論怎樣,它們與繪畫作品本身所表現的宇宙-機器的運動都沒有「記錄」式的關係,而是至多只有外在的聯繫(而在 Spoerri 看來,此種聯繫亦往往是頗為勉強的)。這樣看來,D&G 所援引的此種「解釋」並不足以令我們真正理解 AW 畫作之深意。但在 AW 的創作之中確實還存在著另一種「解釋」,足以起到「記錄」之功用:那就是作品之「中」的「解釋」,更準確說,是在宇宙機器內部與其它流、部件和序列緊密糾葛在一起的那些「符碼」。在 AW 構造的龐大機器之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符碼——數位,音符,文字,鳥,面孔,鐘,蛇,等等,而 AW 將這些符碼進行分佈的方式也很有著「記錄之表面」的特徵:這些符碼本來就無意「表像」,「說明」或「解釋」什麼,而是彼此貫穿,不斷流動,並由此形成一定的痕跡。這些痕跡總是傾向於圍出一定的「形」(最常見的有圓形,橢圓形,帶狀,三角形,等等),從而將整個畫面區分為各個緊密糾纏的「層」與「面」。

 

這自然是AW所擅長的記錄法,也是其構造無器官身體的獨特手法。前面已經提及,AW的畫面總是傾向於封閉和包圍,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他喜用圓形和迴圈嵌套的佈局之外,就是我們在這裡所強調的「緊密糾纏」的特徵。在AW的作品面前,觀者立刻會注意到一個鮮明特徵:畫面總是很滿。借用Gomez的詼諧評論,AW看來偏愛一種「多多益善」(more and more)的美學。從典型的東方審美範型來看,這些幾乎全無「留白」的畫面缺乏意境;即便從西方繪畫的現代趣味來看,這也算不上是什麼太突出的優點。可以想見,AW克服此種畫面的「窒悶感」的一個有效手法正是前面所提及的「流動」的「時間性」:正如一部龐大的鐘錶(宇宙作為鐘錶亦是西方傳統中的經典意象),裡面的機械部件雖然密密匝匝,間隙狹小,但仍能實現至為精妙的運動,恰恰是因為這些部件之間相互嚙合,環環相扣,彼此聯動。這裡也正是AW之「記錄」手法與RG之「抽取」手法之間的最根本差異:在後者看似嚴密的機械體系之中,總是能找到能量爆裂和時空扭曲的「缺口」;而在前者的宇宙之中,雖然各個「層」與「面」之間緊密纏繞,看似形成一個封閉的整體,但其實不然。一方面,不同的流-序列各自有著自身的相對獨立的運動痕跡(無論花費多大的氣力,我們總是能在畫面之中區分出(比如)音符之序列,文字之序列,數位之序列,等等);另一方面,這些流看似相互扭結,但卻始終沒有構成封閉的結構,而是在此種關聯之中不斷推動著自身及彼此的無限流動。一句話,AW的記錄是一種極端的運作,它最大限度地壓縮了異質性序列之間的空間,但卻由此將它們之間的不可還原的差異放大到極致。還是拿前面提到的Second Folio March這幅作品來說,無論將那一層層令人目眩的螺旋視作離心還是向心的運動,此種運動都明顯體現出一種無限的趨勢。尤其是中心處的St.Adolf並沒有顯現出理應具有的穩靠感,而倒更像是從混沌最中心的漩渦掙扎而出,盡力避免被其吞沒。借用Gomez的話來說,AW的畫作是真正多維的(multidimensional)世界。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