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傑:社會倫理語境下的民族鄉村旅遊演進與反思(1)

內容提要:在政府行為和經濟政策雙重力量作用下,西江苗寨的鄉村旅遊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在給村民帶來可觀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對傳統村落的社會文化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旅遊景觀的人為塑造,與村民傳統互動方式產生對抗,民族傳統文化商品化,村民日常生存方式前臺化,傳統的禁忌倫理難以執行,各類噪音對村民生活造成干擾等。針對上述問題,從社會倫理的角度提出三項對策:一是培育村民的文化自覺,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村民的跨文化交往能力;二是設置前臺與後臺的區域隔離,保護傳統文化核心以及村民日常生存方式免受破壞和騷擾;三是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守住地方感吸引遊客,留住鄉愁圈住本地人。  

  

隨著20世紀80年代以來“旅遊強省”“旅遊興州”“旅遊富縣”等口號在我國大江南北的持續吹響,民族鄉村旅遊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和國際旅遊大舞臺上異常活躍的新生力量,[1]被許多民族地區看作是發展經濟的“萬靈藥”。[2]但是鄉村旅遊業作為現代性產業元素在傳統鄉村場域的存在方式,從來就是以一種悖論性的方式存在。在各地你追我趕互相效仿開發旅遊產業的過程中,重新審視旅遊開發帶來的一些問題,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西江苗寨作為地方政府強力推進並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全國較具知名度的民族村寨旅遊景點,其旅遊開發進程中出現的現象和隱藏的邏輯,無疑將對同類鄉村旅遊產業的開發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借鑒。

  

一、社會倫理概述 

  

倫理的英文ethics源於希臘文ετησs,意為品性、習慣或風俗,與道德的英文moral意義相通。在中外倫理思想史中,通常把“倫理”與“道德”當作同義詞用。黑格爾對二者作了區分,moral指個體道德、品性、操守,是主觀法,是自律的;ethics指客觀倫理關係,是客觀法,是他律的。在國內也有把二者合起來使用的情況,即“倫理道德”。倫理一詞在中國最早見於《禮記·樂記》的記載:“樂者,通倫理者也。”鄭玄註:“倫,猶類也;理,分也。”由此,倫理也指安排得有條理。在古代,倫理被作人倫解,指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在2009年出版由夏征農、陳至立主編的《辭海》(第六版)裏,“倫理”有兩種解釋,其一為事物的條理,其二為人們相互關係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根據以上釋義並結合本文的內容,本文所用之“社會倫理”是指社會中的個體人們之間、人與群體之間,以及群體與群體之間在相互接觸、交往和互動時所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包含符合地方社會民俗道德文明的相關理念。社會倫理觀念維持著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使他們能夠更加和諧、協調有序地發展。不同地區的社會倫理隨其所在地區的風俗人情而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例如,民族地區的社會倫理和漢族地區的社會倫理之間,以及其他不同民族的社會倫理之間亦存在區別。由此而導致不同地區或不同民族的人們在交往和接觸時,會因其自身內在不同的社會倫理觀念,而產生不同程度的隔閡和抵觸。

標題註釋:貴州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基地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7jd110)、貴陽學院2016年高層次人才引進科研啟動基金資助。 

作者簡介:李勝傑,苗族,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專職研究員,博士,貴陽孔學堂簽約入駐學者,研究方向:區域社會與山地民族文化。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