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昌英《成都、灌縣、青城山紀遊》(3)

到了成都的第二天(十四日),我的兩個目的都趕著完成了。眼鏡配了光之後,朋友早就來到旅社找我們了。四年不見面的少年朋友竟還是原來面目,短短旗袍,直直頭髮發,活活跳跳的人兒,連昔日淡抹脂粉的習慣也都革除了。可是又黑又大又圓的眼睛上面,戴上了一副散光眼鏡,表示四年留英在實驗室內所耗費的時光有點過分的事實。她的母親周夫人特由重慶來嘗嘗老太太的味兒,這回現得特別的年輕了,仿佛完全忘記了戰爭所給與她的一切苦痛與損失,似乎女兒得了博士,做了教授的事實,改變了她的人生觀,瀟灑達觀是她的現在。

十七號早上,天霽了。大家歡歡喜喜束裝上青城山。八乘滑桿,連人帶行李,熙熙攘攘,頗是個有聲有色的小小軍隊。一路上,天氣清麗,陽光溫而不灼,歪在滑桿上,伴著它的有節奏的動搖,默然收盡田野之綠,遠山之碧,逶迤河流的銀輝,實令人有忘乎形骸的羈絆、而與天地共欣榮的杳然之感。中途過了兩渡河。也許是因為水流過急的關係吧,渡船駛行之法,頗不普通。橫在河上,有一根粗如拳的竹繩,系在兩岸的木樁或石蹬上。另有一粗竹繩,系於船尾,他端則以巨環套在橫繩上。於是船上只須一人掌舵,任東任西,來去十分自如地渡過。如此,不特船本身不受急流沖跑,即人工亦減少過半,我常覺得四川人特別聰明,好像無論遇著什麽環境都應付裕如的。


一日在大風雨中,這鄉人和他的索橋都被風雨送到洪流中去了!


青城山遠不及峨眉之大之高之峻拔之雄奇。然而秀色如長虹般泛濫於半空,清幽迎面而來,大有引人直入瓊瑤勝境之概。至於寺宇的經營,林園之布置,其清雅則又非一般寺院可比。小小亭榭,以剝去粗皮的小樹造成,四角系以短木,像征燈籠,頂上插以樹根像征鳥止,完全表現東方藝術的特色。我們在這里覺得造物已經畫好一條生氣蓬勃的龍,有趣的詩人恰好點上了睛,就是一條蜒蜒活躍的龍,飛入遊人的性靈深處,使他渾然與之同樂了。東方的園林藝術是與自然界合作的,是用種種極簡單而又極相稱的方法,來烘托出宇宙的美,山林的詩意,水澤的微情的。西方的山水常有令人感覺天然與人意格格不相入,人意硬奪天工的毛病。西方的山水,很是受“征服自然”的學說的影響,因而吃虧不少。

我們參觀一遍之後,雨勢愈來愈大。對於索橋既未能一嘗那心驚膽戰、目眩足軟的味道,對於都江堰更是不能盡見其詳細建築。在那春乍冷,郁郁的氳氤中,大家不免有衣單履薄,春野不勝寒的感覺,只得各購竹笠一頂,冒雨向淩雲旅社的歸途中奔回。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