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文化随筆#中衛包古是酒鄉(2)

中衛釀酒歷史悠久。清代《乾隆寧夏府誌》將中衛酒與寧夏的枸杞、髮菜並列為著名特產:“其物產最著者,寧安之枸杞、香山之羊皮,中衛近又以酒稱。”據考證,中衛黃河南北當時分布著劉家、鄭家、歐家、盡盛魁、趙家、侯家、李家七處字號顯赫的釀酒燒坊。“義隆源”系劉家燒坊之字號。清朝同治七年(868年),劉成業之父在中衛縣城東關創辦了“義隆源”,專事白酒釀造。2008年,在中衛市區相繼發現“義隆源”商號、中國第一大燒酒鍋、雙曲磚拱頂連弧形倉房、釀泉四大釀酒遺跡,分別於2009年、2010年被列入中衛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從此,湮沒在歷史煙云中的中衛百年釀酒史再次煥發出奪目光芒。2009年7月,在釀酒遺址建成寧夏酒博物館,分設寧夏酒史、寧夏歷代酒器酒具、中衛釀酒窖藏遺址、館藏書畫精品四個主題陳列館,並以歷史年代為主線,展示了寧夏從石器時代至現代千余件酒器和豐富的酒史資料。


近現代,中衛成為西部地區陸路和水運交通樞紐,中衛酒隨南來北往的商旅香飄四海,釀酒業更趨興旺。酒坊布及城鄉,其中以歐家、鄭家燒坊最為馳名。直至20世紀50年代,中衛酒仍冠於塞上,見譽人口。以寧夏中衛縣酒廠誕生為標誌,地方酒業遂成為酒文化的一支勁旅,使酒鄉的歷史得到延續。

進入20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政策的鼓舞下,創業者幾經拼搏,為中衛釀酒事業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致使中衛酒在寧夏保持了深遠的影響。除原有中衛縣酒廠獨佔鰲頭外,縣啤酒廠、廣夏昊都酒業中衛縣分公司應運而生,民間黃酒、醪酒、果酒、米酒等飲品重現昔日風采。時至90年代,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中衛縣啤酒廠、白酒廠相繼改制改造並取得成功,色彩紛呈的酒店、酒館、酒樓、酒吧星羅棋布。尤其是所創建的股份制企業——寧夏香山酒業有限公司,其命名本身就很明智地包涵了當地濃厚的文化韻致和民情風俗。


香山得名緣於當地的人文地理,而當地釀酒業的發展又使得香山蒙上了濃厚的文化色彩。1992年,香山腳下的紅泉鄉出土了一批宋夏文物,其中有銅制酒壺1把,酒杯2個,不能不說是香山酒文化的又一榮耀。地方文化的發展,對“香山”這一地名與釀酒事業之間的聯系起著定位作用,“香山”成為中衛系列白酒的品牌也是必然趨勢。香山酒業的前身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創辦的縣國營酒廠——中衛縣酒廠。它盡管有過輝煌,但進入90年代中期,卻不堪重負,陷入窘境。1996年10月,對原酒廠實行改制,由國營改為民營,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條件,從而使之崛起,成為同行業的佼佼者。

香山酒業有限公司成立伊始,確立“質量取勝”方針,堅持“高起點,高質量,高品位”產品發展目標,以立足中衛、滲透寧夏、輻射周邊、走向全國為戰略,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爭創地方名牌。積極尋求名酒廠家及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持,先後得到五糧液酒廠、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甘肅省輕工研究所等多位專家的幫助指導。硬件上引進了國內先進的質量控制設備,改進了生產工藝,首創了人工老窖,並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研制開發出具有“五糧液”風格的系列白酒,適應了各方面消費者的需求,1997年10月被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評定為“名牌產品”,1998年被自治人民政府指定為自治區四十大慶宴會用酒,成為寧夏“第一酒”。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