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西莫多《水與土》生活不是夢

一九六八年六月,詩人夸西莫多離開羅馬,南下那波里,作為阿瑪菲文學獎評委會主席,主持授獎大會,不幸腦溢血發作,於十四日與世長辭。

此前,詩人兩度病危,住院搶救。死神時時威脅著詩人,但他坦然表示:


興許我就要溘然長逝,

但我樂意聆聽

從來不曾理會的生命的真諦,

樂意求索生活的哲理。


意大利是詩的國度。但丁、彼特拉克、塔索、萊奧帕爾迪、鄧南遮,堪稱世界詩壇的巨擘;本世紀已有六位意大利文學家獲諾貝爾文學獎,詩人佔了三席,夸西莫多乃是其中之一。而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聲名顯赫的戲劇大家皮蘭德婁,其處女作便是十八歲時發表的一部詩集《歡樂的痛苦》,隨後問世的又是他翻譯的歌德組詩《羅馬挽歌》,詩歌可說是皮蘭德婁成功之路的起點。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夸西莫多就是在這詩的國度里,吮吸著詩的奶汁,成長起來的一位執著追求生活的詩人。

夸西莫多是二十世紀的同齡人。橫逆多蹇的生活旅程,風雲變幻的災難歲月,斑駁陸離的人生世相,每日每時同詩人的理想情操發生碰撞,撞擊出詩的耀眼火花。他彈撥詩人的弦琴,“把心中的歌獻給/意大利的生命”;故鄉西西里,“眼淚和悲愁/熾熱了它”,“朝朝暮暮縈繞他的夢魂”;對純真、遙遠的童年的緬懷,消融於美妙、奧秘的大自然的渴望,又是激蕩於他的心頭、揮之不去的情愫。


每一位詩人,都有著自己的詩學,有著對詩的命運與價值的獨特思考。在夸西莫多看來,“詩歌誕生於孤獨”。然而,面對二十世紀文明同野蠻、暴力的殘酷較量,面對後現代社會的物欲橫流、價值淪喪、人淪為非人的境遇,他全然不是一個沈湎於抒發孤憤的心境、無病呻吟的詩人。他獻身詩歌,是為著走出孤獨,拯救自己的心靈,維護個性和尊嚴,為著從“獨白”走向“對話”;詩歌,即使是抒情詩,始終是一種“談話”。對於夸西莫多,詩歌是對現實的醜與惡的摒斥、鞭笞,是對世間的美與善的愛戀、追求,是一種高尚的更新的力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詩歌意味著“時代的自由與真實”,“比各國之間簽訂的、隨時可能撕毀的協議更為必要”。

夸西莫多一生,無論遭逢怎樣的艱難兇險,都堅定不移地忠誠於自己的信念,忠誠於自己的詩學。或許,正是這個緣故,閱讀他的純凈、自然、色彩明麗和音韻優美的詩句,走向二十一世紀的當代人,不僅可體味到雋永的審美的欣悅,而且能夠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的滋養。今天,我們的耳際依然縈繞著詩人五十年以前道出的一句警世名言:“生活不是夢”,生活是鬥爭,是義務。(吕六同 譯)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