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迷失的雨季》秘魯印加迷城之旅

到秘魯建在峽谷懸崖上的印加迷城去,純然是一個夢的實現。

關於這座迷城的一切,素來眾說紛紜,給它蒙上多重美麗而神秘的色彩。

我們都曉得,以秘魯為基地而建立的印加皇朝 (The Incas)在全盛時期,不但版圖擴及南美洲各國,且橫跨歐洲;擁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不幸,到了公元一五三○年左右,西班牙大肆侵略,印加帝國抵擋不住,飽受蹂躪,一部分族人被迫逃至一個人跡罕至的荒山峽谷,閉關自守,在那兒生活多年而未被人所發現,這就是馬丘畢丘(Machu Pichu)印加迷城了。


一九一一年,美國耶魯大學一名考古學家希南賓翰尋獲了這個傳說中的迷城,欣喜若狂,他在描述最初發現古城遺跡的印象時,說:

「一排排極美麗輝煌的石階建築,間以頹垣殘墻的廢墟,每層石坡台階均有幾百呎長,高約十呎,誠屬歷史上罕睹的奇景……」

據說印加帝國的最後這個根據地原本住著三萬餘名居民,但被發現時,除了埋在地底下的枯骨外,一個人影都不見。這些人,去了那裡?是在何時消失的?他們是為了什麼原故棄城而去?沒有人能解答。現在,已成了一個「懸案」。

讀了許多有關這座迷城的資料,想到那兒去尋幽探秘的那份好奇心,也一直像火一樣的燒灼著我的心。


從秘魯高山區庫士科乘搭火車出發到馬丘畢丘去的那個早上,天氣出奇的晴朗。旅行時很喜歡坐火車,因為我總覺得窗外的一切都好像是一幅幅活動的風景畫。現在,飛快的在窗外掠過的,是塊塊翠綠肥沃的農田:玉米、大葱、馬鈴薯、咖啡、可可、稻米……等等。由於土壤品質好,農產品不但收成豐,而且,品種佳。半途當火車停下來時,有印第安女孩手挽盛滿了玉蜀黍的竹籃上來叫賣。每根玉蜀黍賣新幣五毛錢,非常肥大,有趣的是:每一顆粒都像發腫般比我們常見的大了好幾倍,大得可以一粒一粒剝出來慢慢咀嚼,甜入心坎,很是耐吃。

在火車上消磨了三個半小時,才來到馬丘畢丘懸崖的山腳處,由於山勢陡斜,必須改乘巴士上去。山路非常的狹窄,而路沿又不設欄杆,由車窗外望,下臨萬丈深淵,偶一不慎,便粉身碎骨,偏那司機又不專心駕車,不時轉頭和跟車員談天,談到高興處,便放聲大笑,笑得全身抖動,害得一車搭客臉無人色。

終於爬上了海拔兩千七百公尺高的懸崖。下車後,想到即將可以親眼目睹這個輝煌的古城廢墟,我不禁興奮得手心冒汗。

馬丘畢丘古城的面積雖然異常廣闊,可是,它的入口處卻極其狹窄──據說這是在建築上為了防禦敵人大舉入侵而採取的預防措施。


一走進古城,我便有一種發呆的感覺──全城皆以堅實的花崗岩建成,每塊皆有六噸重,有些大塊的甚至重達廿噸;在缺乏現代化機械的當時,這些重甸甸的大石塊究竟是怎麼搬運到兩千多公尺的高山上的,一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再說,每一岩塊都切割得整整齊齊,究竟它們是以什麼工具切割而成的,也沒有人能夠解答。

整個古城,沒有平坦的馬路,到處都是台階,瑰麗的宮殿、莊嚴的寺院、樸實的民房,全都建在高低不平的台階上;條條錯綜複雜的小徑,就穿插在這些斷瓦殘垣的建築間;充分地體現了印加時代石砌建築技術水準的高超。

房屋以外,是層層疊疊連天而去的梯田,有完整的灌溉系統,高峰底下,是水流湍急的烏魯班巴河,站在高峰上,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昔日他們將水引進城裡的水道設施。住在古城裡,吃的、喝的,一切都能自給自足,實在是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陶淵明心目中的桃花源,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有的時候,千里迢迢的飛到一個名勝古跡去「憑弔」,但卻會產生「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的感覺,因為看到的,盡是殘缺不齊的頹瓦斷垣。然而,看了印加古城,我卻有一種「不虛此行」的充實感,從這個被許多疑問環繞著的古蹟裡,我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昔日宏偉的規模和輝煌的氣派!偶爾在梯田間走來了幾隻駱羊(秘魯一種特產的動物),還會使人產生一種恍惚的錯覺:誤以為古城並沒有死亡哩!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