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開封灌湯包子

“摞城”開封位於黃河中下遊沖積平原的東部,方位在東經113°52′至115°16′,北緯34°12′至35°01′,開封城埋著中國好些隱秘的歷史尚未開封。開封全區由黃河沖積形成,城市低平坦蕩,北依黃河,南接黃淮平原,東連魯蘇皖三省,舉世無雙的是開封城的摞,自魏武侯五年(公元前391年),魏敗楚於大梁、榆關一帶,占領大梁,國勢日盛。為爭霸中原,魏惠王於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把都城從安邑遷至大梁,這是開封最早的建都,也是摞城之始。考古學家已經確證,開封城地底下3米到12米,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3座國都,兩座省城,魏大梁城在地下10余米深;唐汴州城在地下10米深;北宋東京城在地下約8米深;金汴京城在地下約6米深,明開封城約5米~6米深,清開封城約3米深。開封城段的黃河,是著名的地上懸河,河高於城,在河沙淤積的平原上,恐會每晚都在夢的頭上流,清朝那時候的人是這樣記載的:開封城“城在釜底,仰視黃河”。

開封城最早的水災發生在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國派大將王賁攻魏國,攻不進,就引河溝水猛灌大梁,大梁城就被淹掉了,魏國亡了,秦國在大梁置浚儀縣。開封城以後與水相關的故事,不是挖河修渠,就是飽受水淹,人卻偏要在開封修城建都,水淹一回,河沙埋城一回,後人接著在原址再造一城,這就摞了6個城,加上地面一個,開封是七個城,若像切西瓜那樣橫剖了看,肯定要驚醒了好幾個朝代的夢。

七朝古都的開封府,最輝煌也北宋,最落魄也北宋,因為金人一擊把它打成了南宋。宋朝的詞人,抒愁情時必拍欄桿,拍卻雕欄無數,詞人還往南渡,金兵大舉入關,此恨千古悠悠。我讀宋詞,多感內中有脂粉氣彌漫,讀宋代科技史,始知北宋重理工。唐是失之太監,野史家如是說。科技興盛,工業發達,商業繁榮,北宋何有滅之天理?蓋一詞以蔽之,兵臨城下,王朝更叠,貫穿華夏五千年文明史。

我是從鄭州出發去開封的,坐的火車。聯系了開封宣傳部、團委及旅遊局,便已至午時,該操練美食課目的時候了。人不好吃,天誅地滅,我以為比其正宗說法來得正確。有關自私,確乎不能完全成立,至少人還能為愛情犧牲自己吧。開封有兩大名吃,鯉魚焙麵和灌湯包子,皆為皇家經典美食。或許是東道主未知身邊坐有一民間美食家,居然沒有上鯉魚焙面,給我留有印象的是蟹黃魚丸與灌湯包子。關於蟹黃魚丸,我另篇講述,此說灌湯包子。

灌湯包子,就是包子里面有湯。應該說,我是先認識武漢的四季美湯包而後結識灌湯包子的,去開封以前,我尚不知有灌湯包子一說。席間擺談,知為灌湯包子是皇家食品,估計灌湯包子還是在前,四季美湯包在後。皆因四季美湯包落腳大武漢,享譽武漢三鎮,商業大埠,南北東西交通樞紐,佔了一個好地盤。看起來包子也一樣,置身於好的位置,就能聲名遠揚,成為掌門包子。

吃開封灌湯包子,看是一個重要的過程。灌湯包子皮薄,潔白如景德鎮細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縐折32道,均勻得不行。擱在白瓷盤上看,灌湯包子似白菊,擡箸夾起來,懸如燈籠。這個唯美主義的賞析過程,不可或缺。吃之,內有肉餡,底層有鮮湯。唯要記住,吃灌湯包子注意抄底,橫中一吃,未及將湯汁吸納,其湯就順著筷子流至手上,擡腕吸之,湯沿臂而流,可及背心。吃灌湯包子燙著背心,在理論上是成立的。所以,吃灌湯子必須全神貫注,一心在吃,不可旁顧。

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一種整合的魅力。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湯如詩歌,肉餡為散文,麵皮為小說。因為小說什麽都包容,散文精粹一點,詩歌乃文中精華了。故此,吃罷灌湯包子,率先記住了湯之鮮,肉餡隨湯進入味覺感知麵,肉餡球狀,飽浸湯汁的鮮肉泥。麵皮除去嚼感,幾乎可以忽略。南人吃北國之體驗,麵退居末位,未知北人是否列麵為第一。

吃罷灌湯包子,再遊覽開封城的山陜甘會館、鐵塔、龍亭和清明上河園。鐵塔實為琉璃塔,甚是精湛,美食美景美人,與古城開封同在。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