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學《田園之秋》九月二十九日

小孩子們走路喜歡踢小石頭,我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習慣。近年來我對路邊小石頭也懷有敬意,它們個個都比我長久得多。有時看見路中央、車轍裏有小石頭任由人踏車輾,很覺不忍,都給隨手移走。住在磽野裏,到處是石頭,對石頭自然也有一份特別的愛,家裏收藏了不少各式各樣的標本。下午在庭中散步,看著庭面上的小石子各得其所,熨熨貼貼的,維持著同一個平面,不覺興起了踏訪路石之懷。於是一路的走了出去,牛車路中間、兩旁,這裏那裏地有大石的頂端伸出路面,就像冰山伸出海面一般,多半是青灰色的,蟠著一、兩條白線。這些路石是少小以來的老相熟,位置、形狀、顏色,無不熟印在腦海裏,踏訪著有著無限的親切感,往往還可憶起過去路上的種種。 

往北走了一段,折回來往南走。路東荒原上,到處可見高與人齊的巨石,隱蔽在荒草間。不覺走上了堤岸,一眼望去,芒花雖依舊白茫茫的一片,但色澤已衰,沒有先前的光艷耀眼,看來已開始零落紛飛。溪水雖下過兩天的細雨,經過昨日整日,今日半日,已看不到增漲之跡,水色依然那麼地清。整條溪床,是由大小石鋪成,見不到一丁點兒泥土。岸邊巨石,大如茅屋,頂端有平如砥石的,可容數人平臥圍坐。使阮籍獨立石上,西向呼嘯,聲隨流水,傾注入海,也是人生一大痛快事。 

坐在巨石上眺望這一片大小石的群落,有雲的詭形譎狀,而無雲的虛幻變滅。平生所愛者多,溪石即其一。一時舊習復起,不覺指癢,於是沿溪巡禮,刻意採拾。不多一會兒,已聚得二十來個,不下五、六十斤。多次經驗,採拾愈多,帶回者愈少,往往只空得一場採拾的歡悅,終究只有將所採諸石一一放回原處。看著眼前這一小堆採得的美石,不覺暗笑自己過而不知改。將各個石塊約略放回原處之後,在水邊踱著。偶然瞥見水中有塊石塊,形狀酷似臺灣。伸手探下去拿,發現還有個底座。出了水面一看,我興奮得捧著直跳,跳進水裏,又跳了出來,連聲高喊。曾經採拾過昆蟲化石、舊石器時代的石斧,固然興奮異常,從來沒有今天這樣血液沸騰過。在天然石雕中,看到祖先開闢出來、世代生息其間、自己生斯長斯老斯的臺灣,怎能禁得住生命全部感情的洪流呢?就這樣大約在極度興奮中過了十幾分鐘,然後我坐下來仔細端詳:連底座大約有兩寸厚,一尺多長,約半尺寬,是水成岩的石灰石,本島薄薄的浮出底座,有如實際浮出太平洋一般。全島與空中照像大體脗合,只有些微的出入,如北端看似寬了百分之二、三,高雄、東港一帶多吃海一、二公里,如此而已。真是個奇異的天工!把玩著把玩著,不由想起了她血淚鑄成的整部歷史,但願像此刻已出了水深之中,今後永不再有征服者;民主既經人權思想的浪潮推到了本島,希望此後過的是堯天舜日,而永不再有禹王朝;願當年英勇拓荒者的孝子賢孫們,能夠愛惜這塊土地保護這塊土地,能夠自己站立起來,莫辜負了先人流的血汗。 

回來天色已暗,將臺灣石圖安置在書桌右角上,我要將它當座右銘,雖然上面沒有刻上半文隻字,那裏卻舍蘊著山海全部的靈秀、先人磅礴天地的拓荒精神以及三百年來苦難的歷史。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