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柱:人類表演學與影視的發展(上)

——在上海戲劇學院的講演

 電影電視多半離不開演員的表演,但人們往往認為,影視是銀屏藝術(中文里的電影“銀幕”和電視“屏幕”二詞在英文里是同一個詞screen),可以大量機械復制,因而是與現場表演相反的兩類藝術樣式。已故波蘭導演格洛托夫斯基曾有一個著名的說法,他把影視喻為罐頭食品,而戲劇則是新鮮蔬菜。但事實上,影視媒介和現場表演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理解的一個紐帶就是人類表演學(performance studies)。這是一門人文新學科,30年前發端於美國,已經流行到全世界,也出現了諸多版本。可以說,人類表演學涵蓋了藝術表演學和社會表演學兩大塊。“表演藝術”在英文中是performing arts的復數概念,包括了三大傳統的藝術門類:戲劇、音樂、舞蹈,在中國還應加上曲藝和雜技。種種表演藝術歸到一起構成了藝術表演學研究的對象;而人類表演學中最新的部分是與藝術表演學相對的社會表演學,研究劇場以外的表演,也就是藝術圈之外各行各業所需要的表演,包括大量要用攝像機拍攝下來、再進行剪輯後播放出來的表演。

 

一、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現場表演

 

四年多前西方主流報紙《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電影學位變成新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了嗎?》,文中的回答是肯定的。電影學位真的會像當年的MBA那麽吸引人嗎?要說明的是,美國大學的學科分類與中國不一樣。在中國,電影學與廣播電視學是分開的兩大門類。而在美國,學電影電視的大學生都進入film school(電影學院或電影系),因此美國的“電影學位”事實上包含了我們的電影學位和廣播電視學位。文章說,美國大學的電影院系一直在持續增長,當時已經有600多個——其中最好的是紐約大學、洛杉磯加州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的電影學院,好萊塢許多大牌導演都畢業於此。這麽多大學每年培養成千上萬的電影專業畢業生,顯然大大超過了傳統電影行業所能提供的職位。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數字,這個電影的超級大國總共也只有10050個電影制片人和導演的工作,也就是說,最好的年景,每年也只有幾百個新的職位。那麽,大多數學了電影但又不能從事電影專業工作的大學生都去干什麽了呢?

文章介紹的第一個這樣的電影專業畢業生瑞克•赫布斯特在耶魯大學上法學院,並不是因為在好萊塢找不到工作,不得已做出的決定。他上大學學電影時,根本就沒打算日後去當職業導演。他認為,電影專業其實是學習、研究社會權力結構的領域,從中可以學習如何運用屏幕形象來影響別人。他說,“擁有社會權力和聲望的人能夠運用電影和媒體形象,加強他們的權力;而我們要用電影為社會中那些被邊緣化的失語人群爭取權力。”他相信,電影最重要的本質在於它的集群性,擁有影響廣大人群的獨特力量,希望將來能用電影技能,從事公共政策工作,因此要把電影專業和法學院的教育結合起來。

南加州大學的電影學院成立於1929年,是全世界最老的大學電影學院,除培養專業電影藝術家外,還為這所綜合性大學的全體學生提供服務。全校16500名學生中,有一半人選過至少一門影視課程——大多是實用性課程。全校有60多門課程要求學生在學期論文中須含有視像、音效或網絡成分,但電影學院院長伊麗莎白•戴利認為,這還遠遠不夠,希望學校要求所有學生都把多媒體課程作為必修課,因為影視技能的價值實在太大了,決不能把它局限在圈內人士手中,它應該屬於所有人;就是在電影學院注冊的專業學生,大多也是把影視技能作為一種可以在全社會普遍適用的“基本能力”。

不僅戴利,越來越多的人都意識到,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現場表演,也都離不開電影剪輯技巧。會議上,進行匯報、評估時,都要放PPT,這是最起碼的技能。但在中國,會議PPT的內容多半是文字,輔以圖表和照片;而在發達國家,這種技能往往要更進一步,除照片外,還要拍片子、剪輯。不論大學、公司、政府機構,各行各業為了政治、公關、營銷等目的,都需要這一技能。這並不意味著讓大家都去拍故事片——相比之下,故事片的市場並不太大,電視紀錄片的市場也不會很大。需求量最大的工作是,將各種現場表演拍攝下來,再加以剪輯、制作,成為“行業電影”(trade film)。

 

二、現場表演不同於傳統的藝術表演

 

這樣的現場表演和傳統的表演藝術不一樣——社會表演與藝術表演的相通之處是,表演者都要通過言、行來展示,但表演藝術是在舞臺上,而社會表演者是在各種各樣的社會環境中,用說話、表情、動作來表現。例如,商家向客戶推銷、政府對媒體發布新聞、教師給學生講課。這樣的非藝術專業還不少,教師可能是其中人數最多的一個,其他吃“開口飯”的,還有律師、推銷員和政治家等也都是。

社會表演和藝術表演有諸多不同之處。藝術表演的演區和觀眾區域界定非常清楚,一般不能隨意跨越;而在社會表演中,這個界限就不那麽清晰了。藝術表演的表演者絕大多數演的是虛構形象——當然也有些介乎兩者之間,很難分清楚是藝術表演還是社會表演,比如電視主持人,尤其是娛樂節目主持人。社會表演者除了會說、會演,更要會傾聽;而藝術表演者一旦上了舞臺和屏幕,基本上是不聽的,也不能隨意更改腳本中早就確定的臺詞。社會表演就有更大的即興成分,經常要根據對方及觀眾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表演;而觀眾也未必是單純觀眾,也常常在表演。例如,顧客向推銷員提關於產品的問題,學生要回答老師的提問,選民可能挑戰政治家等等。所以,在社會表演中,表演者和觀眾身份經常是互換的、不斷變化的,這在藝術表演中就不大可能。總的來說,藝術表演學和社會表演學這兩大板塊構成了人類表演學,而這兩塊都和電影電視的發展密切相關。

從內涵上來說,人類表演學就是將戲劇藝術中的表演概念擴大到幾乎所有的人類社會活動。因為人是社會的人——如果是單獨一個人活動,沒人看到,就不是表演。完全不需要表演的大概只有歷史上“白毛女”那樣的特例,因為她被迫孤身一人在山林里生活。這樣的人極少。即使是從小落到動物群中的人,例如狼孩,也需要融入狼的社會,遵守狼角色的行為規范才能生存下來。任何社會對個體行為都有各種角色規范的要求,不符合規范,就不能存在於社會。事實上,完全不需要按規范表演的人也是孤獨的、不快樂的,甚至是要死掉的——盡管從理論上說,有時候社會中也會有完全不需要表演的人,或者說不怕瞎表演的人。一種是地位最高的人,比如《皇帝的新衣》中的皇帝,他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就不需要任何的表演規范,穿什麽衣服都行,光著身子也可以上街。這樣的人現在全世界都很難找到。還有一種是地位最低的人,比如撿垃圾的,可以完全不顧及自己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因為他們不把自己與別人放在同一個社會圈子里,完全不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的形象和行為時,也就不需要表演了。但是,這兩種人畢竟是極少數,城市里隨處可見的白領、商人、農民等各個階層的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大都有表演的成分,誰都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

Views: 8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